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调查以如何看待高校引进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为肇始,附带完成了一次对社会职业尊重度的摸底调查。报导说,面对此结果,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社会中愈是不该出现负面评价的职业,现在已经愈是糟糕和混乱。
报导指出,如果有一份“最希望从事职业”的调查表,和上面两个结果对比来看,一定很有意思。医生和律师是西方国家收入和声望都颇高的职业,准入资格严苛,是中产阶级的典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附带一年三个月的休假;公务员自不用说,大学生简直挤破了头;记者也曾是很多有志青年的首选……一个问题冒了出来:怎么热门职业都这般不被人信任?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现象最严重?调查中公众给出的排序依次为:医生(74.2%)、公安干警(57.8%)、教师(51.5%)、法律工作者 (48.4%)、公务员(47.8%)、新闻工作者(37.6%)、会计师(30.7%)、学者(20.3%)、社会工作者(10.9%)。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可怕?调查中公众的排序与对“失去操守最严重职业”的判断完全一致:医生(82.4%)、公安干警(69.4%)、教师(64.6%)、法律工作者(59.4%)、公务员(46.5%)、新闻工作者(43.8%)、会计师(33.7%)、学者(21.5%)、社会工作者(13.3%)。
调查中,73.0%的人认为职业操守底线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们过于注重对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职业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监管和舆论监督的环境(52.4%);52.3%的人认为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觉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表示,职业操守被突破确实和社会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有很大关系。他建议,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制,注重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而现在最为紧要的,还是每一行业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起严格自律的行风、行规。因为行业是每个从业者生存的基本环境,只有基于内部监督才是有效的。行业监督应成为保证从业者职业操守底线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