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湖北省武汉市的住宅楼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Darley Shen/Reuters

上个月,湖北省武汉市的住宅楼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北京——关于中国灾难性空气污染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一个星期前发布之后,几天时间里就吸引了上亿人次的观看。
这个国家的新任环保部长将这部片子比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年出版的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激发起了美国的环保运动。国内外的记者都纷纷要采访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一位著名的前电视新闻记者,但她一直保持沉默。
接着,在周五下午,随着中国主流视频网站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要求下删除了该视频,它所引发的舆论风暴也戛然而止。
这个视频受到的极大关注,它引发的全国性讨论,以及官方企图封杀的行动,反映了中国的官僚体系内部为扭转中国环境恶化趋势而展开的斗争,有着极大的政治敏感性。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围绕这部视频的戏剧性转变,引发了许多揣测,诸如哪些政治集团是它的支持者,哪些试图扼杀,以及中共领导人是否会容忍公民对话和民间行动。民间的行动在其他国家遏制猖獗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被妖怪捉走了,”北京的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说。
这个视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调查记者柴静,在这家官方媒体的其他前雇员的帮助下制作的。根据记者对官方媒体员工的采访,以及纪录片和支持网站上的内容,似乎很明显的是,柴静与党政机关支持环保的官员之间进行了合作。
视频发布后,另外的一些官员站出来强烈反对这部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官员。这些国有企业常常反对采取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这种战线的划分,反映了在中国环境问题上存在的更大范围的冲突。
这部纪录片有104分钟长,其片名指的是笼罩在许多中国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可怕雾霾。该片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热烈讨论的话题。然而,周五晚间,在优酷和腾讯等中国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网站上,该片的链接已经失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网站人民网起初曾推广过这个视频,并刊登了对柴静的专访,但这些内容在周五上午已全部被删除。
审查机构的铡刀落下的前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刚刚开幕。全国人大是中共控制的立法机构,其用意是展示政府官员的坦诚并对其问责。
最近几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对空气、水和土壤中广泛而致命的污染,产生了日益加剧的焦虑。这些污染的起因是各个产业缺乏环保监管。
柴静个人出资制作的纪录片触及了人们的痛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这些担忧。这个视频有着PPT演示或TED演讲的精良制作形式,在片中,柴静一身白衫仔裤的简单打扮,在台上向观众呈现出令人警醒的科学事实。现年39岁的柴静还坦率地讲述,自己担心空气污染对女儿健康的威胁——这是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
柴静在视频当中触及了环境监管中的政治问题,展示了环保部的官员在执行限制污染的法律时无能为力。正如视频中所描述的,他们的对手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钢铁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商。
视频中包括一些对环保部官员的采访,他们说自己无法监管这些企业。上周日,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北京首次与中国媒体记者举行座谈时,把这个视频比作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
中国新闻报道称,陈吉宁表示:“我想这片子也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
柴静的朋友和顾问表示,尽管柴静在制作该片期间得到了环保部官员的帮助,她似乎也认同他们的困境,但她明白有一些政治红线。在最终的剪辑版本中,她避免了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广泛批评。
袁凌是一名调查记者,也是柴静的朋友。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该片较早的一个版本更长一些,柴静在其中一节里谈到,空气污染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并称中国必须改变发展模式。
“如果片子这样做的话,就会变的冗长,沉重又压抑,”袁凌说。柴静把那一部分内容剪掉了。
在人民网上刊载的采访中,柴静称曾将部分采访资料发送给官方团体,其中包括全国人大下属的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及一个正致力于改革油气行业的政府工作小组。她说两个组织都给出了反馈。柴静接受采访的报道已被删除。
尽管得到了来自官方的支持,但视频发布后大受追捧,官员们开始仓促应对,意在遏止或批评该视频的做法越来越多。
上周早些时候,宣传官员发出指示,让中国的新闻机构不要报道该纪录片,并要求视频网站不要在其主页上播放该片,不过这些网站可以在网上保留该片。由《人民日报》管理的民粹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员工称,编辑不得不毙掉了批评及支持柴静纪录片的报道和评论文章。
部分国企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某石油公司担任高层的万战翔在立方石油网上撰写了一篇短文,攻击柴静的论点。“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他写道,“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
一些批评人士在网上说,柴静的纪录片受到了外国的资助,但柴静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称,她自己花了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制作这个片子。她说,这些钱是她出书所得的版税。
这部纪录片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正值政治上的敏感时期。当时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刚刚开幕,党和政府的官员齐聚北京,商讨广泛的政策议题。网上有人猜测,柴静的纪录片及其发布时机,是环保部一项行动的一部分,意在推动党的领导人在本周支持该部取得更大的权力,对国有企业和其他公司进行监管。
柴静的朋友袁凌称其为“阴谋论”,并表示“环保部不会冒这样的险的。”
在民众对该片进行了一周的热烈讨论后,中宣部周五让各网站删除《穹顶之下》。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展江表示,官员们等了一周,为的是“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战略”。
周五下午,中国国内想看这部片子的人不得不在中国互联网的隐蔽角落里搜索,或是去YouTube这样的网站。YouTube在中国国内被屏蔽,但可以通过绕开屏蔽的技术手段访问。
周五傍晚,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Twitter上发帖称,“习近平主席承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加惩处,绝不手软、绝无例外。”当晚,北京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