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谈不上什么发起,几位女同事只是私下传了个话,说有渠道把物资送到灾区人手中,一箱一箱的奶粉、方便面、卫生巾等生活用品就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办公室。
我相信这种情形发生在很多楼宇和小区,人们珍惜表达善意的机会。“5.12”之后,民间各种救助力量纷纷涌现,从出钱到出力,从物质援助到心理干预,为灾区人带去了支持和温暖。从社会观察的角度,可以视之为一次民间力量的汇集和展示。
前所未有地,民间力量呈现出巨大的激情,在唤起善良、慰藉悲情、凝聚人心方面居功至伟。和激情相比,它的效率却屡屡遭到质疑,甚至受到添堵、添乱的责怨,乃至四川有关方面下达了委婉的逐客令,恳请志愿者另择良机而来。
两个基本的事实是,一方面受灾者仍然身处困境,基本的衣食住行远远没有满足,另一方面远方大量爱心无法送出,据报道,很多人因无力感而焦虑,寝食难安,甚至成为抑郁症患者。
因爱心而犯病,那就更是乱上添乱了。最好的出路是积极行动。
行动首先遇到的是法律的壁垒。按照官方的定义,合法的受捐者只有三个,即民政部门、中华慈善会及红十字会。也就是说,我的同事们其实是在干一件非法的事情,警察应该请他们去接受调查,即使没有私吞钱物,这种私募行为本身也应该受到惩罚。
更典型的例子是牛博网的募捐。可以说,组织者和最初的参与者几乎是明知故犯,因为他们热烈地讨论了被查处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在其账号被封之前,我也到处向人推荐,但我总是提醒说这是非法的,只是希望它能在此大灾面前侥幸逃生。严格从法律逻辑上说,这种侥幸是不对的。但是从社会意义看,它在救灾救难的同时,也是对现存慈善体制的一种挑战。
事实上,这种挑战是有价值的。我相信,我的同事们的爱心会顺利送达,牛博网也不会因此受到处罚。他们和更多的民间组织一起,见证“第三部门”在中国的成长。
还有一种力量,也许更受政府欢迎,那就是和红十字会等合法渠道合作,主动地为它们注入新鲜活力和责任监督。我知道很多机构都做了这方面的努力,而其中最有效用的应该是企业家和明星的参与和推动。像网易那样,不仅捐款,还要知道钱款的用途,是一种更有责任心的作为。
民间力量本身的薄弱是与法律壁垒并行的另一个问题。激情大过理性,口号多过行动,是一个明显的特征。我初浅地接触过一些国外的慈善组织,参加过他们的活动,每一次都让我感慨不已。他们踏实、安静、细致、专业,从立项、调查、救助到总结汇报,每一个细节都训练有素,一丝不苟。作为外国人,他们对一些中国社会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总是让我身为一个中国媒体人感到汗颜。
大概是罗斯福说过,倘若民主有病,那么治疗的药物就是更多的民主。民间力量也是如此,倘若不够完善,那么出路就在于让它们做得更多。
让民间更有力量,让力量更加纯粹,让善行渠道通畅,让渠道更加多元,就是我们做这本特刊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