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江苏省常熟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338名人大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了《关于常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报告决定,今年市政府将启动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新建一座6500人的体育馆,据了解,这一工程将耗资2亿元。消息传出,常熟市一片哗然。

常熟是一个只有106万人口的县级市,市区海虞北路、珠江路交叉口原有体育馆一座,建于1996年,自投入使用以来,共举办了180多次大型体育比赛及文艺演出,目前仍在正常使用,完全可以满足市民对大型体育场馆的需要,相反,在城市迅速扩张的同时,小型体育设置的建设却严重落后,目前民众需要的是成本低、使用率高的锻炼场地,而不是建筑成本和维护费用都十分高昂的大型体育场馆。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后,有常熟民众认为,花费2个亿建造大型体育场馆,反映了官员好大喜功的心态,同时,各级官员又可以借助大型工程中饱私囊。

常熟处在苏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当地企业主要以服装、纺织为主,自2008年底星岛。星海。星宇。科弘。常钢等五家企业倒闭以来,常熟企业经济受损严重,并有形成企业倒闭多米诺效应的迹象。

近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会议上承认,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是,在搞面子工程和重复建设方面,中国各级官员身上丝毫不见“经济最困难”的迹象,这种一掷千金的气派和“最困难”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最终只会向民间转移压力,让民众为经济“困难”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