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AP
中国政府将今年的通货膨胀目标定在3%左右。但是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实际通胀率将大大高出这个数字。上个月,通胀从10月份的4.4%升至5.1%。
*物价快速上涨*
瑞穗证券在香港的经济学家沈建光预计,物价会继续攀升。
他说:“11月的通胀可能达到今年最高水平。但实际上我们在明年上半年可能会看到更高的通胀。”
11月份上涨最快的是食品价格。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粮食欠收和运输费用上涨。
*银行业通胀压力难对付*
12月12日,也就是为期三天的全国经济会议的最后一天,政府暗示将采取更多措施对付通胀,不过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但是,当局可以象以往那样,通过控制食品价格来帮助消费者。
但是,对决策者来说,更难对付的价格压力看样子来自银行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一直在努力消除过度放贷和投资所造成的影响。这些贷款和投资是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结果。它推动了房产、股票和基本商品价格上扬。
中国今年将新增贷款目标定在7.5万亿元人民币,远低于2009年的水平。但是再今年的前11月里,新增贷款总量已经基本达到这个数字。
政府为遏制贷款,一再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沈建光说,央行可能采取综合行动,包括再今后几个月里上调利率,以及下调明年的贷款目标。
但是他说,只要中国储户从银行存款得到的利息比投资房产和股票少,通胀就仍将会是个挑战。
他说:“我们看到通胀达到了5%,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息只有2.5%。所以这个差距在扩大。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缩减负利息差距。这样民众才会更乐意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试图寻找其他投资目标。比如对房产的投资事实上推动了需求,并且进一步刺激了通货膨胀。”
*通胀引起多种问题*
摩根士丹利前任亚洲区负责人、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说,通胀令中国当局从致力于从出口驱动向消费带动的经济模式转型方面分心。
他说:“决策者在解决通胀问题方面拖得时间越久,在解决结构问题时就会更难。我的建议是迅速有力地解决通胀,这样就能够继续着手进行中国最重要的转变,也就是刺激个人消费。”
中国经济再平衡对于缩小与它的贸易伙伴,例如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并且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有着长期的影响。
在中国,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不仅在于经济,也体现在政治方面。诸如食品和住房等基本商品价格的猛涨会导致公众的抗议。中国的政治专家说,执政的共产党急于确保这样的事不会发生。
但是在对抗通胀时着力过大则会使经济增长迅速减缓,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而这也将会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随着政府收紧银行放贷量,2011年中国经济可能减缓。这也会对中国的贸易伙伴造成影响。12月13日,韩国央行行长说,他正在关注中国的通胀形势,以及它对韩国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