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和北京果然是用鲜血铸造革命友谊的同志兄弟,连领袖「接班人」也差不多同时产生。北韩劳动党代表会议后,金正日幼子金正恩成为军方第二号人物,正式被确认为「王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后,也正式展开接班之旅。
国家最高权力交接是衡量一个政治体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越专制独裁的国家,其权力更替的透明度、制度化程度就越低,演变成暴力倾轧的机会也越大;相反,宪政民主越彻底,并能够以公平公正选举产生国家最高领袖,其权力和平移交的机会就越高。
毫无疑问,北韩还处于原始专制的「家天下」,确立金正恩为储君的过程「黑箱作业」,其能力、功绩,外界无从知悉,他唯一的优胜之处,就只是深得金正日欢心的金家第三代。这种情况,跟中国历代王朝的立储方式如出一辙。不过,太子功亏一篑、登基失败的例子多不胜数,而即位后被篡位的也不在少数,因此,金正恩能否顺利继位,继位后又能否坐稳,变数很多,这正是北韩式权力交接的死穴:每次权力更迭都引起权力斗争和政治乱局。
三十四年前的北京,就是今天的北韩。毛泽东生前至少钦定三个接班人──刘少奇、林彪及华国锋,最后只有华国锋接成班,但很快就被邓小平「篡位夺权」了;邓小平自己也指定过两个接班人胡耀邦和赵紫阳,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而接班失败。由此可见,这种接班模式的稳定性很差。
因此,邓小平及中共领导层吸取教训,在权力交接上加入不少规范,意图建立一个权力移交的「制度」。这些接班的规范包括,为政治局常委设下退休年龄限制及任期上限,防止他们「赖着不走」,也为「王储」的接班铺平道路。而且,后备「王储」先进入政治局常委,再出任国家副主席,学习处理党务和国务,之后再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熟习军务。总之,这位准接班人会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全面接掌党政军,而且将他们「储君」身份提前昭告天下,以增谋权夺位者的道德风险。
这种新的接班模式,在胡锦涛身上验证过一次,并成为中共最高权力和平转移的先例。不过,这只是「先例」,而非宪政文件或党章的规条,假如日后某位政治强人,权倾天下,不肯交出权力,全党上下也莫之奈何。因此,这种「伪制度化」权力交接,跟北韩钦定方式的本质并没分别,却跟「制度化」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