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走了,正当人们正在纷纷猜测俄罗斯下任总统将花落谁家之际。叶利钦走了,他昔日治下的俄罗斯用什么样的心情为他送行呢?

叶利钦与苏联的恩怨情仇

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历史,有人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治死了那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叶利钦签署了死亡证书;戈尔巴乔夫埋葬那个神话般强盛的帝国,叶利钦为其举行了葬礼。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是旧世界的终结者,那么叶利钦就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有功之臣。当苏联体制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走进死胡同,失去动力机制”之时,是叶利钦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在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他把俄罗斯带出了苏联半封闭的状态,打开了国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是叶利钦在俄罗斯建立了市场经济框架和民主政治体制。

有人说他对俄罗斯而言是个带罪之人。是他一手埋葬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苏联,一手把俄罗斯经济送入休克,一手喂养了俄罗斯的寡头。他执政的8年时间里一手撤换了7个总理、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在“叶利钦时代”,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50%,内外债增至2250亿美元。

至于叶利钦在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恐怕就连最睿智的人都要思考再三后才能说清楚其中一二,这是因为叶利钦身上集中了太多矛盾的东西。

一个时代的符号

4月24日出版的《生意人报》公布了一份调查:2000年1月时,俄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关于叶利钦的消息占俄罗斯新闻总量的3.2%;2003年11月,叶利钦赴德就医并访问乌克兰期间,这一比例为0.8%;2006年2月叶利钦过75岁大寿时,这一比例已降到0.5%。

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叶利钦指定为接班人。他对于叶利钦颇多褒奖之词,“叶利钦为俄罗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他领导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民主的俄罗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在叶利钦的坚持和直接倡议下,俄罗斯出台新的保护人民权力的宪法,它使人民获得了自由表达意愿、自由选举政权、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普京最后强调,“叶利钦的高尚卓越的意愿和‘保护好俄罗斯’的教诲将永远成为我们精神道德和政治目标。”

在前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之一涅姆佐夫看来,叶利钦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被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多民众所理解”。涅姆佐夫说:“他将作为解放和获得自由而尝试一切的国家领导人走入历史。”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认为叶利钦最大的功绩在于,让俄罗斯获得了九年的完全自由。

前苏联总统、与叶利钦颇多政治恩怨的戈尔巴乔夫给了两面评价:“叶利钦是一位对俄罗斯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的政治家”。

4月25日,俄罗斯杜马的会议上,俄罗斯共产党的议员却拒绝起立为叶利钦默哀。

有俄罗斯的分析家认为,现在评价叶利钦的历史作用还为时尚早。苏联解体、独联体的建立、俄罗斯宪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俄现代议会制度的建立、重拳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和平交接总统权力,以及挑选普京为总统接班人等等,无不与叶利钦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早已成为俄罗斯一个时代的符号。

“对叶利钦有多热爱,就对普京有多担忧”

记者发现,叶利钦去世的消息被证实后,许多西方人士对叶利钦在俄罗斯历史上作用和地位都是“不吝美词”。美国总统布什称他是“一位有历史影响的人物”。正在莫斯科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至少没有美国人会忘记他站在白宫外的坦克上抵抗政变企图的情形。”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说:“叶利钦领导俄罗斯的8年是决定性的8年。”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1991年8月,叶利钦面对挑战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他带领自己的国家渡过危机。”

据美国白宫透露,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克林顿将率团参加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葬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美欧等国领导人对叶利钦的“美言”之后其实暗含着对普京“民主倒退”的担忧。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对叶利钦有多热爱,就对普京有多担忧”……

“我是不会参加他葬礼的”

俄罗斯老百姓对叶利钦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据本报记者观察,在允许普通民众吊唁叶利钦的最初1小时45分钟,就有近千人自发地赶到救世主大教堂与叶利钦做最后的告别。但另一面,记者也遇到了一些不喜欢叶利钦的民众,有人称他是“酒鬼”和“恶棍。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教授说,”我一直就不喜欢他,他毁了我们的生活,他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退休金是多少?我的退休金是多少?这就是他所说的民主吗?“另一位四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我是不会参加他的葬礼的,让那些想去的人去参加吧!我还要生活!“许多西方政治家说,”我们喜欢叶利钦,因为他把俄罗斯领上了民主之路。“

无论是作为苏联的掘墓人,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塑造者,叶利钦的一生都充满着争议。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有自己的悲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也有自己的悲剧,而政治家也许是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的。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