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怕尔罕(Iparhan),特邀作者

对于任何一个从东土尔其斯坦(所为新疆)来的学生来说,双语教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政策。已经想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翻开书本第一眼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不是我的母语字母而是汉语拼音。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母语去说出生活中基本的名词。更不记得是有多久了,我没有把手掌放在左胸膛,堂堂正正的给我的长辈打招呼。接受双语教育的我们,就这样一头钻进了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门外语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之中,我开始淡忘了自己的母语、自己的习俗。一直到了十七岁,也是我第一次翻开维吾尔语课本那年,我才领悟到双语教育对我造成的改变。

 

学习维吾尔语的决定来的很突然。就算过了这么久,我依旧能清晰的记得那天的场景。记得是刚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高中,我高兴的给父母诉说着我在开学以来是多么的兴奋,学习的环境与班上的同学多么的理想。现在完成了这个大目标了,下一步就是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我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要让大家认识我,要在外交的史记里留名…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父亲说话了。“那你打算怎么介绍你自己啊?” 父亲问。我说“当然是我的名儿,我的民族,我的…” 父亲打断了我,问我 “你的民族是什么?”我有点不解。“维吾尔族啊,怎么了爸爸?” 父亲说,“那我要是其他国家的大使,我一定会问 ‘你身为‘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更有自己的语言吧。可以请你用自己的母语介绍一下你的民族历史背景么?’” 我嗨呀了一声,这还不简单。我张口开始用母语介绍。出我意料的是,我才说了不到两句话,竟然已语无伦次,简单的话语都需要思考半天。最令我震惊的是,我甚至不知道我的民族历史。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只教我们维吾尔族又称为突厥族,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我们这么一个伟大民族的全部。我突然说不出话了。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有种特别悲伤的感觉。就在我难受时,父亲的下个问题更让我无地自容。“那好,我可以欣赏一下你们的文字吗?”我颤颤巍巍的拿起笔。除了歪七扭八的拼凑出自己的名字以外,我连我的姓、我父亲的名字都不会写。原本热闹的餐桌气氛顿时让人窒息。我甚至不敢抬头看我的父母和一直以我为榜样的弟弟。我开始质问自己,我想知道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推卸责任、想为自己辩解,不过当我打算开口时,却发现自己羞愧的不敢出声。是啊,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才会变成这样?是我们不够努力吗?还记得初三的时候为了进入梦寐以求的高中,我甚至可以通宵学习。为了能学到更多,我都不记得有哪个周末我能安心睡个懒觉不去补习班。我突然有所领悟。我们不是不努力,我们非常努力。但就在我们为了自己的未来使出浑身解数时,却忘了带着我们的一部分一起上路。那就是我们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 特别是在东土尔其斯坦,学习压力是多么的紧迫。很多人在被问道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母语时,会毫不犹豫地说 “你知道我们的课时安排的多紧吗?我连自己的学习都没搞定,哪有功夫担心这个。” 当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甚至是语言时,哪怕他再优秀,他还是个败类。汉族有句古话,‘人不能忘本’。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又何来去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未来呢?

透过父亲的介绍,我来到一名维吾尔语教师家学习。他头戴一顶我们民族特色的帽子,那久违的民族花纹让我久久不能移开双眼。我紧张的直搓手,就算在中考考场时我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压迫感。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因为我甚至不知道要怎么去完整的表达自己,怎么去问好,更不知道怎么去告诉他我身为一个维吾尔族,在我十七岁的这一年才来学习我的母语。但他是个和蔼的老人,猜透了我的心思。他捋了捋胡须,说道 “前两节课我来教你礼节,但第三节课以后所有的礼节都要你来完成。” 说罢他便带着我重新走到门前。“你刚进来时不应该呆呆的望着我,在我们习俗里看到长辈要行礼问好。” 他抓起我的手放到我的胸膛,然后叫我微微弯腰说“Assalamu alaykom。”

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心跳如此坚定,我发现这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渐渐地,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掌握了自己的文字,开始透过维吾尔语书籍回到了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我认识到原来我的民族曾经也有过这么伟大的人,他们也留下过如此振奋人心的诗篇。最令我惊讶的是,我的学习竟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我反而感觉到就算面对外语如此艰难的课程,我的身子板是直的。在了解世界之前,我必须先找回自己。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好奇:我怎么没直接去维吾尔语学校?其实,在我的家乡已经没有纯母语学校了。就算是所为维吾尔语学校,也只有维吾尔语课是用母语授课,其他课一律是汉语授课。我甚至从我的侄子那里听说现在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才开始教维吾尔语。中共政府的所为双语教育政策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这些孩子的思维。从刚进学校到三年级,孩子们已经把最初接受的语言系统固定思维化到大脑了。等到了三年级再给他们教母语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像是学习外语一样艰难。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公车上,都不难找到一群维吾尔族小朋友们嬉笑着打闹着一起,不过他们口中的交流用语却几乎一定是汉语。这种维吾尔族汉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我们是怎么了?

我们并不排斥接受一门新语言,语言可说是人类的最强大的武器。我们和汉族生活在一起,所以学习汉语更是我们的必修课。但同时,政府给予我们民考汉维吾尔族的所为辅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我们民考汉在得到五十分‘民族分’(所为民考汉辅助政策)以后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浪费一年进行所谓的预科辅导。在预科辅导里,我们学着小学就已经学会的简单汉语、英语和数学,根本没有人认真地听。大家都懒散地说道 “这完全和我的专业不挂边,” 再说了都是高考前滚瓜烂熟的内容,所以并不认为需要集中精力。于是这一年就那么在埋头大睡、逃课网吧打游戏中度过。等到下一年真正进入了大学的怀抱里,你的同班的同学比你小一岁,最可怕的事你差不多都快忘了那种奋斗的感觉,更忘记了当时丰收的果实了。于是,我们不仅败给了时间,更败给了自己。

我清晰地记得,在考前几天在同学们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汉族同学就那么随意地说出,“你们就是天生的弱者,你们就拿着这施舍的五十分去吧。” 可见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永远和他们不一样。哪怕你们说着再标准的汉语,哪怕你身边的好哥们好姐妹是汉族,你就是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被认出来,我们有着不一样的长相、瞳孔颜色、甚至是发色。还记得有一次和一名政府部门的民族书记聊天,说到大学毕业生时,他无奈地耸耸肩告诉我,在他任职的这四年里没有录取过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有时甚至会明签表明,我们只需要汉族。政府口口声声地说道的平等,实际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想想最近发生的很多暴力事件,就因为与维吾尔族人有关, 所有的酒店都明说不对’新疆人’开房。许多人口口声声地说‘大家都是中国人’,但一旦有什么事牵扯的我们这个民族的时候,会很快的将我们圈出来。现实的生活无时无刻的在向我们展示,我们是成为不了一名汉族人,也不可能和汉族人一样平等。但就算如此,现中共制度的控制下,现在的我们却还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语言、信仰、甚至是名字。

在出国留学的这几年,我也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很多。就像我们一样,黑人也是个特殊的民族。他们所受到的待遇确实对他们有帮助,他们可以最直接地捍卫自己的人权。要是有人敢对他们特殊化、侮辱了他们,或者拒绝了他们合理的要求,那这个人会有麻烦,政府也会来介入,给他们一个最公正的答案。再或者说宗教,我从没在美国看到任何一所学校教育孩子们说去做礼拜,头上带着头巾是落后的。哪怕是再有名、再忙的人,也会定时去教堂礼拜。当人的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之后,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好的。

我们处在这么一个进退两难的阶段,被沉重的升学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也被滔滔不绝的社会舆论乱得晕头转向。我们和上一代有着巨大的不同,我们就像玩偶般被那么一根线扯着。有时我们也想有自己的选择,可是我们清楚那并不可能。有太多时候,认真听听我们的声音,也许比起所拥有的这些,我们更愿意得到的是挺胸抬头的做好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维吾尔族人,在学习好自己语言的同时,有足够的信心去驾驭好汉语。最可怕的人,就是放弃自己的人。无色的人,就是不认识自己的人。我相信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先做好自己:只有自己先站直了,才能挺胸抬头的走。让我们在前进的同时,别忘了带着自己的民族:别让它因为你的唾弃、你的背叛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