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封网风波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当局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对部分网站解禁。在这场较量中,当局实际上既失了礼仪,又丢了面子,完全得不偿失。这也说明,当局在舆论宣传上缺乏一套有效策略,完全是随波逐流。
封网事件,一波三折。中国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就承诺奥运期间将向外国媒体全面开放,并承诺奥运会期间会为记者提供完全的新闻自由,开禁通常在中国境内无法登陆的网站。但是临近开幕,外国传媒发现,在奥运新闻中心并不能完全自由地上网,相当多的网站被封锁,并当场向北京奥组委官员演示,使当局相当尷尬。
针对媒体质疑,北京奥组委官员表示,瀏览少数网站有障碍,主要是由於他们传播的一些内容是中国法律禁止的,「根据中国的法律,不得通过互联网传播违反法律的讯息,例如不能出现危害国家利益的事,希望媒体尊重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当局祭出法律牌,显然难以服眾,因为在申办之初,当局并没有向外界提出类似的豁免条件。在外界的压力下,当局又被迫作出让步,对例如无国界记者组织等网站开禁,昨是而今非,令人难以理解。
无是非观进退失据 奥运新闻热身战,当局开局就失算。这宗封网事件,体现了有关部门在宣传控制上,保守僵化且不堪一击,彻底迷失了方向。
如果说依据中国法律,天天在香港叫嚣「平反六四」、「天灭中共」的香港《苹果日报》,根本就应禁止採访北京奥运会,但为何当局又对其大开绿灯,而且还让记者提问大做广告呢?如果说鼓吹台独藏独的《苹果日报》都可以到北京採访,为何那些海外的民运人士、藏独人士不能回国呢?这种前后矛盾,不是乱了分寸又是甚麼?界定敌我关係的标準又是甚麼呢?
再比如,如果当局封网,何不乾脆一封到底、强硬到底?为何外界压一压,当局就软一软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朝令夕改,政府的权威又在哪呢?
当局为了确保奥运的成功,为了能借奥运展示一个现代、开放、有信心的大国形象,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但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却因为观念上的落后与僵化而事倍功半。
今次事件也折射出当局的奥运观,既想自己的荣光无限放大,又怕别人鸡蛋挑骨头;既想狐假虎威吓唬不友好势力,又缺乏坚持到底的勇气与智慧。到头来,反而落得个不讲诚信、没有是非观的滑头形象。
当局虽然口口声声以平常心办奥运,但实际上仍是以搞面子工程的心态和习惯做法来办奥运,在涉及新闻自由等敏感问题上瞻前顾后,前后不一,因此处处被动,被人牵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