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越来越活跃,任何大型国际会议都少不了中国政府的份儿。出席会议的中国政府官员当然不忘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的骄人成就,当然不忘告诉其他国家中国的社会面貌已出现巨大的转变。最近由于金融风暴横扫西方经济大国,中国官员更开始对其他国家以至国际社会指指点点,批评他们监管不力,控制不严。
然而,官员的豪言壮语遮掩不了中国专权政治体制的隐患,掩盖不了中国政府无法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事实,掩饰不了中国政府对开放社会的恐惧。每一次碰上所谓敏感的年份、日子,每一次碰上社会可能有暗涌,中国政府只懂得做一件事,就是加强对社会、对传媒、对互联网的控制,希望把质疑、怨气、异议压下去。
今年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是六四镇压二十周年,又碰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国政府便全方位收紧对社会及传媒的控制。较早前异议人士刘晓波就因为发起《○八宪章》运动,敦促中国政府改善民主人权而被打压、拘禁。最近,中国政府更进一步收紧控制,连香港传媒也不放过,规定香港新闻机构及记者要先向中联办申请採访证并得到内地当事人或机构同意才能进行採访。
应该看到,这样的安排不但跟北京奥运期间对新闻採访「零拒绝」的政策相距甚远,更将大大妨碍两地资讯交流,更跟过去十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港关系发展背道而驰。首先,先申请採访证才能进行採访等同赋予中联办审查及拖延新闻採访的权力,等于令中联办可以调控本地传媒在内地的採访内容及活动,等于为香港传媒到内地採访设置另一重行政关卡,这对新闻及资讯自由是有重大损害的。以突发性的天灾或社会衝突事件为例,传媒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才能蒐集到重要的事实,才能减低有关当局或其他人掩饰隐瞒真相的机会。但在先办证后採访的规定下,本港传媒可能要在「第三时间」或几天后才能取得採访证出发到现场,才能合法开展採访活动;到时候灾场或衝突现场的情况肯定有很大转变,重要的新闻材料将消失殆尽,令新闻传媒难以掌握事情的真相。试想想假若某内地城市发生官民衝突,中联办却在事发后三天才批出採访证,香港传媒怎么能有效採访呢?
另一方面,中港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越来越密切,香港市民在内地工作、居住、旅游的也越来越多。内地任何重要的转变或突发事故都对香港社会及市民有重大影响,香港传媒实在有必要可以第一时间报道相关的消息。偏偏中国政府却要增设採访的关卡,规定香港传媒要先向中联办申请才能进行採访。这不仅将拖慢两地的资讯流通,将削弱香港社会及市民的应变能力,对两地进一步融合也是没有好处的。
其实,要保持社会稳定,要纾缓社会矛盾,中国政府该做的是好好处理施政上的失误,好好解决如六四镇压这样的假错案,解开人民长期的心结,并让人民畅所欲言。若果中国政府还是一味打压或控制,甚至把手伸到香港,那社会的怨气、怒气只会越积越深,社会矛盾衝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