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胡鞍钢列举数字,并辅以图表。\”具体\”而不是\”抽象\”地加以阐述。且不说这些数字是否全面,单说其中一项,中国失业率,胡认定为 4.3%。这样的比例和数字,在13亿人口中,比中共党员的比例和数字还低。胡某何不走进街巷、下到农村,看一看,有多少人求职无门、有多少人无所事事? 听一听,有多少麻将铿锵、有多少怨声连连?问一问,有多少中国人会相信那个4.3%的失业率?身为\”经济学家\”,即便御用\”经济学家\”,胡鞍钢本人,如果 扪心自问,大概也不至于真信吧!
关于中共的经济改革,邓小平早有定义:\”摸着石头过河。\”换言之,改革之初,连邓本人,都没有明确思路,也并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水有多深,石头有多少,结果将如何。从邓小平到当今中共领导人,都是东张西望,走走听听,见招拆招。
所谓\”成功\”,纯属偶然。有产业转移的国际机遇,有巨额国际资本的扶持,有巨大中国人口-廉价劳动力的支撑,有巨大美国和世界市场对中国低廉产品的消费,有香港、台湾两小龙的有力牵引……
\”瞎猫撞到了死耗子\”,不是偶然?胜似偶然。胡鞍钢等人,把迄今的\”经济成就\”,归结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不过是牵强附会,充当\”事后诸葛亮\”。
须知,中共这套政治制度,始自1949年,而非1978年。如果把时间坐标放到1976年,毛泽东死亡前后,中国经济崩溃,民众饥寒交迫,胡鞍钢们可曾写出一篇文章,题为\”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失败\”?
同期,美国成功,欧洲国家成功,日本成功,亚洲\”四小龙\”成功,胡鞍钢们可曾写出\”从政治制度看美国为什么总会成功\”等宏文?可见,胡鞍钢们并不客观,所有言论,皆出自立场设限。
且不说\”由美国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沉重的创伤\”这类结论的想当然,在胡文中比比皆是,单说文章标题,本身就有问题。
这篇全称\”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的文章,通篇却只谈经济,避谈政治,唯经济论;即便谈经济,也只谈宏观经济,避谈微观经济;只谈国民生产总值 (GDP),避谈人均国民产值,更避谈人均国民收入;只谈富起来,避谈贫富分化;只谈增长,避谈消耗,更避谈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唯GDP论。
论GDP,维基解密揭露,中共副总理李克强曾亲口对美国大使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人造的,不可靠。对此,不知胡鞍钢们作何感想?
胡文辩称,世界上,\”政治体制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但在中国国内,中共何不容忍\”多样化\”的存在?比如,何不允许西藏的真正自治?胡文提到:\”战后发展中国 家纷纷独立,国家数增加;平均每个国家的人口数由5300万人下降至3500万人,相对而言国家治理难度减小,经济更加活跃。\”可见,中共明知,国家太 大,宜各地分治或自治,却偏要坚持\”大一统\”,一党专制,包揽一切,包揽到底。
胡鞍钢套用一个美国人的话:\”中国人有五年计划,他们时刻牢记这些目标,\”值得美国学习。以此夸耀中国\”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然而,谁不知道,中共的\”五年 计划\”,源自苏共的\”五年计划\”,如何解释苏联的经济失败?又如何解释中共当政前30年的经济失败(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无法解释,胡文只好 聚焦于\”过去30年\”,甚至\”过去3年\”。毕竟,30年的增长,不足以抵消30年的破坏。
中共御用文人的诡辩术之一,就是,不断套用洋人金口,为自己的立论辩护;而援引的洋人洋言,往往不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见解,而仅仅是个别洋人的个别说法;最要 紧的是,引用关乎中共的洋人洋言,只引用正面评价,绝不引用负面评价。如遭遇负面评价、一时又绕不过去,中共就一律以\”别有用心\”或\”幸灾乐祸\”等词塘塞 之。
由此,解读中共官员及其御用学者的言论,不要看他们说明了什么,而要看他们隐瞒了什么;不要看他们触及了什么,而要看他们回避了什么;不要看他们表达的是什么,而要看他们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胡鞍钢们,借为中国经济唱赞歌,实为中共当权者唱赞歌。企图用经济来遮掩政治、遮掩一切,反而凸显中共意识形态的贫乏与穷困,当真是,\”穷得只剩下钱\”!
论经济,说增长,突尼斯和埃及,都属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但,不论经济增长,抑或保守的宗教、独特的文化、特殊的国情,都未能阻挡这些国家的民主化浪潮。中南海费尽心机,玩尽文字,最终又能阻挡什么?
作为结束语,胡文再度引用一句洋人洋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谁都可以\”走自己的路\”,问题在于,这个\”别人\”是谁?如果这个\”别人\”,指的是外国人,到也罢了;如果这个\”别人\”,指的是中国人、中国人民,倒应该问一问:这个国家到底是谁的?
作为\”劳心者\”,胡鞍钢们其实用不着如此也评\”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声嘶力竭,只须对当权者进一言:胡锦涛主席,拆掉那堵墙吧!何必封锁互联网,让中国人民尽情评说我们的\”中国模式\”吧!我们有的是\”大国的自信\”(胡文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