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彼得:中國的科研跟權力一樣腐敗
這幾天,2014年度諾貝爾獎理、化、醫三科獲獎者陸續公佈,中國徹底與諾獎無緣。國外機構預測可能的獲獎者時,除了四位在美華裔學者,甚至都沒有想到中國人。有些人又開始反思,認為中國教育推毀了中國人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教育的失敗注定了中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獎。這就在教育成敗與諾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因果關係。這種看法,忽略了中國科研腐敗的嚴重性及其後果,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找錯了中國人得不到諾獎的直接「責任人」。恰在此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對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問題的處理結果,其中2人被判刑、4人被批捕、1人被行政處分。此一情況,凸顯了中國科研領域腐敗問題的普遍性及嚴重程度,也給中國拿不到自然科學諾獎給出了註腳。拿不到諾獎,我們似乎沒必要捨近求遠去鞭撻教育。當然也有一種頗有市場的聲音,認為不應當給中國科研強加獲取諾獎的目標,強調中國科研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但我們不妨比較一下中國體育與中國科研:中國體育以前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自1984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短短20年間就晉身世界第二金牌大戶。而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研發經費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三。同樣天文數字的投入,中國運動員拿到了僅次於美國的奧運金牌,中國科研憑什麼可以一無所獲?中國教育扼殺年輕人的創造性、創新能力,這是事實。在中國,事事都有確定不疑的真理,事事都有「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事事都有唯一正確的現成答案。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明明馬克思主張新聞自由、反對書報檢查制度,但中國的新聞學教科書卻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是「講黨性」,新聞事業是「黨的新聞事業」,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新聞報導不求客觀真實但求遵守黨的新聞紀律。這種教育,本質是要扼殺人的個性,限制自由思想,我們的國家就是想把自己的人民培養成頭腦簡單的順民、奴才,他們沒有獨立自我,沒有主體性,其天性並非創新而是守舊。他們最會做的,不是發現真理和堅持真理,而是當「真理部」的傳聲筒。要想這樣的人去拿諾獎,真的是勉為其難。但是基礎教育甚至大學教育的效果也沒有那麼絕對,在中國接受長期教育的人跑到美國去,照樣能夠做很多創新性工作,表現卓越。根本的原因,是知識在很大程度是人類共享的,國家灌輸的偏見與謬誤無法阻止人的自由思想。只要科研條件具備,其實人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做出重大發現。被預測有望獲諾獎的四位華裔科學家,有2人曾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直到本科教育,一旦赴美,馬上在學術上脫穎而出。真正妨礙我們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是科研領域與教育部門的腐敗,此種腐敗觸目驚心。就拿中紀委近日通報的案件來說,5所大學7名教授承擔的都是國家重大專項課題,7教授通過弄虛作假套取科研經費2500多萬元。其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一個人就涉嫌轉移科研資金上千萬元,註冊成立4家私人公司,化公為私。中國的科研腐敗由來已久,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各種科研醜聞此起彼伏。2006年被查處的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打著研製「漢芯」系列芯片的旗號,騙取國家各類科研資本數億元,而其「成功研製」的芯片其實是將從美國買回來的芯片重新打磨一下。被中紀委巡視的復旦大學近日稱,在整改過程中排查發現,2008至2013年間有25個項目在同一時間多渠道申請獲得資助,屬於重複申報課題;有2個項目涉及的4個專利授權日在項目執行期前,屬於用舊專利冒充新課題成果。在中國,科研不是探索真理,不是獲得創新性成果,不是造福國民和人類,而是從業者發財、暴富的一個門徑。這跟商人們通過行賄拿到工程項目,再通過偷工減料獲取暴利,幾乎是一碼事。腐敗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人人參與、個個有份。研究員和教授們真正操心的不是項目研究的進展和成果,而是如何搞到發票,盡快把錢裝進私人腰包。則論文、專利造假,其他科研成果造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也是中國經常有院士被人指控學術與論文造假的原因所在。雖說2013年中國研發經費達到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3位,但其中到底有多少錢真正被用於科研,只有天知道。導致中國科研腐敗的根子,還得從政治上探尋。中國的科研和公權力一樣腐敗,兩個領域都是醜聞此起彼伏,可以說都是病入膏肓,但它們卻是一對因果關係。正是公權力腐敗,導致政府和機構監管能力低下,而且根本就是缺乏責任感。眼看著官場碩鼠橫行,科研人員有模學樣,結果科研腐敗很自然就蔓延開來。而且公權力越腐敗,科研人員越覺得機會多多,腐敗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也不覺得有愧疚的絲毫必要。可以說,科研腐敗既是公權力腐敗的惡果,也是公權力腐敗的一個表徵。雖然我們不能說中國每年上萬億元研發經費全部打了水漂,但科研產出與巨額投入嚴重不相稱,則是不爭的事實。與中國競技體育相比,中國科研相當於腐敗而無恥的中國足球。居然會有人覺得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