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清钱云会事件爆出后至今(也即于建嵘认为的“七日危险期”),我注意到了其间一段官方的沉默阶段,这不禁令人狐疑,也因此我一直不想发表观点。但现在可以看出,这个“沉默者”正逐步换取着他所期望中的情势发展主动权。他是在寻找最适合借用的拐棍儿,这个拐棍儿看来是找到了。

我所说的“拐棍”,恰就是来自个别的“公民关注团”,因为“关注团”的定性偏移而导致变性为“刑侦团”和后来的“判定团”。这就无疑导致事件最终会出现“权威发言人”,而到时候这个权威就不一定是“公民关注团”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事件将很快“盖棺”,舆论将迅即封锁,沉默者将不再沉默,继续出现的不同意见将成为“一小撮居心叵测”,更多的公民将成为“不明真相”。如此复杂的舆情就此被简单冻结而埋藏下无尽的狐疑、不解和隐患。看似和谐的局面终被推出前台。

那么“公民关注团”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不能不让人痛心!诚然,钱云会的死亡疑窦需要澄清,而且必须得到澄清,但作为公民的责任应该是不断向官方职能机构发出质疑,从而促使侦测程序依法进行、公正进行。有必要公民关注团也变身刑侦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吗?果然,元月二日一大早,出现在各报铺天盖地的消息应验了以上观点——《乐清公安局赞钱云会案“公民观察团”立场公正》。官方终于可以用取自公民视角的结论来自己支持自己了。换句话说,那么来自民间的不同于官方的观点的就一概而为“立场不公正”吗?也不能不庆幸:向来令官恼火的什么“公民关注团”第一次成为他们的所爱。这不是拐棍又是什么呢?痛心!

因此,钱云会悲剧的后面我们看出了两条路,一条是刑侦技术论者,一条则是深度质询其社会根源的一类。后者带出的话题其更显宏观和博大,因为他所折射的社会现象遍及全国,影响更其深远!面对中国社会之现实尤为举足轻重。也因此“李昌钰派”的出现又有多大意义呢?(并非否定李昌钰)。

我讨厌研究车轮子,讨厌研究尸体的角度,讨厌研究那架失效的摄像头,更讨厌李昌钰的参与从而转移事件背后的中国社会隐情。我相信即使死者钱云也会更希望为了农民,为了土地而前赴后继的后来者!

因此,要想解决钱云会的问题,那就去华山、去成都、去太原、去……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旮旯拐角,以至你只须走出门去一看,钱云会就在你家门外。

乐清模式是乐清百姓为中国农民们趟出的一条路子,以至瞬间导致官方不得不噤声。想到今日如此,能不痛心吗?有些人其实正是希望你们都拿着放大镜去车轮子地下看究竟。而恰恰只有寨桥村村民和乐清之外的更多的中国农民才最明白:钱云会事件是上天赐予中国农民的千载难逢之机。反之,又有谁会关注车轮子下面压着的土地问题呢?

看看今天的官方媒体在说什么:津津乐道于死亡真相。接下来几天谁还敢有异议?再接下来万马齐喑。而寨桥的农民和他们的土地却从此沉寂了,全中国的土地均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