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9年预示着中国社会动荡”为题的文章刊登在法国经济论坛报国际栏,署名罗朗舍米诺的文章指出,中国政权不再寻求掩饰中国社会动荡的迹象,近几个星期以来,通过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一系列讲话可以感觉到中国政府面临国际经济衰退以及失业率上升的初步紧张与急躁。
论坛报强调,中国官方刊物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记者分析文章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社会动荡的前景。《论坛报》引述《瞭望》新闻周刊的话说 2009 年有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高发年,论坛报文章继续强调昨天出版《瞭望》新闻周刊呼吁各地政府提高敏感性,早做准备,保证中国社会和谐。
《瞭望》发表的这篇包含了新华社驻重庆、江苏和广东分社主要负责人观点的分析文章认为,2009年中国社会将面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给各级党政领导带来严峻考验。瞭望文章认为,目前最敏感的问题是防止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演化为社会危机。
《瞭望》文章还提到,沿海出口企业的纷纷倒闭致使民工就业形势恶化,加上大学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人数增多,中国2009年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论坛报解释说该周刊所说的群体性事件高发期这一辞令实际上指的是老百姓抗议示威和骚乱,近几周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广东数以千计的工厂关上大门已经导致不满的员工的抗议。
《论坛报》接着强调说,去年十二月十日,最初只是由知识分子,人权捍卫者以及持不同政见人士签署的《08宪章》就已经要求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并且重申从专制主义中拯救中国的希望并没有减弱,而且2009年标志着几个重大事件,诸如中国军队1959年三月十日对西藏起义的镇压以及1989年六月八日对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等大事件的纪念日。恰恰这些重大事件的纪念日只能更进一步燃起民主的希望。
《论坛报》还引述瞭望文章的观点指出,2009年的敏感时期一是春节后,看多少民工还能返城就业;另一个就是七月大学生毕业前后。2008年的年轻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就业机会,今年还将有七百万毕业的青年人投入到劳动市场,再加上世界经济放缓后的首批达数千万事业的民工恐怕会造成社会动荡。北京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维持百分之八的经济增长,才能为全中国创造八百万个就业机会。
《费加罗报》常驻北京记者格蓝日也刊登一篇关于“2009年对中国将是布满荆棘的一年”为题的文章。戈蓝日认为,中国应该在经济增长与政治运作之间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至今为止这种游戏可谓是成功的,但是中国领导人知道做到这一点将日益艰难。从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的重要阶段哪怕中国有其特性,但是这一转型却是有其规律的。明天的挑战将更为严峻和微妙。
《回声报》刊登一篇关于中国第二大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银行坚持尽量保留其库存资金的原则的文章指出,中国投资银行由于金融危机,主张眼下只向国内市场投资。
今天法国各大报的开篇各有不同,金融,房地产以及巴以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和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较量分别成为各报头版头条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