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尼罗河上的惨案》,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好莱坞电影之一,曾经火过一段时间。里面的演杀手的明星叫米亚·法罗(Mia Farrow),后来嫁给了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92年,她成为伍迪·艾伦的前妻。

 米亚·法罗息影后,便投身社会运动。最近,她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因为她去年五月成立了一个关注达尔富尔人权状况的民间组织,名叫“达尔富尔奥运梦”,参与这个组织的还有NBA球星NBA球员艾拉·纽贝。

 看名字就知道,这个组织就是要把达尔富尔问题与北京奥运挂上钩的。上个星期四,米亚·法罗带着“达尔富尔奥运梦”的人跑到柬埔寨首都金边,打算搞一个“火炬行动”,对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中国政府施压,以制止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灾难。

 因为米·亚法罗,很多西方媒体都报道了这次失败的行动。按照以往经验,类似“达尔富尔奥运梦”的非政府组织(NGO)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搞怪将陆续登场,这在西方国家不稀奇,他们叫压力团体,任务就是抗议,不必太惊讶。

 奥运会是什么?英文叫Olympic Games,直接翻译就是一场比赛游戏。只是世界各国都参加这场游戏,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它才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平台,各个国家通过这个平台表达自己诉求,这也正常。只是国家在表达诉求的时候,就是政治。这和奥运会的宗旨南辕北辙,却也是现实。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所谓的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原则和现代奥运会没有太大的关系,奥运会本身就非常政治。当年的希特勒不是要柏林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吗?到后来,西方盟国在1980年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1984年苏联及其盟友反过来又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这些都是政治诉求,也使得奥运会变得政治化。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枪杀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史称“慕尼黑惨案”。够极端了吧。

 由此可见,奥运会不仅是场体育秀,也是一场政治秀。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今年的头等的大事。在中国,事情大了就是政治。中国人自己把奥运会当作政治来办,你就不能指望其他人不政治。或者说,北京奥运会被政治化将难以避免,这一点,大家要心理准备。

 这就好像有家人娶媳妇办喜事。参加婚宴的宾客各怀心事,好朋友真心祝福,老仇家憋着劲捣乱。当然,会有人嫉妒,也会有人吃醋。要把这场喜事办好了,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得体。怎样才能得体呢?实力很重要,做事的方法也重要,最重要的是,决心和意志。

 奥运会对中国意义很大,一开始这个问题就应该很政治地去看。也就是说在处理北京奥运会的问题上,要调动最大的资源来保障它的顺利,不能火烧大了才去救火,那一切都晚了。

 比如,老王子查尔斯说要抵制奥运会,就不应该轻易放过他。下届奥运会不是在伦敦举行吗?英国不是还指望中国游客和中国留学生吗?英国不是要吸收中国投资吗?英国企业不是进入中国市场吗?别客气,狠收拾它。

 政治问题就要政治解决。

 让那些准备捣乱的知道,捣乱的代价很大,大到难以承受。至于那些非政府组织,你就当他是婚宴上摔了个碗的孩子。

 这样,政治化的北京奥运会才能叫好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