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文化沙龙副会长 宋鲁郑
纪念八九民主运动二十周年征文
西方历史学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衡量一个历史性事件的标准不在其发生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其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即是否真正推动、影响或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如果我们用这个观点看待中国的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与\”八九\”事件,也许会更清楚地品出历史的回声。
1919年的\”五四\”运动,本来是一场单纯的救亡图存、爱国反帝运动,民族主义是其主要色彩。但运动本身却在当时以及历史的长河中演变为\”科学与民主\”,并成为那个时代以降所有知识分子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烙印和遗传基因,一直影响至今。其所倡导的民主也最终首先在台湾开花结果。而在这场运动中催生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更因时就势走向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心。在\”五四\”期间诞生的历史人物也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奋斗不息的时代特征跃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中国人的思想、精神以及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方向也因\”五四\”而改变。1978年在中国大陆重新走向发展轨道的时候,呼唤\”五四\”精神也依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五四\”都堪称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七十年过后的1989年,中国再次爆发了形式上类同于\”五四\”的学生运动。然而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与当时的轰轰烈烈相比,其影响早已无影无踪,而中国也走向了这场运动相反的道路和方向,并取得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成功。为什么\”五四\”与\”八九\”形式相似而历史命运与影响却截然相反?
1989年的学生运动,根本起因在于1988年的改革受挫(价格改革失败)和爆发的经济危机(全国性的通货膨胀、抢购风潮)以及执政集团开始出现并蔓延的腐败。89年中共领导人胡耀邦的去世只是导火线。而这场由经济危机和腐败引发的爱国学生运动,却几乎于第一时间打出了民主的旗帜。而在当时,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50美元,距世界公认的实行民主的经济门槛5000美元(另一说为3000至5000美元)相差甚远。中国民主化理论和实践没有充分的准备,整个国民的民主素养相当低下。还有学生领袖中的激进派的不妥协及政治幼稚。这从民运本身的表现就可得以印证。89学运本身有三个转折点。一是学生绝食。而当时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高自联\”在联席会议上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已经否决了部分激进学生提出的绝食要求。然而这部分学生不满之余,自行决定到天安门广场进行绝食,并迅速得到广大社会的同情和支持,面对即成事实,被强迫的\”高自联\”也只好默认了这部分学生的行动。二是学生绝食发生后,政府立场松动提出对话的要求,但却由于学生无法选出公认的代表而流产。第三是政府宣布戒严后不久,\”高自联\”举行联席会议一致同意撤出天安门广场,就在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前夕,一位成员提出不同意见,当时担任领导的柴玲也随之转向,未经任何形式的表决,单方面宣布继续占据广场。从而把最后一个能够避免悲剧的机会丧失。而柴玲在担任现场指挥的同时,也并不民主,以致发生被其他愤怒的学生绑架的丑闻。
应该说,经济、社会条件的欠缺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正如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之一著名异议记者戴晴多年后所总结的:这并不是一场民主运动,而是中国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坎\”。总体上来说,由于国内外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如中共缺乏改革经验,左倾路线的残余,僵化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横行,西方国家的遏制破坏等,中国刚刚起步的改革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八九\”事件便是国内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人类历史上看,转型国家由于新旧体制和矛盾的对抗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冲突比比皆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曾依靠明治维新在列强环伺的国际大环境下,获得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并从一个封建的封闭性岛国,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强国。然而在明治维新的初期,转型的矛盾过于激烈,居然爆发了内战,史称\”西南战争\”,导致全国三万人死亡,其规模和烈度远超中国的八九事件。然而在今天还有谁记得\”西南战争\”?
而这场运动造成的历史性后果也与这场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共党内的开明派均遭到清洗,保守派占据上风,邓小平一手推动的政治、经济双向改革陷于停顿。直至两年之后,处于耄耋高龄的邓小平不得不进行南巡才得以重启—-但也仅仅是单向的经济改革。此前的政治、经济双向改革已不复存在。而中国就在这种单向的改革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并与俄罗斯以及东欧全面转轨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从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的全局看,中共在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后,尽管不断受到左与右的反对,但\”八九\”事件是唯一一次非常接近打断和葬送改革的历史事件。如果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现代化尝试的角度看,第一次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现代化尝试由于日本的侵略而中断,第二次以民国三十年代经济起飞为标志也由于日本的侵略而中止。第三次是中共建政后的现代化努力,由于文革而失败。第四次则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经国际国内波折,包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前南大使馆、中美撞机事件等等,然而最大的一次冲击却来自于\”八九\”运动。这应该就是\”八九\”运动在历史的真正定位。
最后一个因素导致这场运动成为历史的过烟云烟,还在于在这个历史性事件涌现出的人物的劣质表现。尤其是某些民运的头面人物甚至缺乏做人的基本准则与道德。当匆忙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面对眩目的媒光灯和天文数字般的捐款,各方面都先天不足的民运人士便再也把持不住。民运初期的内部恶斗、非民主运作、言行举止的不检点、主要领导人的专断独霸和财务的不透明、生活奢侈(民阵总部办公室一个月的开支居然高达十万法郎)在民运史上留下了非常灰暗的一页。也从而使他们迅速失去了西方国家主流社会的支持。著名民运政论家何频曾愤而直言:一个即不接受批评,又无道德感的民运组织,不仅比不上共产党,甚至连黑社会也不如!而且毫无希望!这和\”五四\”时期涌现的历史人物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些民运的领袖人物在89年取得成功的话,他们带给中国的将会是什么?!
如果我们再放大视野,从中国近二百年的近、现代史来回望,从这二百年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及历史任务也许能更清楚来理解\”五四\”与\”八九\”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定位。中国近现代的大历史,简言之即经济衰微背景下的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逐步丧失、制度的崩溃及民族独立和主权的逐步恢复以及经济重新崛起和制度重建。前一阶段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始,终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第二阶段则三大任务至今仍然未全部完成。但从第二阶段即新中国建立起到现在,中国已完成了两项历史性任务: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彻底恢复以及经济的强势重新崛起。后一个任务的完成即始于和归功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而对新中国的建立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五四\”运动,而对改革开放造成最大冲击的则是\”八九\”运动。
种种的原因最终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八九\”运动走向了自己要推动的历史的反面,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步淡出一代代人的视野,或者就象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一样,在此事件已失去任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和作用的某一个历史时段,作为一个象征再次浮出历史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