以个体遭遇、私人利益代替公共立场进行公共话题讨论的言说范式,似乎正在某些高智阶层中成为时尚潮流。
 
 
 
自从和菜头老师以无比理直气壮、厚颜无耻、自作多情的姿态说出那句“我根本不在意谁注射了那些无效疫苗,他们子女是死是活,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我在乎的是我的读者”,这种以个体遭遇、私人利益代替公共立场进行公共话题讨论的言说范式,似乎正在某些高智阶层中成为时尚潮流。
 
这不,针对近期深圳市府“禁摩限电”一事,腾讯网副总编李方先生也进行了一番自己的“独立思考”。光看他发表在中青报上的文章标题《为什么说电动自行车是占了大家的便宜》,大伙应该约莫就能猜出他的立场。没错,与和菜头老师一样,李方先生这一次也凸出了“我就是代表我自己”的造型,“对深圳市的简单粗暴表示欢迎,甚至希望自己的城市也能够简单粗暴一点” 。所不同的是,其言论居然还受到不少所谓“大知识分子”的点赞,其中有一位甚至表示,“(李方)总比那些一心想成为所谓‘民意’代言人的实际上从不骑电动车的小知识分子更加真诚一些”。
 
作为一名每天开二手汽车上下班的小知识分子,我对过去自己“一心想成为所谓‘民意’代言人”的行为表示深深忏悔,并决心按照前辈的指点,也试着“诚实”一回。正好这两天新闻热点多,比如说“海淘税”新政,放在从前的我一定会批评海关与民争利、掠夺民财,但现在的我应该会举双手赞成。因为鄙人从不海淘,所以“海淘税”对我没影响;又因为“海淘税”如果收得多了,国库殷实了,个税说不定会降一点,这样我不就得便宜了吗?再比如“商标局没纸”这事,在过去我肯定要痛骂官僚体系懒政渎职,而现在呢?就四个字:关我屁事!反正我一不经商二不开店,就算企业一秒钟拿到商标注册证,也不会给我半毛钱好处。
 
当然,上述高论对我的最大触动还在于,它教会我用另一种视角看问题:就像赵家人为何要屏蔽巴拿马文件,外交部发言人为何会说出“捕风捉影,不予置评”的话,很简单么,因为人家也是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代表自己发表观点”,相比我们这些“一心想成为所谓‘民意’代言人”的小知识分子,赵家人是多么“诚实”啊。这样一想,原本鬱闷的心情豁然开朗了,多么美好的时代,多么伟大的祖国啊,一切的一切要怪也只能怪我们这届人民不行。
 
可是,这种“诚实”的发言好像经常被现实打脸。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一回受到李方们热捧的这个政府,几年前还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彼时由于汽车撞人事故频发,政府便脑瓜一拍制定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交规,但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基本都是机动车全责。可以说正是这种法律上的过度偏向,导致了后来电动车的肆无忌惮。对此,当时还骑小毛驴的我怎么就忘了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代表自己发表观点”,欢呼雀跃一番呢?哎,看来还是新闻敏感太差,媒介素养不足啊,难怪当不了网红。
 
当不当的了网红倒还在其次,关键是不能丧失了底线,而今天的不少所谓“大知识分子”,之所以受人诟病,恰恰是在这些大节上出了岔子。观察这些人的发言,不是左派右派和稀泥,就是批评民粹指摘暴民,措辞之炫目、理论之高蹈远非我等小知识分子能及,问题是,这些看似理中客的言论其实存在明显的场景误植。比如对左右派的分析批判,那是民主国家才有的课题,在一个极权社会里,只有拥护专制派和争取民主派,哪来的左派与右派?同样的,在一个毫无民权的社会批评民粹,这不就相当于批评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不该吃的太多,否则容易长胖得富贵病吗?
 
所以,尽管我不赞同给李方先生这一个体扣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帽子,但作为一个群体,某些所谓“知识精英”的言说做派,却真真“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种“中国式独立思想者”做得久了,甚至可能滑向对专制的认同,对民主的恐惧。睽诸东亚诸国(地区)的转型过程,多少哈佛耶鲁留学回来的所谓“知识精英”,最终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殷鉴不远,后世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