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年度审计报告最近出炉,并成为最近几天的舆论焦点。该报告公布了50个中央部门及其270个所属单位的审计结果,有49个部门被审出问题,多涉及违规套取资金和收费。其中,中科院所属单位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10所高校5亿元收入未上缴;铁道部9处行政房产未评估,均按1元价值核算。尤为令人惊讶的是,铁道部请张艺谋导演的5分钟宣传片竟然花费了1850万元。
审计署“年年有体检,从来不治病”
审计署发布年度审计报告可以说早已经形成惯例,记得在2003年,审计风暴初刮之时,一大批中央下属部委被报告点名,让民众大呼痛快。审计署公开发布审计报告的确算得上是一种进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因此而一度成为官方媒体和民间热捧的新闻人物。
不过,虽然审计署的报告得到了舆论盛赞,但是,在每一年的审计报告出炉以后,报告所涉单位回应者寥寥,而审计出来的问题在来年又会重复出现,而问题单位的负责人也从来不会因为被审计出问题而被问责下课。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法不责众的潜规则,从审计报告内容看,没有财务问题的单位寥寥无几,这大概也是他们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最近几年,虽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出炉后都会掀起一阵波澜,但相对于开始几年而言,动静显然小多了。因为审计年年做而问题却年年有,所以,民间舆论便将这一景象称之为“年年有体检,从来不治病”。在以前,当民众看到直面问题的审计报告时,或许会欣喜若狂、感慨万千,但在今时今日却已经对其变得麻木,甚至还会有几丝愤怒。
铁道部宣传片成审计报告唯一“亮点”
因为每年的春运一票难求,而铁道部承诺解决问题的时间却一推再推,这使得铁道部几乎每年都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2011年春运过后溘然落马,虽然在当时民间一片欢呼,但新的部长上任之后,铁道部的处境并未改变,每到岁末,铁道部照样踏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看过今年的审计署报告的人几乎都感觉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因为在接受审计的50个中央部门当中,有49个部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务问题。这跟往年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审计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铁道部请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5分钟宣传片《中国铁路》花费竟然达到1850万元,让人不得不大吃一惊。
审计报告显示,这部宣传片在投拍之前并未公开招标,而且已经在2010年便拍摄完成。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审计署所做的审计报告不是针对上一年度的吗?为何2010年的铁道部财务异常状况直到2012年才发现?因为刘志军在前不久被开除党籍,这预示着他的案件即将进入司法程序,迟来的这一审计结果被部分人认为是中央高层的授意动作。
张艺谋被称为“没有灵魂的僵尸艺术家”
从时长看,宣传片《中国铁路》绝对算不上宏篇巨制,从内容看也谈不上超凡脱俗。不仅审计署强调称该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就连公众也对1850万元的巨额投资质疑,认为该片只需要十几万元便可制作完成,并对该片的质量嗤之以鼻。虽然张艺谋的助理在舆论的质疑下称张艺谋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署名的,但公众宁可相信这是张艺谋在为自己辩解,否则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将署名拿下,也没有诉诸法律?
张艺谋因为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坊间称之为“御用导演”,虽然张艺谋曾经执导了一些经典影片,但自从他与官方的关系如胶似漆之后,艺术水平便一落千丈,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山楂树之恋》,没有哪一部是言之有物的,结合铁道部的天价宣传片,张艺谋被网民称之为“已堕落为没有灵魂的,只会烧钱的僵尸艺术家”。
审计报告无法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以及其它部门财务异常状况的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讲,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但是,审计署毕竟只是负责审计的,其部门权力并不能凌驾于其它部门之上,虽然部分部门在审计报告出炉以后表示会整改,但是,等风头一过,便依然我行我素。
毫无疑问,审计报告即使曝光了再多的各部门财务问题,也无法遏制各部门乱收费和乱用民脂民膏。审计署最近十年来,年年公布审计报告,事实证明,审计报告是软弱无力的。不会有部门负责人因为审计报告而落马,即使是跟权力结盟的导演张艺谋,也不会因为天价宣传片一事被追究责任。
所以说,要让审计报告提振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信心,只有在审计风暴之后掀起问责风暴,不过,在问责制已经形同虚设的今天,问责风暴即使掀起,也很难保证一定会达到民众满意的效果。另外,在2008年,媒体曾曝光过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低价拿地建筑豪华别墅一事,可见,审计署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这或许也是审计报告无力的原因之一。
从地方到中央都有审计部门,审计署审计报告所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只是同类问题的冰山一角,倘若各级审计部门都能像审计署这样逐年公布审计报告,那么,所展现的景象或许会更为惊人,可想而知,各个部门所违规耗费的民脂民膏一定是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中医讲治病治根本,所以,实现宪政民主制,让民意来决定官员的政治生命才是让审计工作有意义的不二法门。
审计署“年年有体检,从来不治病”
审计署发布年度审计报告可以说早已经形成惯例,记得在2003年,审计风暴初刮之时,一大批中央下属部委被报告点名,让民众大呼痛快。审计署公开发布审计报告的确算得上是一种进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因此而一度成为官方媒体和民间热捧的新闻人物。
不过,虽然审计署的报告得到了舆论盛赞,但是,在每一年的审计报告出炉以后,报告所涉单位回应者寥寥,而审计出来的问题在来年又会重复出现,而问题单位的负责人也从来不会因为被审计出问题而被问责下课。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法不责众的潜规则,从审计报告内容看,没有财务问题的单位寥寥无几,这大概也是他们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最近几年,虽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出炉后都会掀起一阵波澜,但相对于开始几年而言,动静显然小多了。因为审计年年做而问题却年年有,所以,民间舆论便将这一景象称之为“年年有体检,从来不治病”。在以前,当民众看到直面问题的审计报告时,或许会欣喜若狂、感慨万千,但在今时今日却已经对其变得麻木,甚至还会有几丝愤怒。
铁道部宣传片成审计报告唯一“亮点”
因为每年的春运一票难求,而铁道部承诺解决问题的时间却一推再推,这使得铁道部几乎每年都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2011年春运过后溘然落马,虽然在当时民间一片欢呼,但新的部长上任之后,铁道部的处境并未改变,每到岁末,铁道部照样踏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看过今年的审计署报告的人几乎都感觉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因为在接受审计的50个中央部门当中,有49个部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务问题。这跟往年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审计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铁道部请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5分钟宣传片《中国铁路》花费竟然达到1850万元,让人不得不大吃一惊。
审计报告显示,这部宣传片在投拍之前并未公开招标,而且已经在2010年便拍摄完成。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审计署所做的审计报告不是针对上一年度的吗?为何2010年的铁道部财务异常状况直到2012年才发现?因为刘志军在前不久被开除党籍,这预示着他的案件即将进入司法程序,迟来的这一审计结果被部分人认为是中央高层的授意动作。
张艺谋被称为“没有灵魂的僵尸艺术家”
从时长看,宣传片《中国铁路》绝对算不上宏篇巨制,从内容看也谈不上超凡脱俗。不仅审计署强调称该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就连公众也对1850万元的巨额投资质疑,认为该片只需要十几万元便可制作完成,并对该片的质量嗤之以鼻。虽然张艺谋的助理在舆论的质疑下称张艺谋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署名的,但公众宁可相信这是张艺谋在为自己辩解,否则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将署名拿下,也没有诉诸法律?
张艺谋因为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坊间称之为“御用导演”,虽然张艺谋曾经执导了一些经典影片,但自从他与官方的关系如胶似漆之后,艺术水平便一落千丈,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山楂树之恋》,没有哪一部是言之有物的,结合铁道部的天价宣传片,张艺谋被网民称之为“已堕落为没有灵魂的,只会烧钱的僵尸艺术家”。
审计报告无法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以及其它部门财务异常状况的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讲,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但是,审计署毕竟只是负责审计的,其部门权力并不能凌驾于其它部门之上,虽然部分部门在审计报告出炉以后表示会整改,但是,等风头一过,便依然我行我素。
毫无疑问,审计报告即使曝光了再多的各部门财务问题,也无法遏制各部门乱收费和乱用民脂民膏。审计署最近十年来,年年公布审计报告,事实证明,审计报告是软弱无力的。不会有部门负责人因为审计报告而落马,即使是跟权力结盟的导演张艺谋,也不会因为天价宣传片一事被追究责任。
所以说,要让审计报告提振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信心,只有在审计风暴之后掀起问责风暴,不过,在问责制已经形同虚设的今天,问责风暴即使掀起,也很难保证一定会达到民众满意的效果。另外,在2008年,媒体曾曝光过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低价拿地建筑豪华别墅一事,可见,审计署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这或许也是审计报告无力的原因之一。
从地方到中央都有审计部门,审计署审计报告所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只是同类问题的冰山一角,倘若各级审计部门都能像审计署这样逐年公布审计报告,那么,所展现的景象或许会更为惊人,可想而知,各个部门所违规耗费的民脂民膏一定是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中医讲治病治根本,所以,实现宪政民主制,让民意来决定官员的政治生命才是让审计工作有意义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