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鱼 法律学者

 


在被压迫的大环境下做出违心的选择,是一种大众现象,谁也无法逃避。

 

律师被大抓捕的709案件已经一年了,许多还有自由的人群为了这起事件能够进入大众的话语颇费力气。包括前段时间传播一位年轻被捕者受到性侵,然后一个惊天的逆转发生,当事人可能都不在看守所。

 

然后,当事人确实不在看守所被官方证实,而且当事人突然间公开亮相,亮相的方式是微博发言,同时发出了一份公开信。

 

于是,一个诡异的局面出现了,一方面是受难一年的一位当事人获得了自由,另一方面是当事人的这封公开信直接指控了另一位还未获得自由的受难律师。

 

滴蜡党人的反应总是最容易在国内舆论场中蔓延,许多人开始转载这封公开信,为自由喝采。

 

即便是没有经过努力奋斗和抗争的自由,在当下社会中也可以寄托美好的愿望。后一则指控其他律师的资讯往往在资讯交流转的过程中被主动回避。

 

就少量的公开表达而言,大致梳理下来对后一种资讯有这样几种观点。

 

第一类是无所谓流派,本来这位律师就逃不过天罗地网,相关指控也是实事求是,这个资讯无足轻重。

 

第二类是我不相信流派,这个资讯怎么可能是她本人发出来的,一定还是处于被迫情景下,甚至于本身就不来自于本人,而是其他人在操作。真正的当事人或许并没有真正得到自由,乃至于是否还活着。

 

第三类是不需要讨论流派,世界上还有比自由更美好的事情吗,面对重获自由的事件还需要更多的表现形式吗,这大约是正常情商的人最正常的反应。而且,就算有指控他人又如何,完全不重要,完全可以忽略。理解万岁,在被压迫的大环境下做出违心的选择,是一种大众现象,谁也无法逃避。稍微换位思考的话,有多少人能够在无法想像的恶劣环境下做出更好的选择。如果自己做不到,何必去指责其他人。

 

最后的这个观点,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就真正做到了公共层面的诚实,那就是明确的告知,本人如果未来因为参加了权利性质活动,并且被警方带走以后,不仅仅会妥协退出,还会根据官方的意志参与对其他人的指控。

 

无论上面的哪种观点,都是逃避或者回避对于指控他人这个具体行为的评价,并把问题的焦点转向对自由的赞美,或者对其他人的批判。比如在海外的北风,因为积极批评指控他人的行为,在多个场合被陌生人和熟悉的人都归纳为海外督战派。如果把核心问题丢开以后,一点不展示感动而紧迫指控他人的这个行为,不就是要求权利活动人士失去自由以后也不能出卖同仁。而如今被抓入监狱以后将受到多少折磨是清晰可见的,为什么还要对肉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难道是追求革命电影的仁人志士情节吗。

 

当问题被引入道德层面以后,一般就没法好好说话了。仔细的分析下来,无论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观点中,观点鲜明支持指控这个行为基本不存在。而为了避免对这个具体行为做出判断,将出现各种话语来模糊这个议题。如果一定要问就这一具体行为的具体观点,收到最多的答案一般都叫做:可以理解。

 

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当然也含蓄的指出,连这都理解不了,还是中国人吗。

 

依然很有中国特色的事情是,这个随处可见的可以理解,绝对不会解释到底理解了什么,充分体现了沉默权和在网络暴民前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随时可以向强权参与合作的可能。

 

为此,始终无法理解的问题依然存在,对这样公开指控他人的行为究竟该怎么评价,为什么无法拿出一个清晰的原则和可衡量的指标来讨论一些很具体的行为。

 

无论有多少人试图避免把尖锐的现实问题泛道德模糊,现实还是会步步逼近。就在第二天,警方发布消息,在获得自由的当事人指控下,她的律师被带走。

 

固然无法否认真正的现实面前,有太多的心酸和无奈左右着每个卑微的命运,让人不忍做出具体的论断。可是,原则和底线总是存在的,无论多么希望逃避现实避免血淋淋的结局。可是现实一直血淋淋的摆在眼前,根本无路可逃。

 

而无原则的回避,毫无裨益。不同的逃避,故作高深的理解,隐藏着没有原则的混乱,放任各种更为巨大危害的泛滥。而无原则的伪善在于,有道德便宜的时候似乎一拥而上,而没有道德便宜的时候又选择性沉默。

 

面对当事人律师被举报之后的沉默,黑色的提醒着要将掌声送给那些因为打破中国式一团和气的理解,常常在公共问题上尖锐提出核心意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