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屠呦呦获奖呢?要知道,中国GDP总量是世界第二了呀。
日本2016年又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使得日本自21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达到了15个,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
这令人五味杂陈。中国的左派,一贯妖魔化日本,如今自然要对日本的成就视而不见。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尽量低调处理日本诺奖成就。
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肯定与经济实力有关,美国排第一,日本排第二,很正常,这与GNP的排名完全一致(当然,中国人只强调GDP,不谈GNP)。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屠呦呦获奖呢?要知道,中国GDP总量是世界第二了呀。
对于诺奖与中国的关系,我个人有两个想法:一,当今中国体制,能获得诺奖是偶然,获不了才正常;二,今天的中国,不到追求诺奖的时候。
第一个问题,与教育体制有关;第二个问题,与经济体制有关。
先说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今日中国体制不配获得诺奖的意思。中国人传统上就不追求自然科学,中国人喜欢玄学。周易八卦很玄学,河洛、推背图很玄学,中国人都喜欢。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哲学、社会学都强调重利轻义,其实中国人一向都很世俗、贪婪,追逐金钱。今天的中国体制,更是把每个人都逼到了不赚钱就会死的地步。反映在教育体制上,就是,中小学老师利用补课赚钱,学生一心只想考高分;到了大学,高校以自己的学校出了几个高级政客而洋洋得意,每个大学生都在考各种证书,为的是毕业后能找到工作。这样的体制,能获得诺奖才是见鬼了。
必然的联想——联想到奥运金牌,许多人会问:中国人身体孱弱,但可以通过举国体制获得那么多奥运金牌,为什么不能通过举国体制弄几个诺奖回来?对于举国体制弄奥运,我是一贯谴责的,我认为:举国体制,用职业运动员去跟国外业余运动员比赛,金牌愈多愈可耻。对于诺奖则不然,即便举国体制,获得诺奖也不可耻,而是光荣的。
难道中国对于诺奖没有举国体制搞科研?早就举国了。有网友发布的《中国拿诺工程》令人恐怖:
拿诺第1作战梯队,百千万联合纵队:「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
拿诺第2作战梯队,江河湖泊联合横队:「长江学者」、「黄河学者」、「闽江学者」、「皖江学者」、「海河学者」、「珠江学者」、「赣江学者」、 「紫江学者」、「三峡学者」、「小长江学者」、「太湖学者」、「甬江学者」、「运河学者」、「浦江学者」、「龙江学者」、「香江学者」……
拿诺第3作战梯队,山川冈岳联合横队:「泰山学者」、「岳麓学者」、「长白山学者」、「井冈山学者」、「天山学者」、「长白山学者」、「攀登学者」、「首山学者」、「太行学者」、「云岭学者」。
拿诺第4作战梯队,山水协同联合横队:「芙蓉学者」、「楚天学者」、「天府学者」、「燕赵学者」、「巴渝学者」、「桂子学者」、「楚天学者」 、「琴园学者」、「萃英学者」、「三晋学者」、「西部学者」、「孔雀计划」、「求是学者」。
此外还有几十个以阿拉伯数字125、543、115等打头的所谓「人才工程」……
初看不相信有这么多工程,以为是网友恶搞。到网上搜上七八个,竟然发现,全是真实的。
这些所谓学者计划、人才工程,都是上行下效,一级一级做样子的。两院院士尚且是官商博弈的产物,何况这些空洞的人才工程。实际效果,只是利益的争夺、输送,其耗费纳税人钱财之巨,与其所取得成果之微弱,完全不成比例。想依靠这些工程得诺奖,还不如花钱去游说评奖委员会。
第二个问题,诺奖很重要,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真的不重要。能获诺奖固然好,但不必举国追求。
诺奖,与经济实力的关系,并非完全同步。与诺奖同步性更强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中国GDP虽然高,但创新能力非常落后。不仅能力落后,动力更是不足。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奥秘是劳动力价格低廉,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法宝,第一是不顾忌环境污染,第二是山寨国外先进技术,第三是劳动力价格低廉。
在经济发展初期,剽窃、消化国外技术是可以的。现在,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阶段,还是道义方面,中国都必须尊重国外知识产权并进行自主创新了。在科技创新这个问题上,同样要反对举国体制,应该以企业为主体。
在缺乏监督体制、监督力量的情况下,对于任何举国体制,都要警惕。
企业进行的,一般是应用研究。这与以基础研究为宗旨的诺奖有关联吗?有关联。
基础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从科学的角度,从字面的意思,基础研究貌似应该先于应用研究。而在操作体制上,毫无疑问应该是先进行应用研究,反过来对基础研究提出需求、刺激。
中国现在要做的,是承认自己处于国际上的「跟随角色」。我们没有力量、没有义务去领导国际学术研究。我们还是个小学生,我们先做自己能做的事。
至于诺奖,那是明日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