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明:我从德国观察和考量马克思恩格斯(3)

恩格斯的婚恋和私人生活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朋友,总是让马克思站在聚光灯下,而自己则退居背景之中。其实恩格斯也是当时的一个多彩的历史人物。他因为父亲的阻拦,没有上过大学,可是他的知识丰富,涉及历史、哲学、军事和社会人类学,通晓12种语言;当年《美國先驱论坛报》向马克思约稿,马克思英文能说能读,写起来还是吃力,前面的几十篇都是由恩格斯撰写,署名马克思,赚取的稿费直接寄给马克思。恩格斯周游列国,曾经做过学徒当过兵,阅历比马克思更加丰富,他虽然热爱诗歌,科学,厌恶父亲强制他从事的商业贸易,但是他依然很快就适应了商场应酬,长袖善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既满足了家族的希望,又资助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痛斥过“资产阶级的婚姻关系在含情脉脉的面纱之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还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中断言,反而是在完全赤贫的劳动男女中才会存在真正的爱情。他不愿意落入金钱关系的俗套,于是就在工人群体里寻找女友。玛丽彭斯(1821-1863)是来自曼彻斯特贫民窟的爱尔兰女工。爱尔兰是英国人看不起的民族(类似于国内的某些地域歧视),工人更是穷苦的底层阶级。1843年恩格斯去曼彻斯特本公司厂家参观新机器,厂里培训了最聪明的女工们做操作演示。玛丽的美丽优雅和机智应答,打动了年轻的恩格斯。可惜玛丽没有教育背景,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但是也正是她引领恩格斯走进了工人阶级的贫民区,出入工人住宅,拜访工人酒馆,一起喝酒,一起谈心。亲身的的经历和直接的田野调查,促成恩格斯写出了他最早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考察和写作增进了他们的爱情,他们俩没有官方的结婚手续,却共同生活了二十年。比玛丽小六岁的妹妹莉迪亚彭斯曾作为管家住在一起,姐姐去世后,她接替了姐姐。他们又共同生活了十五年。阶级差异极大的婚姻在历史上被长期传为佳话。

异乎寻常的婚恋经历,并不能得到当时的流俗所容忍。彭斯姐妹出入恩格斯的豪华住宅,不仅引起外人侧目,就连马克思的夫人燕妮也对恩格斯陪伴彭斯出入公众场合,向他人介绍这是他的夫人时,感到十分意外,几乎大惊失色。



此外,1878年莉迪亚病重时,已近弥留之际,她竟提出要按照天主教的仪式与恩格斯办理结婚。从这番“至死不渝”的“请求”来看,恩格斯与彭斯姐妹的同居生活并不像是美满理想的神仙眷侣:双方实际面对着贫富和文化的巨大悬殊。恩格斯家财万贯,身为厂商的少东家,彭斯家庭的衣食住行都由恩格斯支付 ; 恩格斯学富五车,通晓多种外文,彭斯两姊妹目不识丁,据说她们奉献的是恩格斯无比珍视的“无产阶级感情”,“比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小姐的细腻和小聪明”更为可贵。恩格斯这样的赞誉可信吗?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革命家,是坚决的无神论者,在《反杜林论》中揭露宗教的本质,支持妇女解放,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宣誓,要跟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他不跟家里安排的资产阶级小姐成婚,在女工中寻找终身伴侣,不上教堂,不进官府办理正式婚姻手续,都是在实践他的理念。可是莉迪亚临终提出了什么请求?按照天主教的礼节,在病榻前跟恩格斯完成婚礼,以赢得“恩格斯夫人”的名分。恩格斯答应了。神父进门,行礼如仪,几个小时以后,莉迪亚去世。恩格斯说莉迪亚具有最纯正的无产阶级血统。莉迪亚跟恩格斯同居十五年,之前与姐姐玛丽一起三个人共处超过二十年,到头来竟对恩格斯提出这样打脸的要求,对恩格斯的毕生理念也太不给面子了!墓碑上刻着鲜明的十字架,写明莉迪亚——恩格斯之妻 wife of F. Engels。恩格斯,革命的理论导师,几十年的共同生活,竟然连一个身边人的传统社会观念都无法扭转,侈谈什么改造世界!空谈什么阶级感情!简直形同讽刺。在政治方面,莉迪亚作为爱尔兰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又是恩格斯的爱人,却完全不具备共产党人的觉悟。恩格斯不仅资助了马克思一家,而且也资助了彭斯姐妹乃至他们的家人,甚至还包括姐妹俩的外甥女,(上德国女子学校、做生意)。莉迪亚临终请求的悲剧性似乎也冷酷地告诉我们,马、恩的思想,如果没有暴力相伴随,并没有强大的精神效应。或许还有更悲剧性的揣测,恩格斯跟莉迪亚的关系,只是一种泄欲对象的关系,根本就谈不上深入的思想情感交流,于是临终只剩下一个虚妄的名份要求。恩格斯或许根本就没有将身边人感化成一位女性共产主义战士的目的。同床异梦,是什么爱情?

我们少年时代读过回忆录《我的一家》(陶承口述,何家栋记录),知道一点中共地下党员把一名文盲女性培养成中共革命妇女的革命故事。陶承跟莉迪亚比起来,多少还有些思想上的进步。无独有偶,通过毛泽东前秘书李锐的日记诉讼案,人们看到了另一类中共妇女高干的形象。文化背景极低、满嘴脏话的老革命张玉珍,作为李锐的续弦夫人,服从中央组织部的指示,不仅辱骂打击李锐的女儿李南央,而且在2021年提起国际诉讼,妄想将已经捐献给美國胡佛研究所的《李锐日记》索回中国,以捂住其中透露的历史真相。张玉珍堪称是中共妇女高干中的老战狼。与其会变得如此穷凶极恶,还不如让恩格斯夫人安于自己名正言顺的名份,倒也罢了。

恩格斯风流生活的另一面

恩格斯的婚恋生活别具一格,引起各界的注意。1847年3月9日恩格斯住在巴黎时,给流亡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写过一封信。他召唤马克思也应到巴黎去一起狂欢。他的原话是是这样的:“如果我有五千法郎的年金,我就只是埋头工作,并且和女人们消遣,一直到我生命完结。如果没有法国女人,根本就不值得活着。但是,只要还有浪漫女郎,那就得啦!”这里的消遣也就是厮混;浪漫女郎(是中国官方的谨慎译法),恩格斯写的是法文grisette。原指缝帽女工或轻佻少女,英国卫报周刊直译为妓女。从这里可以推知,恩格斯也曾有花天酒地的经历,而且招引马克思到巴黎去一起厮混。恩格斯,一个德国大厂家老板的小开,来到了欧洲最灯红酒绿的巴黎,“入乡随俗”一番,并不令人奇怪。不过,请记住前后的日期。刚好是在两年前,他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刚刚出版,描写了工人区的破败和脏乱,妇女蓬首垢面,儿童失学无助的景象。这封信件的几个月后,恩格斯和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1848),痛斥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

实际上为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义愤填膺,为自己的纵情酒色缱绻陶醉,都是他真实的思想。以这一封白纸黑字的恩格斯信件作为证据,研究者认为他除了包养彭斯姐妹,另有相好做性伴侣------其中包括法国的浪漫女郎在内,也成为可能的合理推断。
平心而论,恩格斯不断应酬工商庶务,难免声色犬马,出入茶楼酒肆,沾染江湖习气多少也还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而马克思学生出身,博士加冕,竟也口不择言,笔底污浊,就实在有点超乎想象了。

我们每个中国人几乎都接触过一些马列主义的“宏伟”言词。世界的进步并没有按照马恩的预言发展,资本主义也没有崩溃瓦解,反而帮助中国的经济实现了繁荣。以上内容,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私房言语和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大家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认识和看清他们的真实面貌,并且冷静地思考,这些所谓的革命导师绝不是神,而是人。以此增强对一切个人崇拜的免疫力。运用我们的独立思考,推翻一切个人迷信的偶像和伪科学!

以上引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信件和文章,都是可以核查的。马恩全集的德文版、俄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已经数字化上网,只要在马恩全集网下输入“谁,年月日,致谁信”或(马、恩)文章名(必须要准确)就可以找到。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彭小明:我从德国观察和考量马克思恩格斯(3)

恩格斯的婚恋和私人生活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朋友,总是让马克思站在聚光灯下,而自己则退居背景之中。其实恩格斯也是当时的一个多彩的历史人物。他因为父亲的阻拦,没有上过大学,可是他的知识丰富,涉及历史、哲学、军事和社会人类学,通晓12种语言;当年《美國先驱论坛报》向马克思约稿,马克思英文能说能读,写起来还是吃力,前面的几十篇都是由恩格斯撰写,署名马克思,赚取的稿费直接寄给马克思。恩格斯周游列国,曾经做过学徒当过兵,阅历比马克思更加丰富,他虽然热爱诗歌,科学,厌恶父亲强制他从事的商业贸易,但是他依然很快就适应了商场应酬,长袖善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既满足了家族的希望,又资助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痛斥过“资产阶级的婚姻关系在含情脉脉的面纱之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还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中断言,反而是在完全赤贫的劳动男女中才会存在真正的爱情。他不愿意落入金钱关系的俗套,于是就在工人群体里寻找女友。玛丽彭斯(1821-1863)是来自曼彻斯特贫民窟的爱尔兰女工。爱尔兰是英国人看不起的民族(类似于国内的某些地域歧视),工人更是穷苦的底层阶级。1843年恩格斯去曼彻斯特本公司厂家参观新机器,厂里培训了最聪明的女工们做操作演示。玛丽的美丽优雅和机智应答,打动了年轻的恩格斯。可惜玛丽没有教育背景,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但是也正是她引领恩格斯走进了工人阶级的贫民区,出入工人住宅,拜访工人酒馆,一起喝酒,一起谈心。亲身的的经历和直接的田野调查,促成恩格斯写出了他最早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考察和写作增进了他们的爱情,他们俩没有官方的结婚手续,却共同生活了二十年。比玛丽小六岁的妹妹莉迪亚彭斯曾作为管家住在一起,姐姐去世后,她接替了姐姐。他们又共同生活了十五年。阶级差异极大的婚姻在历史上被长期传为佳话。

异乎寻常的婚恋经历,并不能得到当时的流俗所容忍。彭斯姐妹出入恩格斯的豪华住宅,不仅引起外人侧目,就连马克思的夫人燕妮也对恩格斯陪伴彭斯出入公众场合,向他人介绍这是他的夫人时,感到十分意外,几乎大惊失色。



此外,1878年莉迪亚病重时,已近弥留之际,她竟提出要按照天主教的仪式与恩格斯办理结婚。从这番“至死不渝”的“请求”来看,恩格斯与彭斯姐妹的同居生活并不像是美满理想的神仙眷侣:双方实际面对着贫富和文化的巨大悬殊。恩格斯家财万贯,身为厂商的少东家,彭斯家庭的衣食住行都由恩格斯支付 ; 恩格斯学富五车,通晓多种外文,彭斯两姊妹目不识丁,据说她们奉献的是恩格斯无比珍视的“无产阶级感情”,“比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小姐的细腻和小聪明”更为可贵。恩格斯这样的赞誉可信吗?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革命家,是坚决的无神论者,在《反杜林论》中揭露宗教的本质,支持妇女解放,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宣誓,要跟传统的所有制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他不跟家里安排的资产阶级小姐成婚,在女工中寻找终身伴侣,不上教堂,不进官府办理正式婚姻手续,都是在实践他的理念。可是莉迪亚临终提出了什么请求?按照天主教的礼节,在病榻前跟恩格斯完成婚礼,以赢得“恩格斯夫人”的名分。恩格斯答应了。神父进门,行礼如仪,几个小时以后,莉迪亚去世。恩格斯说莉迪亚具有最纯正的无产阶级血统。莉迪亚跟恩格斯同居十五年,之前与姐姐玛丽一起三个人共处超过二十年,到头来竟对恩格斯提出这样打脸的要求,对恩格斯的毕生理念也太不给面子了!墓碑上刻着鲜明的十字架,写明莉迪亚——恩格斯之妻 wife of F. Engels。恩格斯,革命的理论导师,几十年的共同生活,竟然连一个身边人的传统社会观念都无法扭转,侈谈什么改造世界!空谈什么阶级感情!简直形同讽刺。在政治方面,莉迪亚作为爱尔兰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又是恩格斯的爱人,却完全不具备共产党人的觉悟。恩格斯不仅资助了马克思一家,而且也资助了彭斯姐妹乃至他们的家人,甚至还包括姐妹俩的外甥女,(上德国女子学校、做生意)。莉迪亚临终请求的悲剧性似乎也冷酷地告诉我们,马、恩的思想,如果没有暴力相伴随,并没有强大的精神效应。或许还有更悲剧性的揣测,恩格斯跟莉迪亚的关系,只是一种泄欲对象的关系,根本就谈不上深入的思想情感交流,于是临终只剩下一个虚妄的名份要求。恩格斯或许根本就没有将身边人感化成一位女性共产主义战士的目的。同床异梦,是什么爱情?

我们少年时代读过回忆录《我的一家》(陶承口述,何家栋记录),知道一点中共地下党员把一名文盲女性培养成中共革命妇女的革命故事。陶承跟莉迪亚比起来,多少还有些思想上的进步。无独有偶,通过毛泽东前秘书李锐的日记诉讼案,人们看到了另一类中共妇女高干的形象。文化背景极低、满嘴脏话的老革命张玉珍,作为李锐的续弦夫人,服从中央组织部的指示,不仅辱骂打击李锐的女儿李南央,而且在2021年提起国际诉讼,妄想将已经捐献给美國胡佛研究所的《李锐日记》索回中国,以捂住其中透露的历史真相。张玉珍堪称是中共妇女高干中的老战狼。与其会变得如此穷凶极恶,还不如让恩格斯夫人安于自己名正言顺的名份,倒也罢了。

恩格斯风流生活的另一面

恩格斯的婚恋生活别具一格,引起各界的注意。1847年3月9日恩格斯住在巴黎时,给流亡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写过一封信。他召唤马克思也应到巴黎去一起狂欢。他的原话是是这样的:“如果我有五千法郎的年金,我就只是埋头工作,并且和女人们消遣,一直到我生命完结。如果没有法国女人,根本就不值得活着。但是,只要还有浪漫女郎,那就得啦!”这里的消遣也就是厮混;浪漫女郎(是中国官方的谨慎译法),恩格斯写的是法文grisette。原指缝帽女工或轻佻少女,英国卫报周刊直译为妓女。从这里可以推知,恩格斯也曾有花天酒地的经历,而且招引马克思到巴黎去一起厮混。恩格斯,一个德国大厂家老板的小开,来到了欧洲最灯红酒绿的巴黎,“入乡随俗”一番,并不令人奇怪。不过,请记住前后的日期。刚好是在两年前,他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刚刚出版,描写了工人区的破败和脏乱,妇女蓬首垢面,儿童失学无助的景象。这封信件的几个月后,恩格斯和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1848),痛斥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

实际上为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义愤填膺,为自己的纵情酒色缱绻陶醉,都是他真实的思想。以这一封白纸黑字的恩格斯信件作为证据,研究者认为他除了包养彭斯姐妹,另有相好做性伴侣------其中包括法国的浪漫女郎在内,也成为可能的合理推断。
平心而论,恩格斯不断应酬工商庶务,难免声色犬马,出入茶楼酒肆,沾染江湖习气多少也还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而马克思学生出身,博士加冕,竟也口不择言,笔底污浊,就实在有点超乎想象了。

我们每个中国人几乎都接触过一些马列主义的“宏伟”言词。世界的进步并没有按照马恩的预言发展,资本主义也没有崩溃瓦解,反而帮助中国的经济实现了繁荣。以上内容,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私房言语和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大家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认识和看清他们的真实面貌,并且冷静地思考,这些所谓的革命导师绝不是神,而是人。以此增强对一切个人崇拜的免疫力。运用我们的独立思考,推翻一切个人迷信的偶像和伪科学!

以上引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信件和文章,都是可以核查的。马恩全集的德文版、俄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已经数字化上网,只要在马恩全集网下输入“谁,年月日,致谁信”或(马、恩)文章名(必须要准确)就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