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著名日本问题研究学者最近出版新书说,中国的崛起对十多年来日本的国内政治以及外交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十多年来,两国关系似乎被不断的冲突和无法调和的政策分歧所左右,两国间强大的经济依存也不足以让两国政府找到解决办法。中国越来越被日本看作是一个“不相容的对手”,而日本国内支持与中国合作的声音在消退。
中国崛起是频繁出现的事件和危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是安倍此行的重头戏。事实上,分析人士说,随着中国的崛起,因为担心自己国家的安全,日本政治领导人越来越希望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虽然对美国能否全力致力于美日同盟还有所质疑。
崛起中的中国不仅影响了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美国著名日本问题高级研究员希拉·史密斯在新书《亲密的对手:日本国内政治与崛起中的中国》(Sheila Smith)中写道:对很多日本人来说,中国的崛起不是遥远的现象,而是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频繁出现的事件和危机。
《亲密的对手》一书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为封面,史密斯说,之所以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为了展示从小泉纯一郎当政开始,甚至更早一些,中日1970年代邦交以来的“蜜月期”已经结束,而日本也开始重新审视与这个邻国的关系。
书中主要通过四个重大案例来分析研究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制定政策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四个案例包括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在东中国海“专属经济区”的边界争端;日本对中国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中日在尖阁列岛(也即中国所说的钓鱼岛)主权上的纠纷。史密斯说,其中领土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威胁着日本二战后的国家认同。
她指出,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在海域边界和主权问题上更加激进,日本国内政坛对中国的态度也更加复杂。
日本国内对双方合作的支持在消退
史密斯说,虽然中国不应该为两国间所有的问题负责任,两国的领土和海域争端让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认为中国不想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分歧。鉴于中日双方屡屡因分歧而无法达成协议,日本国内对双方合作的支持也在日渐消退。
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也呈恶化趋势。根据《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2014年的调查,93%的参与者都对中国抱有负面看法,更有日本民众担心会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史密斯说,日本民众不仅在观察中国的意图,同时也在观察自己的政府管理这些复杂挑战的能力。她说,如果两国政府能够向民众展示,它们有能力解决危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也不是不可逆转的。
她最近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说:“如果两国能在外交层面上给民众提供一些说服力,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中国长期的意图并不是与日本利益对立的。如果你能够向日本民众展示,假以时日,我们是可以以某种互惠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有双赢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真能对日本民众展示这一切,我认为民众(反华情绪)不会再高涨的。”
史密斯说,对是否要与中国对抗,日本国内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甚至在尖阁列岛(中国所称的钓鱼岛)问题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非峰会上习近平和安倍晋三再次会晤,史密斯认为,这都是双方重新开始寻求合作的的“好兆头。”
经济间强大依存让日本不舒服
史密斯说,甚至中日间强大的经济依存关系也无法让两国政府来解决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也说,两个国家经济之间的强大依存并不能保证两国不走向冲突。
史密斯说,中日之间强大的经济依存让日本不舒服,而发展经济依存曾经被日本当作二战后对中国和解的一个战略。她说:“日本曾经认为可以通过经济依存来完成和解,因此经济依存在某种程度上是战略,而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后果。这是日本与这个在二战中交战的邻国的和解战略。”
中日1972建交以来,日本没有对中国进行任何战争赔款,但是向中国提供了不少的金钱和技术上的援助。日本对外所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中国是最大的受赠国之一。但是,2008年,日本基本停止了这种援助。
日本商界曾是日本国内推动日中友好的重要力量,但是,围绕靖国神社和尖阁列岛的政治争议给日本公司带来了的政治风险,促使很多日本公司将投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