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决定将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明日就是这一历史性事件30周年,北京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但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仍有大学授因批评政府被学生举报为反革命,仍有记者在採访司法机构滥权事件时被拘捕,仍有公民因上书要求推行宪政面临「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控罪,这是为甚麽?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庆祝?是纪念?还是祭悼?基于不同的参照座标,海内外舆论的反应迥异。向后看,当然可以列出大堆成就。是的,同30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人民享有的权利有所提升,宪法列明了对人权的保护、法律列明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这些无疑值得庆幸。但是,向后看只是自我陶醉,惟有向横看、向前看、向上看,才有助改革开放的深入。

向横看,就是横向比较。相对于日本、南韩在发展经济30年后所创造的品牌之多,中国岂能不汗颜?相对于欧美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毒食品的层出不穷岂能不令中国汗颜?相对于民主政体对言论自由等普世价值的保护,中国岂能不汗颜?

向前看,就是前瞻中国发展的方向、目标。内地300多位学者、律师、维权者等各界人士在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前夕发表《08宪章》,呼吁当局推行宪政,是探索中国前途的和平之举,迄今超过3,000人联署。但是,联署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异见作家刘晓波因此被拘捕已经10日,可能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难道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向上看,就是检讨最高领导层的言行、观念。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实是一党专政、领袖独裁。30年来,阶级斗争的口号被遗弃,但是一党专政持续;一人独裁的政治局面不复存在,但核心领导层对公民上书的严厉打击,显示他们的独裁心态依然存在,与美国总统乔治布殊在伊拉克记者会上笑对掷鞋事件,形成强烈的对比。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仍是一场由上而下的运动。无论经济上的自由,还是言论上的自由,都取决于当权者的喜恶,没有独立的司法体制加以保障。一旦当权者改变主意,农民的承包权就必须流转(出卖、出租或转包),劳力密集型工厂就会成为必须淘汰的落后生产力,言论的空间就必须立即收缩。经历30年改革开放,人民仍然无奈地将希望寄託在治世明君的诞生。

当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社会矛盾可能如1989年一样爆煲时,当权者自然而然耍出最熟悉的那一套把戏:打压敢言传媒、网站、报人,以操控舆论导向;打压异见人士、维权人士,以粉饰太平。

名义上,当局的举措是为了维护所谓社会稳定,全力抗击金融海啸的击;实质上,是为明年「六四」事件20周年、中共建政60周年遏止异见声浪,让中共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阅兵时只会面对欢呼声,不会面对抗议之声。中共当权者何时可以有笑对掷鞋者的胸襟,没有拘捕上书者的恶胆?这不只是个人的民主素养问题,也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必须从制度上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