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报道,普林格尔表示:“我们也注意到,学术自由遭到箝制并非单一动作,中国当局的政策让中国社会的大众参与及讨论空间越来越狭窄。”
普林格尔还说,《中国季刊》是全球领先的研究中国领域期刊,刊登文章遵守严格且双向匿名审查机制,在国际处于最高地位。全球学者选择在《中国季刊》发表文章,就是基于《中国季刊》的高标准及高度影响力。《中国季刊》一直以来也特别乐见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有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向期刊投书。
普林格尔表示,《中国季刊》最重视的是作者及读者,有责任维护学术界的学术自由。因此,《中国季刊》将继续努力,确保期刊上刊登的文章能让尽量多的读者阅读,也会努力捍卫学术标准,维持期刊的影响力,无论文章主题为何。
《中国季刊》提供的遭下架期刊目录长达51页,当中有37篇期刊标题提到台湾,另有27篇期刊标题提到“天安门”,提到“西藏”的更多达57篇。
剑桥出版社也周五也发表声明,表示剑桥大学出版社现在、未来都不会主动审查内容,只有当被要求且可能危及所有文章都被封锁时,才会考虑撤下个别文章。
中央社报道指出,部分学者忧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异议分子的打压日益严重,《中国季刊》被审查下架,可能只是大规模学术扫荡的前哨战。
也有学者指责剑桥出版社,因为中国是重大市场而妥协接受审查。
中央社报道指,剑桥出版社去年营收3亿600万英镑=,有一套在大陆发行译名为《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童书大受欢迎,过去8年在中国就卖了300万册。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UP)成立于1534年,是仅次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第2大大学出版社、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出版社之一,甚至还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特许印刷单位。
《中国季刊》创办在1960年,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主办,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研究中国领域声望最高的期刊之一,内容涵盖近代中国和台湾,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刊物。
英媒:曾接受温家宝女儿基金会巨款
另据中央社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6月引述据北京消息人士表示,中华教育基金会(The Chong Hua Foundation)曾向剑桥大学提供370万英镑的教育捐款用以设立教授职位。报导指出,这个基金会当时实际上是由温家宝的女儿温如春掌控。而温如春当时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担任要职,同时也曾是现任剑桥大学教授诺兰(Peter Nolan)学生。
据报导,温如春透过捐款方式,以换取诺兰担任剑桥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剑桥大学当时表示,报导所提及的私营慈善机构与中国政府之间没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