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座谈会上表示,对于网上的善意批评,不管是和风细雨还是忠言逆耳,都要欢迎并且吸取。这种倾听民意的立场与两会前“党媒姓党”的态度有所不同,让人一时搞不清习近平在媒体和网路问题上的真实面目。下面我们连线新加坡理工大学大众传媒教授郝晓明。郝教授您好,习近平在这次座谈会上表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一副虚心倾听民意的姿态,这同两个月前“党媒姓党”的说法出现很大的不同,您如何理解习近平在网路和媒体表现民意方面的真实态度?
郝晓明:我觉得习近平这个讲话主要体现出他认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是有很多大不同,传统媒体他强调“党媒姓党”这个说法,其实他并没有改变他的态度。在“党媒姓党”的问题上,从实际情况上来讲,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为在文革结束之后,关于这个党媒是姓党,还是姓民,姓“人民”的这个说法,党性、人民性有很大的争论。其中要讲清楚一点,“媒体不单是党,也是人民的喉舌”的观点已经被树立了。那么到现在位置,如果在从新强调“党媒姓党”,而不是讲党也同时是人民的喉舌,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应该是比胡锦涛当时所说的“三贴近”,应该是向回走了一步。那么具体这个网上呢,我觉得他现在也意识到,现在网上第一不能封锁,第二就通过现在的管制制度也不能完全杜绝网上的不同声音出来。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意识到,既然有七亿人民在上网,那这个上网所表达了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基本上反映了群众的意见。所以作为政府官员,他不可以完全忽视。但是大家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说习近平关于民意上网的问题,他应该怎么对待它。他还是以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府官员讲的话,让他们去注意,而并不是说他以一个国家领导人去呼吁民众上网去像反应他们的心愿,以及帮助国家解决问题。所以他还是以一个管制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知道两个月前“党媒姓党”的争议引发出任志强事件,习近平形象有人说是一落千丈。有观察人士说习近平这次放下身段,有回应任志强事件的意图,您的看法?
郝晓明:我觉得任志强事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其实习近平的形象通过他执政以来这几年,应该说最近越来越下降了。以他刚刚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老百姓对他的信任程度和期盼程度已经,他做不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习近平真正解决问题,开始做的反腐的问题,是老百姓欢迎的。可是反腐现在,实际上已经做到一个阶段,只有打大老虎,但是老百姓身边这些种种形形色色的苍蝇、其他野兽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他反腐主要的力量是靠党内自行体制在做这个事情,而不是根据法律,发动全民,利用合法的权利来进行反腐的斗争,所以老百姓在这个问题上有点失望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宣传部门对网上舆论的打压,特别老百姓有些抱怨情绪之后,这当然还有经济上的一些问题了,等等。老百姓看到对宣传部门对网上舆论打压的时候,老百姓越来越对领导有失望的态度。所以任志强事件出来以后,不光是一般网民对这个事件感到很不公平,包括中共中央党校的教授都出来为任志强讲话。一种情况,是习近平自己认识到,或者他的一些高参给他讲了这个问题,他也意识到,网络不是像传统媒体一样,不是想管就管,媒体毕竟是党可以委派工作人员强制实行一些政策,网毕竟是老百姓的网。
主持人:可是您刚才提到任志强事件,习近平好像有点反悔,有点后悔,可是任志强因为批评“媒体姓党”而受到围剿,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被查封,目前并没有消息证实解除对他的处罚,是吗?
郝晓明:任志强的事情即便说现在不太去讲这个事情了,但是我也不认为习近平所领导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任志强讲那话是合理的、合法的,可以公开讲的。起码任志强作为一名党员,他必须要遵守他党内的一些束缚、一些纪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认为他会把任志强整个事件平反,还是通过其他一些比较和缓的,比如现在这次讲话,来缓解群众中对媒体封压做法的解释。
主持人:您如何判断大陆传媒今后的走势,是继续“媒体姓党”的专制,还是逐渐走向开放言论的开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