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多的改革其实是中国基层民主改革迟早要迈出的一步。他的改革思路很清楚,也很普通:镇党委书记的产生实行三票制,先由党代表预选,再由全民投票选出正式候选人,之后由全体党员直接投票产生党委书记;镇长由全民投票选出;副镇长及各部门领导由镇长组阁;建立党代表常任制,由党员从现任党代表中每一个支部选一人担任;组成镇党内讨论重大事项的议事机构;组成人大常任代表会议,成员由村民直接从现任人大代表中每一个选区选一名组成。该会议有权监督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全过程,还可以对镇政府提出不信任案等。这个改革方案尽管在当时当地的上级领导看来是有点冒失,实则算不上别出心裁。特别是这个改革并没有危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底线,相反,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他的改革只能更好地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有利于党的领导。
尽管魏胜多的改革与现行制度安排有冲突,但从中国改革的大背景看,他的改革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民主的重要特点是政治家的职业化以及政治家的公开竞争,而维系民主政治的基础则是选举。这样一个道理,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否定。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有许多是怀抱建立民主政治的理想投身革命的。邓小平晚年也曾对中国建立普选制度做过某种预测。在我们走向这个制度的过渡期内,很多改革都不免触犯现有的条条框框。对一些领导,你可以说魏胜多的改革走得快了一些,但不能说他完全错了。
魏胜多的改革现在看来也算不上冒进。2004年后,其他一些省份在更大的范围里展开了类似的改革,而改革者的命运要好得多。按我的判断,我国基层民主改革推到乡镇一级的时机已经成熟,甚至可以说这种改革已经显得相当急迫。我国村级民主政治改革已经走过了差不多20个年头,但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村级社区随着其人口大量离去正在明显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村级公共事务要到乡镇一级才能统筹办理。在乡镇范围里已经没有了“熟人社会”的印记,因此对民主政治有了更强烈的需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魏胜多的改革是领风气之先,顺潮流而动。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史上,应该给魏胜多记上一笔。
魏胜多的改革有两个亮点。一是他把政府改革与党的领导机制的改革同时进行,具有彻底性。二是他一开始就认识到竞选的意义,并大胆地这样去做,深得民主政治的真谛。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改革仍然会遇到这两个难点。
魏胜多的多少有点悲剧色彩的命运,是我们这个体制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说魏胜多触犯了现行规则,是处理他的一个借口,但处理得那么狠,则是因为魏胜多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魏胜多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说:“用他们(指当时的某些上级领导)的话说,我前进一步是先进,前进两步就是先烈,前进三步、四步就没人敢说这是好的了。”在官场上,大家四平八稳,你好我好大家好,是通行规则。你魏胜多显得能耐大,不是让别人难堪么?出头的椽子先烂,总有人会伺机对魏胜多这种有抱负的人下手。在魏胜多改革被扼杀的这件事情上,令人感到难过的是,当时那里的领导因为要在“政治”上压服魏胜多,便去查他的经济问题。还好,魏胜多这个人洁身自好,甚至可以说是党的优秀干部,没有授人以柄。如果不是现在中央的政策有了改善,大的环境变得宽松了,魏胜多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厄运。
换个角度看,魏胜多生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要是在几十年前,魏胜多脑袋难保。现在还好,他还有官位可坐,还可以为自己喊冤叫屈。现在提倡思想解放,重庆市又是国家确定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我看现任重庆的有关领导应该给魏胜多一个说法,并把魏胜多放到更能发挥他才干的岗位上。
从另外的意义上说,魏胜多改革这件事情还让人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某种希望。中国很大,在基层藏龙卧虎。因为我们的官员选拔体制存在某种逆向淘汰的倾向,可以说越是基层,就越沉淀着大批优秀的人才。像魏胜多这样对中国未来发展愿意承担责任、有才干、有抱负、有准备的人,绝不是凤毛麟角。他们的存在,是中国的希望。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