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黎则奋)
反东北十三义士和重夺广场双学三子服刑后,竟被袁国强一意孤行下滥用司法复核加判刑期入狱,看在公众眼里,不须任何所谓专业法律知识,都知道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迫害。政治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赶尽杀绝,将一众反对派,不管任何政治倾向,都一网打尽,政治灭声,尤其是在议会上的反对声音。高等法院上诉庭副庭长杨振权空前罕见形同左报言论的判词,不单政治色彩远远大于法律判断,更因不点名批判「违法达义」明显有未审先判之嫌,教人合理推断,未来被政治裁判入狱的人士,陆续有来,规模之大,足以确保未来五年,反对派在各级议会上,即使不全数绝迹,亦只会沦为微不足道的政治力量。
习近平早已张扬的三权合作阳谋,在「中央治港」取代「西环治港」后,终于陆续登场,显现真面目。如果公众舆论仍然只停留在香港司法独立是否存在或法治是否已死的争拗上(尽管不无意义,也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斗争),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袁国强被指令留任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完成习核心的威权治港政策,与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企图以怀柔姿态笼络民心的林郑月娥政治分工合作,相辅相成。
在斗争的战术上,我们可以和应该集中火力,矛头指向袁国强,不断施加压力,务求遏止「以法判人」的政治检控持续下去。战略上,就要对准中共的要害,不单在自由与法治的最核心价值上绝不妥协让步,还要中共面对现实,一旦摧毁香港的自由法治,本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亦会不保。届时,中共倚重香港完成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债国际化的重大任务就会泡汤,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如果说港人有甚么命运共同体,自由与法治就是最大的公约数。因此,每到关键时刻,自由法治受到威胁,港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捍卫我城,战斗到底。与此同时,在香港仍然占有利益的国际舆论和政治力量也不会袖手旁观。《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不约而同质疑香港法治变质,美国参议员要求重新检视《美国──香港关系法》,「一国两制」一旦彻底败坏,外国完全有权及大有可能取消香港的最优惠待遇,包括免签证和经济贸易优惠,让香港一夜之间沦为中国二流城市,万劫不复。香港固然奄奄一息,更会成为中国的包袱,直接冲击泡沫处处、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更不消说中共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港利益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正是这个原因,一直左闪右避企图置身事外的林郑月娥也不能不开腔说话,作出回应。可是,一如既往,偏偏最落后于形势的却是泛民,至今仍然各自为政,不肯联合团结起来,因应时势,提出共同纲领和策略,分析形势,建议具体行动,号召和组织群众持续抗争。
没有政治的论述,就没有政治运动。泛民还不组织行动起来,就只会被人逐个击破,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