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麼一些非大學的政府官員想在大學謀一個教授頭銜,再當個博導,以此顯示自己很有些知識品位、很有些學問的樣子。
原來的王立軍做到了。現在,王立軍倒下了,可沒倒下的官員仍然前仆後繼地想當並當上了博導,官僚搖身一變成了知識官員。
想當年,毛澤東第二次接見紅衛兵時,林彪在講話中稱毛澤東為「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偉大的導師排在第一位是毛澤東的最愛。一些官員也深受毛澤東的影響,他們知道自己當不了偉大的導師,但當個博士生導師則綽綽有餘,他們的自信是滿滿的。只要想當,就一定能當上。官都當上了,當博導不會比當官更難。不當博導的官員似乎就不是好官員。
官員在大學當個博導,本來無可厚非,只要是有思想,有學術水準,有專業指導能力,沒有人會反對。有哪個大學不想提升自己的學術地位呢?問題在於,他們有時間和精力嗎?沒有時間和精力的官員有保證學術水準嗎?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他們有思想嗎?權力不是學術,也不是思想。如果權力強姦了學術,強姦了思想,那麼大學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官員博導在兩個方面有致命的缺欠和不足。
首先,在時間上不能保證。王立軍有時間給博士生們上課嗎?有時間給博士生指導論文嗎?有時間給博士生批改論文嗎?如果王立軍沒有時間,那麼其他還沒有倒下去的官員有時間嗎?
博士生們經常看到的是,那些非大學內的官員博導,三四年的時間下來,和導師打一個照面的時間都不能保證。那些官員博導偶爾有時間到大學來,也就是給全校做個報告。這樣的報告,只能是政治報告,不可能是學術報告。學術報告結束之後,學校領導請官員博導吃個飯,並以講課費的形式給官員博導搞點腐敗,據說,有的官員博導做個報告至少得一萬多。學校請官員博導為學校辦點事,甚至為個人謀點私利,這政治報告也就皆大歡喜了。官員博導自己的博士生也只有靠邊站的份兒。
官員博導在官場時間久了,又沒有系統的時間讀書和思考,滿腦子的官場習氣和作風,滿身的官場習慣,這樣的官員博導即使有點兒業餘時間給學生上課,其內容也都是官場的濫事。官場的濫事當然得高尚地講,得講正能量。其實所謂的正能量,也就是對權力的忠誠。腐敗的事,負能量的事,當然不能講,如果講了負能量,也就在客觀上證明自己是個腐敗分子。或者,官員博導給博士生們講點當官的經驗,為人處事的道理,官場關係網的形成路徑。愛炫耀的官員,經常給學生講其認識的所謂大人物,讓博士生形成官本位、權力崇拜的心理。再不就是請博士生們吃個飯,以示官員博導的大度與慷慨。
其次,在精力上更難以保證。即使承認官員確實想講點學術思想,可是從不讀書,如何講得出來呢?學術思想是長期堅持不懈地搞研究的結果。在大學當老師的人都知道,想寫好一篇論文是很極為困難的。一篇好的學術論文沒有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準備是不可能寫出來的,有的老師究其終生努力也可能沒有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
寫學術論文需要長期的學術積累,需要長期觀察學術同仁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斷地進行跟蹤研究,然後才能進行學術構思,才能去偽存真,才有可能寫出一篇自成一家之言的好論文。即使寫不出優秀的論文,寫論文本身也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對於官員博導來說是難以做到的。中國的會多,事多,突發事件多,這些事情,足夠讓官員博導焦頭爛額,哪還會有系統的完整的時間和精力讀書寫作搞科研寫論文發論文呢?
如果官員博導沒有自己的研究,沒有自己的學術論文,那如何向博士生傳遞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思想呢?如何顯示出官員的學問和學術水準呢?
其實,這都不是問題,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沒有學術水準和學術思想的官員只要把學生用對,把學生用好,把學生用透,把學生用明白,把學術關係搞透,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人們經常發現,官員博導即使沒有時間和精力搞科研,科研成果卻很多。官員讓博士生為其打工,為官員博導寫論文。招的博士生越多,博士生寫的論文就多,官員博導的學術成果就多。官員只要把博士生的論文寫上自己的名字即可,博士生的論文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官員博導自己的論文。博士生其實就是官員博導的打工仔。不是官員博導培養了博士生,而是博士生成就了官員博導。
博士生給官員博導幹活,也是一箭雙鵰。官員博導的能力不在於學問,而在於關係。官員博導往往會認識很多雜誌的編輯,他們會以權力的名義讓編輯為其發論文。只要官足夠大,發論文不是難題,何況博士生的論文也能達到發表的水準。遇到一個優秀的博士生,論文發表就更不成問題。優秀的博士生成了實質性的官員博導的導師,師生關係反著理解就接近事實了。官員博導對於那些為其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生們也是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這或者是讓博士生們有出國學習的機會,或者給博士生們一定的科研費用,或者讓博士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給博士生們報銷所有的費用,或者是博士生畢業後為他們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
官員博導從來都是有課題、有經費的,他們真的是不差錢,差的是學術人品,差的是羞恥心,差的是對學術的敬畏。他們以肆意踐踏學術、玩弄學術為榮耀。他們真是司馬昭之心了。
當然,大學本來也不想讓這些大學之外的官員當博導,畢竟在大學裏真正搞科研的教授在那排著隊等著當博導呢。官員爭當博導,是在與大學教授搶博導的資源,有點類似於明火執仗、公開搶劫的架勢。可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大學沒有這些官員博導有些事真就辦不成。這是大學的無奈,也是大學的悲哀。
大學給官員弄個博導,是給官員獻媚,是讓學術臣服於官員的腳下,是讓大學不成體統,是讓大學教授斯文掃地,是讓大學沒有尊嚴。官員博導是大學與權力做交易的產物,是典型的學術腐敗。取消官員博導勢在必然,否則大學將不大,國將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