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闭幕后,温家宝举行记者招待会,受到大陆官方媒体狂热吹捧,简直到了肉麻的程度:
“将近两个半小时,总理的气度依然那么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总理的回答依然那么睿智、机敏、大气、精彩;总理的对人民的感情依然那么真挚、热忱;总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依然那么有信心。”“其中的许多话,明显已经震撼了听众的心,倾倒了无数民众。”“有媒体综合出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八大最精彩的回答”。
下面让我们领略其中若干“绝妙好辞”,以飨同好。
一、“最深入浅出的回答”是有关“四万亿”的计划。温称“其实人们没有读懂中国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的全部内涵,其中包括: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四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没有读懂”这“四大”呢?事实上,“没有读懂”的“人们”既包括许多经济学家,更包括出席“两会”的几千名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后者虽然肩负参政议政的重任,却根本无法与闻“四万亿”出台的过程。前者属于内行,但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似乎事前并无咨询过他们。一众专家和代表委员全都蒙在鼓里。
也就是说,号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有知情权、监督权的社会主义中国,如此重大的决策民众茫无所知。正如外电评论所指出的:“中国的经济政策缺少的是透明度,这样大的计划,应该由经济部门、专家讨论,听取民众的意见。钱怎么花?花多少?谁来花?都是需要透明的,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计划,竟然是国家机密!”
根据现时贪污盛行的“国情”,“人们”尤其关心那1.18万亿的“政府投入”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如何监管。但温对此语焉不详。其回答之“深入”至深不可测,何“浅出”之有?
二、“最直言不讳的回答”是关于中国所购美国国债。他说: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因而我想通过你再次重申要求美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
实际上,这是答非所问,而且说了等于白说。美方当然拍心口担保己方可靠,并且先后由白宫发言人和奥巴马总统迅速回应。但谁都知道美国经济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即使华盛顿当局力求兑现诺言,可“形势比人强”,连格林斯潘都宣称,说美国经济衰退已到谷底,此刻言之尚早。华府自顾不暇,谁能真正“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呢?个中道理不是普通小学生都可以理解的吗?
有论者指出,提问的《华尔街日报》记者重在质询“中国政府将如何分散风险”,温却答以:“我们外汇经营第一位的原则是防范风险,我们始终坚持外汇‘安全、流动、保值’的原则,并且实行多元化的战略。”这“只是记者的提问的同义反复,根本就没有回答‘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这一关键问题。”事涉上万亿美元的国家资産,身为总理的温给出“不合格的答复”,以致该论者称自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它暴露出中国政府首脑对有关外汇储备的问题“知识欠缺”,而又硬充内行。
非但如此,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进一步询问道,“既然中国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鉴于中国有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还把钱去借给那些富裕的国家,这是否说得通?”温答称,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银行的借贷,不是财政资金,所以在使用上主要还得用于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
对此,论者指出:“中国总理没有能够解释中国作爲一个穷国将钱借给富国使用的合理性。他也不理解外汇储备是银行借贷而不是财政资金这个事实与外汇储备只能用于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这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由此可见,即使温未必属刚愎自用的领导人,但最低限度缺乏诚实和谦卑的心态。处于金融海啸肆虐之际,对于自己并不精通的财政经济事务,他理应请一位财金专家陪同出席,以便解读有关的方针政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忽悠”过关。
五、“最真挚动人的回答”与两岸问题相关。温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据说:“台湾媒体被安排第六个发问,温家宝动了情,有点笑容,会场在这个问题上才有大片掌声。究其因,过去多年,两岸关系年年是记者会的重头话题,讲的听的都不堪其累。今年好了,话题虽是认真拿起,但大可以‘轻轻放下’,因为两岸气氛和缓。”
官煤高度评价上述回答,说是“让人看到了一代平民总理对祖国宝岛的无限向往之心和对台湾同胞的无比关怀之情。”
其实,“无限向往之心”容或有之,“无比关怀之情”却未必见得。比如说,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申请就一直被北京卡住。几年前,沙士首发于大陆,两岸三地死者数千,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中共还对世卫专家赴台一事留难。医生无国界,救死扶伤大事岂能加以政治化?温此次被台湾记者问到“世界卫生大会”事宜,依然打官腔说什么“可以作出安排”,却不肯爽快地松口表示同意台湾代表参加。要是真的“对台湾同胞(的健康)无比关怀”,会是这种说法吗?
另外,所谓“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这话纯属煽情,很不得体。试想,陈云林赴台,彼岸待若上宾;温家宝去的话,真的“走不动”,自然会有电动轮椅代步。怎么能把依然视“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的台湾同胞,看成全然不知敬老待客之道的近乎未开化的“山民”呢?莫非在温心目中,台胞的精神文明程度远不如需要接受“八荣八耻”教育的大陆民众?
六、“最深切关怀的回答”是:指出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关系乎其尊严。
温承认失业问题严重,并称:我讲过一句话,我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饭碗直接与“生存权”联系。温没有如习近平一样老调重弹,炫耀什么中国养活13亿人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此不失为恰当。而且将就业与尊严并提,这样的思维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进步。问题在于,只在口头说说是远远不够的。“百倍重视”云云,需要以行动证明。
这里应当指出,失业农民工到底有多少,温的说法与其下属主管官员对不上茬。温曰1200万,后者披露是2000万。两者相差800万之多,此事本身就值得政府“百倍重视”。
有论者谓,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回农村的农民工为数上千万。这庞大的弱势群体流转于城镇,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其本身的衣食住行与看病,再加上子女的上学等问题,均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对此,温家宝如何处理,实在不是一句“最深切关怀”就能打发的。
七、“最正本清源的回答”是有关达赖喇嘛的身份。他“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关于西藏问题时表示,我们说达赖喇嘛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一个政治流亡者,是有充分依据的。他们设立在达兰萨拉的‘流亡政府’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由达赖喇嘛直接操纵的非法‘政府’。”“谎言是赖不掉的”。
作为中国政府首脑,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温家宝当然可以振振有词地在人大会堂“金色大厅”里这样为达赖定性。可是他似乎忘了一句话,叫做“冒天下之大不韪”。如他所言:确实“达赖喇嘛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此语不假。但人所共知,达赖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教领袖,在国际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多年来其致力于为藏人谋福祉,且坚持诉之于非暴力和理性的言行,在欧美澳洲和日本等民主国家广获同情与支持,上自国家元首下到社会各界人士无不对之咸表尊敬。
就在温家宝讲话当天,南非大主教图图等多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和社会活动家,包括美国影星李察基尔、米雪飞花等联署公开信,并征集签名,要求北京当局停止“指责与辱骂”达赖,反应热烈。可见温给达赖扣的帽子不得人心之一斑。
不仅如此,温家宝对英国记者的答话更违背了其母亲的谆谆嘱咐。他常说,他的妈妈教导他要‘用心来说话’,借以标榜其所说都是肺腑之言,是真话。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质疑:“从上周以来,在西藏及其它藏区,安全措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是否意味著中国在该地区所实施的政策存在严重的问题?”他的回应就完全是假话连篇。
他声称 “西藏的总体形势是安定的,西藏人民希望安居乐业。” “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西藏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特别是宗教信仰自由。”强调当局近年来“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投入,加快西藏经济建设的步伐,努力改善农牧民的生活”。 最后总结道:“西藏的安定和西藏的继续进步,证明我们政策的正确。”
温家宝回避了七万军警于“3.14”周年前夕进驻拉萨地区的事实。而西藏自治区主席则于日前声称,只要改善藏民的生活,藏独就没有支持者了。这无异于给温家宝一个耳光:西藏的“进步”极其有限。而BBC记者更报道说,“藏民所持的意见跟温家宝相反。他们认为在西藏几乎谈不上有任何宗教和政治自由。”
八、“最掷地有声的回答”是:应对金融危机不仅不能减缓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除经济体制改革外,温还声言:“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以为在当前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
这叫做“说的比唱的好听”。口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宪政只字不提。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全部欠奉。侈谈司法体制改革,却不谈真正的司法独立,取消中共各级政法委员会这个公检法的“太上皇”,那不是空话吗?至于监督,连所谓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都只是橡皮图章,前述“四万亿”它根本无权过问,遑论其他?
总起来说,“温文尔雅”倘指温一再引用诗词,实可改称“附庸风雅”;“从容不迫”则与“反应迟钝”难以分辨;“睿智、机敏、大气、精彩”云云,均溢美之词。至于“对人民的感情依然那么真挚、热忱,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依然那么有信心”之类,恐怕要听其言,观其行方能定论了。
临末要补充一点花絮:此次与会记者进入大堂前需接受5道安检,且一律脱鞋,换穿拖鞋。官方的解释是怕“把地板弄脏。”这很难使人不联想到3个月前的剑桥风波。而采访“两会”的中外媒体记者共逾3000名,其中仅有500余位幸运儿,能获得前任外长、本次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发出的白底金字请柬赴会。
这无疑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独有的,对此,未悉“一代平民总理”知情否?他那位耋耄之年的老母亲如若耳闻,又会作何感想?
(09-3-16)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