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刘晓波2010年10月8日获诺贝尔和平奖。从这天起,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失去人身自由。十几天后,刘霞与外界完全失联。后来偶有一两次刘霞的消息传出,但真相扑朔迷离。

刘霞是被非法拘禁在家里(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17号楼4单元501室),还是被转移到其他地方拘禁?是她一个人住,还是有女警或其他人陪住?她能见到刘晓波吗?她能见到父母和其他亲人吗?她能见到除亲人以外的其他人吗?……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可靠答案。

但是,关心刘晓波和刘霞的人们,一直没停止了解刘霞现状并与之接触的努力。而刘霞在近似与世隔绝两年多后,尤其需要同外界接触和沟通。

一、探访的前奏

2011年2月17日,有报道称刘霞偶然突破网络封锁与外界通话,自称精神濒临崩溃。这是时隔4个月后,第一次有刘霞与外界接触的消息。4月28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波斯纳要求探访刘霞,未获中国政府答复。8月2日,联合国任意羁押工作小组发表声明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和刘霞。

2011年8月9日中午11时,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刚出狱一个多月的异议人士胡佳在便衣的跟踪监视之下第一次来到刘霞家楼下,顺利进入楼洞,在按门铃瞬间被负责看守刘霞的便衣阻拦。看守要求胡佳去小区大门口登记。胡佳回到小区大门口登记完毕,则被保安阻拦,不准进入小区。胡佳坚持要求警察来解决问题,保安不得不叫来两辆警车。胡佳被警察带到附近的羊坊店派出所。警察无法提供法律依据和合理解释,只是强调上级不允许接触刘霞。随后胡佳被通州国保带回通州,做完讯问笔录后获释。胡佳认为,这次他至少确信刘霞仍住在这里,且她家楼下没有警察,只有保安。胡佳的这次行动,直到2012年12月才公布详情。

2012年4月1日,愚人节,同时也是刘霞51周岁生日。四个年轻人两次来到刘霞家楼下。第一次是下午,他们抢拍几张17号楼4单元楼洞照片后遭看守驱赶。但显然看守非常松懈,楼外只有一两个巡逻的保安,楼洞内有两张床,上面躺着两个看守。看守驱赶他们后,并没有继续追他们,说明看守们没有接到扣留探访者的命令。晚上这四人再次潜入,刘霞家没亮灯,可能去父母家过生日了。

6月12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和北京独立作家刘荻曾试图探访过刘霞,但没成功。只有一个看守在。她们跟此人进行了较为友好的沟通,没有发生冲突。此人自称是物业公司的员工,但拒绝告知其姓名和领导的电话。他说,刘霞一个人住,出去买菜时有专车带她去,要见她需请示领导。崔卫平在楼下喊“刘霞”,被此人制止。后来崔卫平委托此人送给刘霞一瓶葡萄酒,此人应允并收下酒。

6月30日,有两人假装买房,在刘霞家楼下转了两圈,并跟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和看守及一个老太太聊过。但这次没有获取较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期间,胡佳做了很多努力。这一年来他数次到刘霞住处试图闯关探访,都被看守阻拦。其中7月21日北京雨灾那天,胡佳和刘荻等人冒雨来此,因看守极为警觉未能进一步行动。

二、刘霞现身

8月29日晚上,胡佳终于见到刘霞。胡佳用某种方式呼唤在家中的刘霞。胡佳在楼下看到窗边的仍是光头的刘霞在抽烟,他用手势跟刘霞打招呼,两人在无声中对望,一共大约20分钟。胡佳拍了照片和视频。他表示,公民自发前往探访刘霞和其他被当局非法拘禁者,不仅会给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士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而且有助于引起社会关注和国际压力,促使他们重获自由。

10月7日,北京独立作家卢海涛和两位网友试图探访刘霞,在刘霞家楼下受到看守的盘问和驱赶,相持大约5分钟后,他们离开。

10月8日是刘晓波获诺奖和刘霞失去自由两周年。晚上,有网友到刘霞家楼下献花。

10月12日,记者无疆界组织公布了胡佳录制的刘霞在家中遭软禁的视频。在不到1分钟的视频上,能看到刘霞在窗口抽着烟的身影。这是时隔两年后第一次有刘霞的直接消息公布。记者无疆界发表公告指出:中国政府对刘霞的软禁不仅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纯属非法,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对刘霞的变相监禁。记者无疆界组织还表示他们所上传的有关刘霞的视频虽然时间很短,画面也不清楚,但却意义深远。因为人们由此可以想象出刘霞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她与外界的隔绝是多么的严重;外界甚至都不可能获得一张有关刘霞的清晰的画面。

12月4日,134名诺贝尔奖得主致信即将出任中国国家主席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促请“立即无条件释放”刘晓波和刘霞。稍后,参加联署这封公开信的诺贝尔奖得主增加到135人。公开信的发起人之一图图大主教在网上发起要求释放刘晓波的签名,截至2013年2月1日,已有超过40万人参加。

同一天,42名生活在国内的中国公民致信中国领导人,要求释放刘晓波,停止对刘霞的人身限制。这封公开信目前已有数百人参加联署。

12月6日,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在与中国高级官员的会谈当中,经常提起刘晓波的案子,美国一再敦促中国当局立刻释放刘晓波,并保护刘晓波和刘霞行使自由的权利,履行中国对国际人权规范的承诺。

三、美联社的探访

12月6日,美联社记者突破防线进入刘霞家中当面采访了刘霞,并立即公布了采访视频。记者说,他们是中午趁看守外出吃饭时突然短暂进入刘霞家中的。刘霞见到记者痛哭失声,说:“我们的生活如此荒唐。太荒唐了。我感觉到我精神上已经准备好接受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我从未想过当他得奖之后,我就再也走不出我家了。这太荒唐了。我想,就算卡夫卡都写不出这么荒唐无稽的东西。”

刘霞唯一获准出外的只有每周一次购物、探访父母及每月探监一次。不过刘霞称已记不清是从何时开始每月探视刘晓波一次的。她说,我不再记日子了,就是这样。

刘霞探监时被当局禁止与刘晓波讨论她的现况,不过刘霞认为刘晓波了解她也受到监禁。她告诉刘晓波:“我的处境跟你的处境差不多。”

美联社的采访引起舆论轰动。

当天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试图去刘霞家探访刘霞,被看守驱离。

四、更多的探访

12月7日,香港《明报》报道,该报记者曾于11月26日、27日两次探访刘霞。在此之前,记者已去“侦察”7次,知道23时后侧门和后门都会关闭,而刘霞家楼下的看守很可能会撤离睡觉。11月26日22时过后,记者进入该小区,在某栋楼下的石阶上坐下,旁边及肩高的灌木提供了掩护。23时15分,记者趁看守离开楼洞之际按响了501室门铃,10多秒后刘霞在楼上按了开门锁,但楼下铁门被看守加了一把锁,记者打不开门,只好退出楼洞。刘霞从窗口伸出头,跟记者进行了1分钟多的对话。刘霞话很少,说她一个人住在家里。旁边岗亭内一名穿制服的保安发现后拿起对讲机向上级报告。刘霞最多的肢体语言是摇头。记者请她注意保暖、保重身体后,迅速离开,而她还一直将手伸出窗外摇动,一直说“谢谢、小心”。

据《明报》记者的了解和观察,玉渊潭南路9号院是财政部家属宿舍,17栋在最北边,面向玉渊潭公园引水渠,鸟语花香。17栋4单元靠近后门,围墙内有一个保安岗亭,围墙外有间板房,里面住着看守。4单元的门楼挂了布帘。看守每天从天亮起就在门楼内值班,严防非住户进入,直到晚上23时才撤回板房休息。

次日,《明报》记者再次前往试图探访刘霞,但可能是因在围墙外观察时被看守通过监控摄像头发现,两名看守将记者反手按地、拖行、试图强行抬走,记者手部受伤。刘霞在楼上不断高呼:“放他走吧!”警察赶来后,一名看守头目向警察说:“如果他(记者)砸了我的饭碗,我就叫人干他。”警察连说“是”,并表示配合对方查问记者。后来一名级别较高的警察赶来协调,看守坚持剪断相机记忆卡,才准记者离开。但记者还是保存了几张照片,其中有刘霞家楼下的多个监控摄像头。

12月7日,《明报》记者还采访了刘晓波和刘霞的朋友刘荻。“自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刘霞就被关在家中,朋友们都很关心她。”刘荻说,她和一班朋友、网友,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刘霞所住院内“晃荡”,虽然明知上楼见面机会微乎其微,但仍期望刘霞碰巧从窗口看到朋友,让她知道外面的人都在关心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玉渊潭南路9号院保安措施明显加强,小区门外至少有三、四名看守把守,防止陌生人进入,并不时在门外巡视,监视在场记者的活动。当记者表明要找刘霞时,被拒绝进入,并被警告“不要再找麻烦”。

12月9日14时左右,河北保定维权人士徐义顺一家三口试图探访刘霞,被羊坊店派出所扣留。21时,徐义顺三人被河北警方带走,次日凌晨2时回到河北家中。

12月18日,独立中文笔会网站发表深圳作家陈士胜的文章,讲述陈士胜探访刘霞的经过。11月21日18时半,陈士胜携两瓶酒来到刘霞家楼下,进入楼洞后被两名看守阻拦,看守立即用对讲机和手机向上汇报。其中一个自称姓李的看守说他们是物业公司的员工,并透露刘霞去超市购物时他们必须紧紧跟着刘霞。一个年老较胖的便衣看守过来带陈士胜到岗哨旁边的岗亭办公室登记了陈士胜的身份证信息和单位。此人也自称姓李,是物业公司员工。陈士胜提出到刘霞家门口敲门、看守提供刘霞的新电话号码、委托看守转送两瓶酒等要求均被拒绝。看守称:“让她打电话给我们,说允许你上楼去找她,我们才能放你上去。”后来陈士胜自行离开,没有警察来带他走。8天后,陈士胜去锦州监狱探视刘晓波,被监狱警察拒绝。

五、勇闯“家狱关”

12月28日,徐友渔等人成功突破封锁,进入刘霞家中见到刘霞。

这天是刘晓波57岁生日。刘晓波和刘霞的几个朋友一起聚餐。餐毕,约21时,第一批人到刘霞家楼下。在刘霞从窗子探出头后,胡佳等人转达了昂山素季的问候,并转告了135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呼吁等消息。刘霞很高兴,但仍流露出绝望。朋友们劝刘霞下楼开门。刘霞开始不同意,后来勉强答应。约21时30分,第二批人到来,跟刘霞打招呼后,同第一批人迅速汇合,冲向北侧楼洞。岗亭内无人,楼洞内也无人。按门铃几次无反应,看来刘霞家的门禁系统已失去正常功能。约1分钟后,一个河南口音便衣看守冲进楼洞,堵住铁门,不让探访者进入。郝建跟此人对话几句后,刘霞从里面开门,看守想要守住铁门,一个探访者迅速伸手从里面向外推铁门,另一个探访者迅速把住门边向外拉,郝建迅速抱住看守把他推开。此时另一个年龄较大的便衣看守刚好赶到,伸手扯住郝建,被一个探访者拉住,其他探访者迅速跟刘霞上楼。

在刘霞家中,刘霞跟徐友渔耳语两次。其他探访者,有人录像,有人堵住门口防止看守进入。

刘霞情绪起伏较大,脸上惊喜和恐惧交替呈现。刘霞之所以跟徐友渔耳语,应是她认为家中有窃听器。早在2010年10月中旬,刘霞开始被软禁且尚能通过网络跟外界联系时,就告诉朋友家里有窃听器。

徐友渔在跟刘霞沟通后,立即决定尽快主动离开。而他们在刘霞家中逗留约3分钟后,看守赶到刘霞家门外开始砸门。于是探访者开始下楼。

在楼下,探访者跟刘霞上楼的同时,河南口音的看守迅速跑走叫人,留下年龄大的北京口音看守拉住一个探访者不放,同时掏出手机打电话叫人。同行的刘荻在旁边向外界通报了有人被拦的消息。被看守拉住的探访者本来就打算缠住看守,所以在跟看守几番唇枪舌剑之后,尽管看守几次松手,但此探访者并未冲进楼洞上楼。

进入刘霞家中的探访者陆续下楼。在楼下,看守扣住徐友渔、胡佳、刘荻等人,并曾将郝建的背包拉扯坠地。看守们甚至锁上了小区北门,气势汹汹。胡佳等人不断向看守们讲道理,但看守头目却称“全宇宙知道了都没事儿”。但最终看守们被探访者的正气压住。大约10-15分钟后,徐友渔沉静地问看守:“你们还抓我们吗?要是不抓,我们就走了。”看守没敢管。几个探访者走到楼南,再次跟家里的刘霞喊话,刘霞扔下一盒巧克力给刘荻。探访者跟刘霞告别。还没走出院子,一辆警车来了,探访者迎着警车走过,出了院子安全撤离。

事后,胡佳颇为传神地称此次行动为“勇闯‘家狱关’”。

六、后续

12月29日下午,有两人受到警方约谈。出面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国保总队的两个年轻警察。刘荻被约谈,但警察没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警察主动问刘荻:你们是否喝多了酒去的?刘荻答复说是。另一个被约谈的是李海。李海跟几位探访者一起吃饭,中途有事离席,没有参加探访,自然提供不出足够的信息。一两周后又有一个探访者被警方约谈,但大部分人没事。

12月31日下午,探访视频在网上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关注。傍晚,《明报》记者进入刘霞家楼下楼洞试图进入大门,被两名便衣看守凶狠地驱离。

2013年1月1日,《明报》记者再次进入玉渊潭南路9号院,尚未接近17号楼,即有一名便衣人员紧跟,记者走近楼下时,楼内冲出5人截住记者问话,记者称前来“探望朋友”,其中一名便衣强硬回应称,“我知道你要探谁,上头已经有指示,不能让人进大楼里探访,最近都不能来。” 而另一名便衣看守则私下表示,“我们也是临时被人请来看守的,你也不要为难我们,赶紧离开这里。”此人还表示,前日和昨日都有人来这里说要探访,不过都没让他们进去。而记者向他查询28日晚上是否有多人强行进入5楼刘霞的家中,并和他们发生过一些肢体碰撞,他却矢口否认,称“最近都没有人上去过”,不知记者所说的是什么人。

胡佳在元旦这天也曾两次试图闯关,但均被阻拦。在此前后,胡佳多次呼吁继续关注刘霞:“只要各地的朋友都来北京探望刘霞,那就是对她的最大鼓励,也是对当局施加巨大的压力,令他们不能肆无忌惮地拘禁刘霞,她才可能重获自由。”胡佳说:“他们的保安是挺严密的,而且他们的警惕性也提高了。如果你到楼下的话就会看到不时有保安探出头来向外张望。因为楼道里面本身是不能容纳很多人的,所以现在他们对出现12月28号那样我们利用人数优势里应外合突破探望的事情是异常戒备。他们这样不时向外张望就是为了避免有一群人突然来探望他,如果发现就可以用岗亭里面的步话机要求增援吧。”

1月2日,《明报》发表玉渊潭南路9号院17号楼4单元的照片和该报制作的平面图,响应胡佳等人继续关注和探访刘霞的呼吁。照片和平面图显示,附近至少有三处监控摄像头,北门外有一个看守居住的简易板房,门内有一个简易小岗哨,楼洞内有看守睡觉用的两张床。

1月3日,胡佳发表《闯关指南:探望刘霞的朋友们应该预知以下事项》,总结了7点:非法拘禁、东端501室、3人以上、无需登记、门禁失效、义正辞严、证据网络分享。胡佳还在《明报》发表《探访刘霞攻略》,指明探访刘霞的地理方位和路线,并明确指出,“看望刘霞是阳光事务,合情合理合法”,“公正站在你一边,人道站在你一边,法律站在你一边”。

七、刘霞的状态

12月6日和28日,美联社记者和刘晓波、刘霞的朋友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刘霞,对刘霞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美联社记者说,当刘霞见有记者出现在家中时“震惊得浑身抖颤”,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声音颤抖,数度失声痛哭”。电视是刘霞接收外来信息的唯一渠道。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等通讯全部被切断。刘霞平时以阅读和绘画来排遣时间。但长期的软禁使她失去了时间意识。她记得几周前去探访过刘晓波,但无法确定日期。她不再记日子了。她说刘晓波健康情况良好。她因背部受伤,经常必须卧床休息。超过两年的软禁给她带来严重身心创伤,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明报》发表社论指出:“刘霞见到记者的惊讶表情,由强忍眼泪到让眼泪夺眶而出的宣泄,使人们看到一个人遭长期压抑、意想不到地与外界接触的反应。这一幕,对刘家这几年遭遇稍有认知的人都会受到触动,寄予无限同情。”

《苹果日报》载文指出:“刘霞个子虽小,却向来是个开朗坚强的人。这许多年来一直伴在刘晓波身边,一起为中国的人权、自由打拼,一起面对各种横逆及攻击,等闲的挫折根本伤不了她。可是在昨天曝光的访问片段中,这位被软禁超过两年的女士已处於崩溃的边缘;开门看到来访的美联社记者时,刘霞完全掩不住那份激动,整个人在颤抖,眼泪禁不住流下来,连话也几乎说不出,好一阵子才能平复下来,才能向记者说一点自己的感受。显而易见,形同精神虐待的长期软禁及隔绝已对刘霞的精神造成重大损害,形同酷刑的无限期拘留与监视已大大打击刘霞的身心健康。假若情况持续的话,刘霞大有可能熬不住而精神崩溃,甚至被逼疯。”

12月28日探访的视频公布以后,美国之音报道说:“从画面上看,刘霞既兴奋,又惶恐,不时地趴在徐友渔先生的耳边小声说话。据胡佳介绍,他看到的刘霞让人感到非常疲惫和虚弱。胡佳说,刘霞表示,她和家人都受到了当局的极大压力。”胡佳说,“惊喜瞬间就流逝了,转而释放的是她饱受两载的恐惧。她几度与徐友渔先生耳语,述说如果她配合我们外部行动的所有可能后果都是由她来承担,当局给她的全家都施加了威胁。”《明报》报道说刘霞“表示自己和家人受到当局无穷压力,对未来已产生绝望。”胡佳称,刘霞现在靠艺术创作和读书度日,“她在强迫自己不能倒下去”。胡佳觉得,刘霞现在苍老了很多,不再是原来那个活泼的刘霞了。

此外,《明报》记者11月26日深夜曾在楼下见到五楼家中的刘霞,“刘霞不时望向岗亭,担心有人出来为难记者。微弱灯光下的她衣着单薄、身材瘦削,光头上已长出半吋头发。声音柔弱的刘霞,最多的肢体语言是摇头,包括记者问到其丈夫刘晓波近况时,她也只能摇头叹息。”记者要求刘霞下楼开门,刘霞“苦笑着摇头”。

据精神科医生说,像刘霞这种长期类似与世隔绝的状态,有可能导致焦虑、不安全感、失眠、烦躁、敏感、多疑,产生沟通障碍和语言障碍,甚至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八、官方应对模式

综观以上探访者跟看守和警察的接触情况,可发现官方有如下几种应对模式:

1、最轻的是看守直接赶走探访者。这种情况最多。一般发生在探访者没有硬闯的情况下。

2、其次是看守登记探访者身份信息后将探访者驱离。

3、再重的是看守叫来警察赶走探访者。

4、最重的是看守叫来警察,警察把探访者带到派出所,然后让探访者户籍地警察将探访者带回户籍地释放。胡佳和徐义顺遭受过此待遇。但胡佳是主动要求叫来警察的,徐义顺则刚解除软禁。

5、12月28日探访成功这次,事后刘荻被警察约谈,而多数人没有。

6、另外,11月27日《明报》记者曾遭看守暴力对待,手部受伤。这是其他探访者没经历过的。

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11月21日陈士胜探访时,看守称:“让她打电话给我们,说允许你上楼去找她,我们才能放你上去。”这说明看守明白他们无权阻拦客人探访刘霞,只能以各种借口非法阻拦。

二是看守和警方对探访取得突破,也即他们拦截失败的问题,尽量淡化处理。可能既有他们做贼心虚的原因,也有他们不想承担“失职”责任的考量。

九、继续探访

平时在刘霞家楼下值班的看守,只是物业公司的职员及其雇佣的保安,没有警察。这是因为对刘霞的非法拘禁是犯罪行为,中国政府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和推卸责任,而不敢公然派驻警察值班。这样一来,因这些不是警察的看守没有执法权,也就没有检查探访者的身份证件的权力。该住宅区不是必须持有出入证件才能出入的保密单位,所以刘霞作为业主,有权利邀请或接受客人到她家做客,这项权利不受任何国家机关或个人剥夺。因此,看守阻止客人探访刘霞,是侵犯了刘霞和客人的权利,客人可现场制止看守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进行自卫。就是说,如果去的人足够多,可以合法地阻止看守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合法地进入刘霞家中。

徐友渔等人探访刘霞成功后,有网友表示,将探访并促使刘霞获得自由作为2013年的主要抗争目标之一。这个目标即使不一定能完全达成,但其中的探访刘霞则是完全可能的。分三个层面分析:

一,刘霞是否愿意别人前去探访?在2010年10月中旬,刘霞明确向朋友说明,希望朋友和媒体前往同她接触。时隔两年后,刘霞在见到朋友和记者时,当然非常高兴,但在朋友要求她下楼开门时,却犹豫不决,最终虽然开了门,但顾虑重重,表示以后不再开门。但刘霞从不拒绝朋友和记者在楼下跟她对话,而是很开心。因此,把探访的方式限定在楼下对话而非闯进楼内,是刘霞能接受且乐意接受的。

二,探访刘霞是否必要?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父母和兄弟及晓波,刘霞只能通过在监护下每周外出一次购物的方式见到外人(注意:不是跟外人沟通)。因此,刘霞的精神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而记者和朋友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强烈感觉到刘霞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所以,刘霞尤其需要外界的接触,朋友、记者和各界人士前去楼下跟她对话,是极其必要的。

三,探访刘霞是否可能?前面已经分析过,看守和警方的应对措施顶多就是带回户籍地然后释放,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赶走了事。因此,风险极小。当然,为了减小风险,尽量由风险承担能力较大的人前去探访,而一些常年重点监控、尤其是经常上岗的人士可以不去。

2012年12月6日美联社记者成功探访刘霞后,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声称对刘霞被软禁毫不知情。中国政府再次将其无耻呈现给全世界。联合国任意羁押工作小组早就与中国政府进行了沟通。2011年3月29日,中国政府就刘霞案答复联合国任意羁押工作小组,称联合国任意羁押工作小组的信已经收到,中国政府已就信中所提的内容进行了认真调查,并称:刘霞,50岁,汉族,大学专科毕业,中国没有针对刘霞的任何法律强制手段。回信还说,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于是,联合国任意羁押工作小组就刘霞的案子出具意见书(16/2011号),介绍了刘霞的个人情况及遭遇后,认为中国政府对刘霞人身自由的剥夺属任意羁押,要求中国政府停止对刘霞的软禁,并对其予以赔偿。

十、给刘霞拜年

胡佳获悉,“勇闯‘家狱关’”成功之后,陆续有人探访刘霞并同刘霞说上话,虽受到驱赶,但也仅限于此。因此,如胡佳所说,刘霞家楼下的看守对探访者中的“女性一般不会近身拉扯,只是阻拦和言语恫吓。对男性会采取拉拽、推搡、抓住手臂和手腕等动作,但未出现过更加激烈的攻击方式。”总体而言,探访刘霞“远没有东师古村凶险”。胡佳特别指出:“你与雇佣保安之间是猫鼠关系,但你才是猫。”

湖南邵阳维权人士朱承志因关注异议人士李旺阳“自杀”案而被捕,甚至已被移送至检察院。但当局在舆论压力下被迫于2013年1月4日将朱承志从看守所释放,转移到一个宾馆对朱承志实施秘密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外地维权人士发起“给朱承志送年货”活动,纷纷赴邵阳探望朱承志妻子,邵阳当局于今天将朱承志释放回家,朱承志立即给外地网友打电话通报情况。朱承志以“戴罪之身”尚且有权利同外界保持联系,中国政府信誓旦旦没有采取“任何法律强制手段”的刘霞更没有理由无权同外界保持联系,至少接受别人的拜年不应被干扰吧?

因此,那些关心刘晓波和刘霞的人们,关心人权在中国被普遍侵犯的现状的人们,不妨去给刘霞拜个年,在楼下同她说上一两句话,让她感受到大家的关心,不再那么孤单。

201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