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鸣章接任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早前会见传媒,sound bite处处。对于内地强拆教会十字架,他表示若是僭建,关乎建筑物安全,就应拆卸,「政府要拆,我又唔觉得自己系大晒」。谈到六四,他形容是不幸,但说「明知嗰面墙系硬嘅,系咪一定要撼个头落去呢?我唔系」。

 

大是大非不能含混过关

 

杨主教很坦率,自认为人现实。他的言论引起教徒以至非教徒圈子热烈讨论,经常点评楼市的纪惠集团行政总裁汤文亮,在报章财经版的专栏赞杨主教「说得好」,形容「杨主教如果做生意,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

 

但杨主教不是商人,而领导教区、作为牧者,也不是一盘生意。务实可能是权宜,但面对大是大非,不应以含混过关作为立场原则。最近翻看胡慧玲等的《百年追求》,讲述台湾日治时代开始、直至上世纪的民主运动故事,当中描述七十年代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下,党外人士一波波的抗争与受难,腥风血雨,其间提到长老教会的角色,正好响应了杨主教的问题。

 

1979年美丽岛事件大逮捕期间,施明德逃逸,国民党政府悬红一百万台币,通缉海报贴满街头巷尾。走投无路的施明德找上赵振贰牧师协助,赵找长老教会总干事高俊明牧师密谈,希望对方帮忙。当时长老教会已有传道人因美丽岛事件,主持圣诞主日礼拜时在讲坛当众被捕。

 

「高俊明对赵振贰说:『请让我想一想。』他在办公室踱来踱去十几分钟,思考和祈祷。他并不是考虑自身安危,而是考虑身为总会总干事,必须『对全台八百多所长老教会和十六万信徒负责』。助理施瑞云提醒他:『施明德若再被抓,就是死刑了。』」高俊明当下决定帮忙,「基督徒的信仰,爱护患难中困苦的人,责无旁贷」。他找上神学院长林文珍长老。林是家中支柱,上有七十多岁母亲、下有两名幼子,还有一名智障的弟弟,仍答应让施明德暂时匿藏家中。

 

信徒为公义「撼头埋墙」

 

多番辗转逃亡后,施明德最后被捕,协助过他的教会中人,也受到牵连,陆续入狱。高俊明牧师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引起梵蒂冈关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派驻台特使探望。可以说,没有这些人「撼头埋墙」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台湾了。

 

回看基督教的历史,多少信徒面对极权与迫害,为信仰、公义,「撼头埋墙」头破血流甚至殉道也在所不惜。或许有人说,像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那样敢言,面对北京政权特区政府,经常为民主、公义和弱势社群发声的人物,在历任香港教区领导中毕竟是异数。但其实近代天主教会在拉丁美洲、波兰、菲律宾和南非等国家,都扮演了推动民主的角色。面对高墙,如果他们的教会领袖采取杨主教一样的态度,恐怕世界的历史早已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