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流亡西藏的邀请

三十多年前,我十六、七岁,是一个在东北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有一次赶马车去公社拉救济粮,在粮管所看到装订着《参考消息》的报夹,便抓在手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参考消息》是那年代唯一登载“海外消息”的报纸,虽然只是为了利用外国人的嘴,终究和“两报一刊”的陈词滥调不全一样。其中有一篇外国记者采访达赖的报道,我忘记了具体内容,但一直让我记住一个形象——年轻瘦削的达赖在流亡地孤独地隐居,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对来访者激动地谴责中国。那是我第一次对达赖喇嘛有稍许具体的印象,以往即使听闻过达赖,也只是宣传中黑暗西藏的代名词。之所以我能对那篇报道留下印象,不是因为“西藏问题”之类的大概念,完全是因为一件小事——当我正在看那篇报道时,粮管所管开票的职工过来收走了我手里的报纸,得意地告诫,那是“内部读物”,只有“够级”才允许看。

无论是我还是他,当时都不会想到,那个腰扎麻绳、手拿鞭子、为不“够级”而羞恼的我,有一天会和《参考消息》里的达赖喇嘛拥抱在一起。

2000年10月,我去波士顿参加一个由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各族群人士聚会(大概是为了便于找钱,起了一个比较夸张的名头——“中国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到会的有汉藏蒙维台港澳等各方人士。其中除了汉人,就属藏人代表最多。大陆藏人一个没有,来的都是流亡藏人。达赖喇嘛亲自给会议写了贺信。达兰萨拉也派出了以西藏流亡政府一位外交部副部长为首的代表团,还有流亡政府在美国的部分工作人员,加在一起,大概有七八个藏人。从阵势上看得出他们对这个会议相当重视。不过他们肯定不会指望从这种民间会议上获得什么具体的政治结果,目的应该只是了解情况,摸索从民间打开局面的途径。

在我的印象中,那次活动表现最好的是藏人,理性、节制、认真、礼貌,在所有与会代表中显得非常突出。这无疑与他们是政府代表团有关。他们的言谈严格遵照达赖喇嘛在各种场合表达过的精神和原则,从不逾越一分,开会时安静地坐在一起,开party时则会自觉地分散到人群中,温和但是明确地宣传他们的观点。观察他们,常使我暗中赞叹。

藏人代表中有一位名叫BQ的“非官方人士”,他过去在印度当过记者,现在是“国际援助西藏组织”的负责人之一。那本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主的民间组织,因此我始终不太清楚BQ的角色,他在为美国的民间组织工作的同时,对流亡西藏的事情也介入很多。另一个没有官方身份的是哈佛大学博士生ZX,一位很有学问的藏族姑娘,生在加拿大。她来参加会议是出于个人兴趣。ZX的汉语发音相当标准,我开始把她当成很会说汉语的人,结果多说几句就露馅了,才知道她学汉语没有多久,不过由此看得出她学习语言的能力。大陆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到波士顿访问时,她就是用刚学不久的汉语和他交流,因为扎西达娃不会说藏语。这种奇特现象——藏人学者和作家只能用占领者的语言谈话,也是让她在学术之外对西藏政治问题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我刚到会的时候,会议工作人员就告诉我藏人代表中有人打听我是否会来,有没有到。开会第一天,BQ在休息时来找我。我的英语很糟,无法和他多谈。我猜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我写过有关西藏问题的书和文章,因此有兴趣和我接触。后来我知道我写的《天葬:西藏的命运》一书,已经被自由亚洲电台译成藏语连续广播。我在国内杂志发表的文章——《西藏:中国二十一世纪的软肋》,也被译成藏文和英文,不少海外藏人都看过。

开会那几天我经常和藏人在一起。他们全都出生在海外,而且从来没有回过西藏,但是他们彼此说藏话,看的是藏文,胸前腕上戴着藏族宗教物品,汽车音响放的是藏族音乐。对比他们,想起我那居住西雅图的侄子,七八岁离开中国,现在既不认识汉文,汉话也越剩越少,并且完全不再想当中国人,就不能不感慨西藏文化在海外的传承,需要有多大的凝聚力才能实现到如此程度。即使西藏问题的政治解决至今不见踪影,西藏文化在境外的这种完整的保留已经足以成为骄人成就。眼见的这些使我对达赖喇嘛的佩服不断增加。

一天BQ向我提出一个邀请,希望我能去一趟华盛顿,与达赖喇嘛的特别代表——LD先生见个面。BQ说如果不是LD先生实在太忙,他会来波士顿见我,但是他马上要出国访问,只有麻烦我跑一趟,全部费用由他们出。

对新鲜事我不会不答应。BQ说有一个非常好的藏汉语翻译将在华盛顿接待我。正巧,那翻译就是ZX的男朋友。他的名字叫WA,是美国一家大媒体的藏语编辑。我第一次在电话里和他交谈,感觉就像和汉人在说话。他将在周末到波士顿看ZX,周一和我一块飞华盛顿。他建议我就住在他家,一是省钱(可以看出流亡西藏经常要考虑节约的问题);二是他和我见面方便,好安排;三是他家就在华盛顿中心,离众多博物馆特别近。

WA四十出头,在拉萨长大,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做研究工作,据说当年可以用汉语写小说,可想他的汉文功底。他八十年代后期到印度,便决心留在海外,为达赖喇嘛做事。当时达赖喇嘛鼓励他到美国读书,至今已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刚加入美国籍,不过仍然参与流亡西藏的工作。由于他平日工作离不开和政治术语打交道,又能准确把握中国方面的情况和思维方法,因此像他这样水平的藏汉语翻译(尤其是政治领域的),在流亡藏人中屈指可数。

华盛顿的秋天布满五颜六色的树叶。WA开车带我去LD家。那是座落在郊区的一栋小楼,据说不少流亡藏人都住在附近。虽然是西式住宅,但LD家里像所有藏人的住房一样,佛像、经幡、唐卡、酥油灯和经书一样不少。LD五十多岁,原来是康区新龙县的一个活佛,1959年流亡到印度,曾经做过西藏流亡政府的噶伦,现在常住美国,除了担任达赖喇嘛的特别代表,还专门负责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是流亡藏人在美国的最重要人物。

BQ原来跟我说见面只是随意聊,不过可想而知他们主要是想听我讲。一道茶喝完,寒暄结束,LD便表示想听我对解决西藏问题的想法。

我对他谈的主要内容是,流亡西藏在海外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在争取国际舆论、与国际社会各方面力量打交道、公关活动、获取西方国家支持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西藏问题已经国际化,西方公众对流亡西藏几乎是一面倒的态度,西方各国政府尽管表面不能公开表示支持流亡西藏,也往往是说归说,做归做,实际上都暗自同情流亡西藏。然而,最终解决西藏问题,根本上只能取决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国际社会施加再多的压力,也不能直接解决西藏问题,其意义只在于期待能够作用于中国,促使中国政府做出反应和让步,才可以变成对西藏问题的具体解决。因此,衡量对西藏问题的解决,标准不应该在于对国际社会取得多少成功,而是在于对中国取得了多少进展。

如果以这一标准衡量流亡西藏所做的工作,就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国际社会的压力对中国政府没有起到明显作用,有时还会有反作用。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施加压力,就使她感觉难以承受。“六•四”后那么多国家的制裁,也没能把她怎么样。相反,在今天这个唯利是图的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哪个国家都舍不得放弃。面对可能影响到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产品出口和劳动力就业等实际利益,各国会不会出于对西藏的道义支持宁愿与中国政府闹翻呢?无疑难以指望。中国政府明白这一点,因此它不在乎国际社会的压力。

当然,我并非说对不成功的责任在流亡西藏,中国政府不开放接触之门是主要问题。不能接触,流亡西藏就无从做起。再者,我也不是说流亡西藏在国际社会的成功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国际压力,北京更不会认为有变化的需要。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所谓做中国方面的工作,不能看成是单一的,不能认为只是和中南海里的决策者进行沟通,影响和说服他们。那固然也重要,但不应该寄予太多希望,因为让中南海发生变化并不容易,多年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需要把眼界扩展开,看到所谓中国不仅仅只有中南海那几个人。中国有十三亿人,有不同社会阶层和众多的社会群体,不应该把他们简单地、笼统地当作一个概念来对待。事实上,中国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很多问题上民众都与当权者对立,然而在西藏问题上,大多数汉人都没有异议地接受当局宣传,和政府站在一边。这种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流亡西藏以往所做的工作没有注意把中国普通民众与执政集团分化开。如果对中国进行整体性的控诉,从民族角度表达藏人痛苦,并且要求西方社会在人权高于主权的立场上对中国进行干预等,虽然有助于流亡西藏在国际社会取得成功,同时也起到了促使汉人在西藏问题上与政府结为一体的作用。

即使最终解决西藏问题是要通过中国政府,也不能只把眼光盯住当前的政府,因为政府是变的,会有更迭,未来中国甚至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政府。考虑到那样的前景,就不应只是对当前的掌权者下功夫,而需要把工作对象扩大到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因为未来中国无论怎么变化,政权发生怎样更迭,掌握政权的人都将出自精英阶层——除了正在当权的人,也包括潜在的可能当权者。尤其中国发生政治变革之后(迟早),那时的当权者会在很多事情上采取新做法,进行新选择。而他们对西藏问题所采取的态度,相当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受的影响。如果他们在西藏问题上仍然和今日北京想法一致,西藏问题到那时仍将无法解决。哪怕是中国社会其他方面已经民主化,新的执政者对西藏照样可以采取专制态度,就像俄罗斯对车臣、塞尔维亚对科索沃一样。

对精英阶层做工作,不是只针对其中的一种人。未来的中国政府会由什么人组成,无法用押宝方式决定。精英是个庞杂群体,既有共产党体制内的人,也有反体制的异议人士,有独立的知识分子,也有立场鲜明的政治人物,如何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做工作,取决于中庸之道的艺术,需要从政治宣传、意识形态较量或民族斗争的漩涡中超脱出来,放弃情绪化的谴责和仅仅对一己主张的坚持,以理解和宽容态度主动寻找实现多赢的途径。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只要求藏人如此,却不同样要求汉人。我承认藏人作为受害者,更有理由要求汉人率先从藏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率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是愿意按照这种原则做的。但我之所以如此提议,是因为流亡藏人有自己的政府,因此可以有更多理性和自觉性,可以通过政府的整合形成共识与统一行动。目前汉人的政府是西藏问题的制造者,肯定不会主动推动汉人去理解藏人,因此才有把汉人与其政权分化开的必要性。而只要是把汉人与政权分化开,流亡西藏面对的就不是有组织的汉人,而是千千万万分散的汉人。对那种分散的、并在西藏问题上长期受误导的汉人,要求他们自觉地率先忏悔汉民族所为、主动地理解藏人是不现实的。反之,如果有组织的藏人能够率先变化,主动理解汉人心态,采取相应方式影响他们,由此换得汉人对西藏问题的正视和理解,才会有更大的可能。

那天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LD听得很认真,虽然话不多,但让我感到很有交流。他是个善于倾听并善于对批评进行鼓励的人。过两天他要去东欧,陪同达赖喇嘛在那边访问,他说那时要把我的话转述给达赖喇嘛,同时他希望我能抽空想一想,给他们一些意见,尤其就我谈的几个方面,对以后能够具体做些什么提点建议。

2001年写于拉萨 2006年整理于北京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来自流亡西藏的邀请

三十多年前,我十六、七岁,是一个在东北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有一次赶马车去公社拉救济粮,在粮管所看到装订着《参考消息》的报夹,便抓在手里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参考消息》是那年代唯一登载“海外消息”的报纸,虽然只是为了利用外国人的嘴,终究和“两报一刊”的陈词滥调不全一样。其中有一篇外国记者采访达赖的报道,我忘记了具体内容,但一直让我记住一个形象——年轻瘦削的达赖在流亡地孤独地隐居,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对来访者激动地谴责中国。那是我第一次对达赖喇嘛有稍许具体的印象,以往即使听闻过达赖,也只是宣传中黑暗西藏的代名词。之所以我能对那篇报道留下印象,不是因为“西藏问题”之类的大概念,完全是因为一件小事——当我正在看那篇报道时,粮管所管开票的职工过来收走了我手里的报纸,得意地告诫,那是“内部读物”,只有“够级”才允许看。

无论是我还是他,当时都不会想到,那个腰扎麻绳、手拿鞭子、为不“够级”而羞恼的我,有一天会和《参考消息》里的达赖喇嘛拥抱在一起。

2000年10月,我去波士顿参加一个由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各族群人士聚会(大概是为了便于找钱,起了一个比较夸张的名头——“中国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到会的有汉藏蒙维台港澳等各方人士。其中除了汉人,就属藏人代表最多。大陆藏人一个没有,来的都是流亡藏人。达赖喇嘛亲自给会议写了贺信。达兰萨拉也派出了以西藏流亡政府一位外交部副部长为首的代表团,还有流亡政府在美国的部分工作人员,加在一起,大概有七八个藏人。从阵势上看得出他们对这个会议相当重视。不过他们肯定不会指望从这种民间会议上获得什么具体的政治结果,目的应该只是了解情况,摸索从民间打开局面的途径。

在我的印象中,那次活动表现最好的是藏人,理性、节制、认真、礼貌,在所有与会代表中显得非常突出。这无疑与他们是政府代表团有关。他们的言谈严格遵照达赖喇嘛在各种场合表达过的精神和原则,从不逾越一分,开会时安静地坐在一起,开party时则会自觉地分散到人群中,温和但是明确地宣传他们的观点。观察他们,常使我暗中赞叹。

藏人代表中有一位名叫BQ的“非官方人士”,他过去在印度当过记者,现在是“国际援助西藏组织”的负责人之一。那本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主的民间组织,因此我始终不太清楚BQ的角色,他在为美国的民间组织工作的同时,对流亡西藏的事情也介入很多。另一个没有官方身份的是哈佛大学博士生ZX,一位很有学问的藏族姑娘,生在加拿大。她来参加会议是出于个人兴趣。ZX的汉语发音相当标准,我开始把她当成很会说汉语的人,结果多说几句就露馅了,才知道她学汉语没有多久,不过由此看得出她学习语言的能力。大陆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到波士顿访问时,她就是用刚学不久的汉语和他交流,因为扎西达娃不会说藏语。这种奇特现象——藏人学者和作家只能用占领者的语言谈话,也是让她在学术之外对西藏政治问题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我刚到会的时候,会议工作人员就告诉我藏人代表中有人打听我是否会来,有没有到。开会第一天,BQ在休息时来找我。我的英语很糟,无法和他多谈。我猜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我写过有关西藏问题的书和文章,因此有兴趣和我接触。后来我知道我写的《天葬:西藏的命运》一书,已经被自由亚洲电台译成藏语连续广播。我在国内杂志发表的文章——《西藏:中国二十一世纪的软肋》,也被译成藏文和英文,不少海外藏人都看过。

开会那几天我经常和藏人在一起。他们全都出生在海外,而且从来没有回过西藏,但是他们彼此说藏话,看的是藏文,胸前腕上戴着藏族宗教物品,汽车音响放的是藏族音乐。对比他们,想起我那居住西雅图的侄子,七八岁离开中国,现在既不认识汉文,汉话也越剩越少,并且完全不再想当中国人,就不能不感慨西藏文化在海外的传承,需要有多大的凝聚力才能实现到如此程度。即使西藏问题的政治解决至今不见踪影,西藏文化在境外的这种完整的保留已经足以成为骄人成就。眼见的这些使我对达赖喇嘛的佩服不断增加。

一天BQ向我提出一个邀请,希望我能去一趟华盛顿,与达赖喇嘛的特别代表——LD先生见个面。BQ说如果不是LD先生实在太忙,他会来波士顿见我,但是他马上要出国访问,只有麻烦我跑一趟,全部费用由他们出。

对新鲜事我不会不答应。BQ说有一个非常好的藏汉语翻译将在华盛顿接待我。正巧,那翻译就是ZX的男朋友。他的名字叫WA,是美国一家大媒体的藏语编辑。我第一次在电话里和他交谈,感觉就像和汉人在说话。他将在周末到波士顿看ZX,周一和我一块飞华盛顿。他建议我就住在他家,一是省钱(可以看出流亡西藏经常要考虑节约的问题);二是他和我见面方便,好安排;三是他家就在华盛顿中心,离众多博物馆特别近。

WA四十出头,在拉萨长大,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做研究工作,据说当年可以用汉语写小说,可想他的汉文功底。他八十年代后期到印度,便决心留在海外,为达赖喇嘛做事。当时达赖喇嘛鼓励他到美国读书,至今已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刚加入美国籍,不过仍然参与流亡西藏的工作。由于他平日工作离不开和政治术语打交道,又能准确把握中国方面的情况和思维方法,因此像他这样水平的藏汉语翻译(尤其是政治领域的),在流亡藏人中屈指可数。

华盛顿的秋天布满五颜六色的树叶。WA开车带我去LD家。那是座落在郊区的一栋小楼,据说不少流亡藏人都住在附近。虽然是西式住宅,但LD家里像所有藏人的住房一样,佛像、经幡、唐卡、酥油灯和经书一样不少。LD五十多岁,原来是康区新龙县的一个活佛,1959年流亡到印度,曾经做过西藏流亡政府的噶伦,现在常住美国,除了担任达赖喇嘛的特别代表,还专门负责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是流亡藏人在美国的最重要人物。

BQ原来跟我说见面只是随意聊,不过可想而知他们主要是想听我讲。一道茶喝完,寒暄结束,LD便表示想听我对解决西藏问题的想法。

我对他谈的主要内容是,流亡西藏在海外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在争取国际舆论、与国际社会各方面力量打交道、公关活动、获取西方国家支持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西藏问题已经国际化,西方公众对流亡西藏几乎是一面倒的态度,西方各国政府尽管表面不能公开表示支持流亡西藏,也往往是说归说,做归做,实际上都暗自同情流亡西藏。然而,最终解决西藏问题,根本上只能取决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国际社会施加再多的压力,也不能直接解决西藏问题,其意义只在于期待能够作用于中国,促使中国政府做出反应和让步,才可以变成对西藏问题的具体解决。因此,衡量对西藏问题的解决,标准不应该在于对国际社会取得多少成功,而是在于对中国取得了多少进展。

如果以这一标准衡量流亡西藏所做的工作,就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国际社会的压力对中国政府没有起到明显作用,有时还会有反作用。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施加压力,就使她感觉难以承受。“六•四”后那么多国家的制裁,也没能把她怎么样。相反,在今天这个唯利是图的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哪个国家都舍不得放弃。面对可能影响到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产品出口和劳动力就业等实际利益,各国会不会出于对西藏的道义支持宁愿与中国政府闹翻呢?无疑难以指望。中国政府明白这一点,因此它不在乎国际社会的压力。

当然,我并非说对不成功的责任在流亡西藏,中国政府不开放接触之门是主要问题。不能接触,流亡西藏就无从做起。再者,我也不是说流亡西藏在国际社会的成功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国际压力,北京更不会认为有变化的需要。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所谓做中国方面的工作,不能看成是单一的,不能认为只是和中南海里的决策者进行沟通,影响和说服他们。那固然也重要,但不应该寄予太多希望,因为让中南海发生变化并不容易,多年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需要把眼界扩展开,看到所谓中国不仅仅只有中南海那几个人。中国有十三亿人,有不同社会阶层和众多的社会群体,不应该把他们简单地、笼统地当作一个概念来对待。事实上,中国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很多问题上民众都与当权者对立,然而在西藏问题上,大多数汉人都没有异议地接受当局宣传,和政府站在一边。这种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流亡西藏以往所做的工作没有注意把中国普通民众与执政集团分化开。如果对中国进行整体性的控诉,从民族角度表达藏人痛苦,并且要求西方社会在人权高于主权的立场上对中国进行干预等,虽然有助于流亡西藏在国际社会取得成功,同时也起到了促使汉人在西藏问题上与政府结为一体的作用。

即使最终解决西藏问题是要通过中国政府,也不能只把眼光盯住当前的政府,因为政府是变的,会有更迭,未来中国甚至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政府。考虑到那样的前景,就不应只是对当前的掌权者下功夫,而需要把工作对象扩大到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因为未来中国无论怎么变化,政权发生怎样更迭,掌握政权的人都将出自精英阶层——除了正在当权的人,也包括潜在的可能当权者。尤其中国发生政治变革之后(迟早),那时的当权者会在很多事情上采取新做法,进行新选择。而他们对西藏问题所采取的态度,相当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受的影响。如果他们在西藏问题上仍然和今日北京想法一致,西藏问题到那时仍将无法解决。哪怕是中国社会其他方面已经民主化,新的执政者对西藏照样可以采取专制态度,就像俄罗斯对车臣、塞尔维亚对科索沃一样。

对精英阶层做工作,不是只针对其中的一种人。未来的中国政府会由什么人组成,无法用押宝方式决定。精英是个庞杂群体,既有共产党体制内的人,也有反体制的异议人士,有独立的知识分子,也有立场鲜明的政治人物,如何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做工作,取决于中庸之道的艺术,需要从政治宣传、意识形态较量或民族斗争的漩涡中超脱出来,放弃情绪化的谴责和仅仅对一己主张的坚持,以理解和宽容态度主动寻找实现多赢的途径。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只要求藏人如此,却不同样要求汉人。我承认藏人作为受害者,更有理由要求汉人率先从藏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率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是愿意按照这种原则做的。但我之所以如此提议,是因为流亡藏人有自己的政府,因此可以有更多理性和自觉性,可以通过政府的整合形成共识与统一行动。目前汉人的政府是西藏问题的制造者,肯定不会主动推动汉人去理解藏人,因此才有把汉人与其政权分化开的必要性。而只要是把汉人与政权分化开,流亡西藏面对的就不是有组织的汉人,而是千千万万分散的汉人。对那种分散的、并在西藏问题上长期受误导的汉人,要求他们自觉地率先忏悔汉民族所为、主动地理解藏人是不现实的。反之,如果有组织的藏人能够率先变化,主动理解汉人心态,采取相应方式影响他们,由此换得汉人对西藏问题的正视和理解,才会有更大的可能。

那天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LD听得很认真,虽然话不多,但让我感到很有交流。他是个善于倾听并善于对批评进行鼓励的人。过两天他要去东欧,陪同达赖喇嘛在那边访问,他说那时要把我的话转述给达赖喇嘛,同时他希望我能抽空想一想,给他们一些意见,尤其就我谈的几个方面,对以后能够具体做些什么提点建议。

2001年写于拉萨 2006年整理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