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坎村征地风波初步平息,《人民日报》2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一方面肯定广东省解决事件的怀柔手法,一方面指责群众不能「有要求就过激,一过激就违法」的硬手法,强调合理要求要在法律框架下解决。
香港舆论普遍赞赏广东省工作组的处理,当中,改变市委指陆丰乌坎村民自行成立的临时理事会为非法组织的说法,承认理事会的合法地位,最令人乐见,据评论指,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个由官方承认的民间自治组织。但对于省或中央政府是否采用拖延手法,日后会否秋后算账,评论亦难以确定,指仍视乎国际关注。对于这纠缠三个多月的乌坎村事件,《人民日报》今天发表题为《“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的署名文章似乎向着和平过渡的方向解决,该文首先肯定以广东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的表现,指省委书记的指示和工作组“民意为重、群众为先、以人为本、阳光透明、法律为上”的真诚表态,承认村民的要求主要是合理的前提,使村民情绪由激烈转趋平和,解决村民主要要求。
文章续称,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有利益矛盾和冲突,透过不同利益博弈,社会自会产生平衡。过程中,群众不能“有诉求就过激,一过激就违法”,再合理的诉求也要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也不能把本属正常的诉求表达用“堵”和“压”使之演变成过激对抗。在乌坎事件中,基层政府最初失误正在于没有正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让理性的上访升级为过激的行动。
文章呼吁地方政府要扫除面对群众的“对手思维”,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
一千多字的评论员文章最后引述列宁说,利益触动每个人的神经。“乌坎转机”告诉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必须将社会管理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