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0fanyou.jpg (503×379)

反右运动(网络图片)


 

进入2017年后,网上纪念反右运动60周年的文章逐渐多起来了。许多劫后余生、侥幸又活了近三十年的反右运动蒙难者,一些对反右运动比较关切、有所研究的朋友,纷纷撰写文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违宪违法、反社会反人民的政治运动,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有些文章在回顾反右运动的背景时,谈到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他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但很少有人论及“双百”和“正处”对反右运动的重大意义。

 

我认为,“双百”和“正处”是反右运动的催化剂。毛泽东说他发动反右运动是“阳谋”,不是“阴谋”。“双百”和“正处”,既是“阳谋”,也是“阴谋”:那些冠冕堂皇的表面论述,娓娓道来,头头是道,施放出宽松祥和的烟幕,舒缓了人们对专制统治的戒备,这可以说是“阳谋”;另一方面,这两个方针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涵义,为镇压知识分子预设了周详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毛泽东的“阴谋”了。

 

据毛泽东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在批判了胡风反革命集团之后提出来的。”(注1)在这里,毛泽东无意间透露了一个秘密:反胡风的暴烈程度,特别是毛泽东为胡风和朋友们的通信所加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批语,给知识分子造成震惊和不安,因而共产党不得不采取某些安抚的措施。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一次知识分子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强调“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支伟大的力量。”因此,必须“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现有力量。”(注2)“双百”方针起初显然也是为了消除知识分子的顾虑,调动他们参加建设事业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

 

首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是陆定一。他在1956年4月28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觉得在文化、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在艺术上,一个在科学上。”毛泽东在会议的总结讲话时明确地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接着,他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 (注3)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陆定一撰写、经过毛泽东审定的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章,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主题。他在会上共讲了12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节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第八节“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话全文约24000字,这两节就占了一半。他在第一节里把社会大众划分为人民和敌人两大类:“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归纳为“团结—批评—团结”,并且指出:”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注4)

 

在”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第八节里,毛泽东再次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他明确表示:”资产阶级分子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他们愿意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也可以批评;对于错误的意见,要”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注5)

 

毛泽东在庄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讲的这些话,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讲得清清楚楚,确实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阳谋“。这些从表面看来鞭辟入里的论述,在全社会散布宽松祥和的气氛,给民众打了预防针,吃了定心丸。因为大家都把自己放在人民内部这一边,包括后来被打成右派分子的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属于愿意为祖国服务的爱国者,谁也没有把自己划到敌人一边,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赶出人民内部,成为敌人,成为贱民。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能看透毛泽东的那些隐蔽在阳谋中的阴谋。

 

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最大阴谋,在于它侈谈对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却撇开法律,拒绝法治,这就为独裁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行使权力的无限可能。因为法律可以判定人们的有罪无罪,并对有罪者按照法律规定,作出适当的判决。而区分人民和敌人,却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界限,独裁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年6月19日 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时,内容里增加了讲话时没有谈到的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六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是否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是否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是否有利于国际团结。这些表面上似乎十分清楚的标准,实际上没有定性定量的界限,它出现于《人民日报》6月8日社论《这是为什么?》之后,绝不是偶然的,后来就转化为划定右派分子的标准。这六条标准的阴谋性质在于,这些看来很明确的标准,却没有明确的界限,以致人们无不认为自己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即将到来的反右运动毫无思想准备。

 

在那个由于“双百”和“正处”的提出而洋溢着相对温暖的日子里,敏感的知识分子感触到了春天的来临。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在1957年3月24日发表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费孝通在这篇文章里说:“去年1月,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像春雷般起了惊蛰作用,接着百家争鸣的和风一吹,知识分子的积极因素应时而动了起来。但对一般老知识分子来说,现在好像还是早春天气。……早春天气,未免乍暖还寒。”“百家争鸣实实在在地打中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心,太好了。”

 

就在知识分子正跃跃欲试地准备齐放争鸣、却还不无顾虑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那里磨刀霍霍了。早在他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之前,在1957年1月28日的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出了一些“怪议论”,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后,“蚂蚁出洞了,乌龟王八都出来了。”“如果有人用什么大民主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对他们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他们的讲话越错越好,犯错误越大越好,……要让他暴露,后发制人。(注6)

 

这就表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社会反响,已经在毛泽东的脑子里形成了”后发制人“和实行专政的思想准备,由此也可以检测他一个月后所做的”正处“报告的诚意。

 

毛泽东3月12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暴露出“双百“方针所包含的阴谋。他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或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或者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因此,尽管毛泽东申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我们准备用这个放的方针来团结几百万知识分子,改变他们现在的面貌。“但是,他强调的却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注7)

 

从百家争鸣延伸到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家争鸣,从争鸣延伸到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再延伸到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毛泽东隐藏在“双百“方针里的阴谋所在。善良的老百姓怎么能想象得到会有一条这样的逻辑链条呢!

 

到了5月15日传谕全党的《事情正在其变化》,毛泽东的阴谋就暴露无遗了。他在这篇文章里,首次推出了“右派”这个称呼。他既剑指”向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共产党的右派——修正主义者“,又直陈对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的右派要”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我们还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让他们走到顶点。他们越猖狂,对于我们越有利益。“(注8)这个党内文件,对党员来说是阳谋,而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对知识分子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阴谋。

 

6月8日,毛泽东起草了党内指示《组织力量,打退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策划的社论《这是为什么?》,同时在党内和社会上点燃了反右派的熊熊烈火,公开宣告了反右运动的开展,毛泽东的阳谋+阴谋,也就进入了实施的阶段。

 

迄今为止,许多官方学者仍然把包括“双百”方针在内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誉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回顾反右运动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双百“还是”正处“,都不过是为反右运动开辟道路的前因。在冠冕堂皇的论述阳谋里,蕴涵着蓄意清除异己的阴谋。阳谋阴谋的交织,导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旷世浩劫,给社会、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这样一场民族大灾难,本应认真反思总结,从中获取有益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社会发展。但是,执政当局却拒绝反思总结,甚至对民间自发的研究与纪念活动横加干扰,以致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至今仍然还是历史的禁区。

 

我们这些侥幸还活着的反右运动蒙难者,有责任在有限的时间里回顾反右运动的前因后果,揭露毛泽东的阳谋+阴谋的罪恶用心,让子孙后代牢记这个悲惨的历史。

 

2017年5月31日

 

注: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45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第164页,第167页。

 

3、《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版,第491页。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页,第365页,第369页,第371页。

 

5、同上,第388页,第390页,第391页。

 

6、同上,第334页,第338页,第355页。

 

7、同上,第409页,第414页,第415页,第417页。

 

8、同上,第424页,第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