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艺术中心创办人伍振亮 (美国之音久岛)


纽约—今年是1989年六四镇压30周年。星期三,纽约一家亚裔艺术组织把一批保存了将近30年、以六四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移交给由当年的天安门学生领袖领导的一个人权组织。

该人权组织表示,这家亚裔艺术组织多次举办的六四艺术展,将由他们接手继续办下去。

亚美艺术战1990年举办的《中国:1989年6月4日》艺术展(亚美艺术中心提供)

在地处纽约唐人街边缘的一栋楼房一楼,一间仅160平方英尺(大约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现年74岁的伍振亮显得既释怀又惆怅:他为终于有当年的天安门学生领袖愿意接手他已无力继续保存的六四艺术作品而兴奋,同时也对这些他如数家珍的 “宝贝”即将离他而去有点失落。

“他们如何计划取决于他们。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使我们的组织能走到今天,能提供所有这些图像、信息、记录的内容,并能够将其传递给可以继续这一努力的人。”

伍振亮是曾经位于纽约唐人街的亚美艺术中心创办人。星期三在一个记者会上他宣布,将其保存了将近30年、总共120件有关六四的这批艺术作品,正式移交给由天安门学生领袖周封锁任主席的“人道中国”。

伍振亮告诉美国之音,六四屠杀发生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场全球性媒体事件,“这场屠杀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不可理喻的重要性,而且在艺术上也是不可思议的事件。”

六四屠杀发生后不到一个星期,伍振亮就在纽约中国城举办了《目击者:中国》展。四个星期后,他向全美艺术家征集以“门”为主题的反映六四屠杀的作品。不到一年,就获得300多位国际艺术家的响应。

伍振亮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美艺术中心一直以促进在美国的亚裔视觉艺术创作为宗旨。但六四屠杀后,在这么短时间里获得到的强烈反响却是国际性的。

“这些艺术家大部分在纽约,有的在日本、澳大利亚、乔治亚,这些‘门’来自不同地方。其中三分之一艺术家是华人,大部分不是华人,甚至不是亚裔。”

1990年, 六四屠杀一年后,伍振亮举办了以各种门连接起来的、以《中国:1989年6月4日》为题的艺术展。展出了170多扇门和其它小型作品。这项展览随后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密西根州的弗林特兰和香港等地多次展出。最后一次是2014年六四25周年在纽约。

伍振亮指着已经制成数字影像的画面说,“这么多年后现在回想这些作品,你不仅可以看到抗议者的怒火、愤慨和恐惧,而且这些生动的艺术作品仍然可以把你带回去,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艺术家的感受和见解。”

伍振亮表示,很多艺术家在展出后收回了自己作品,没有收回的作品一直由伍振亮保存着。“过去我们不断地转移,从这转到那,从那转到这、转到朋友的房子、地下室。” “一直非常困难,得靠很多朋友帮助,靠很多折扣,有时候靠人们送点给你,还有很多需要租。”

从2014年六四25周年的那次展览至今,伍振亮没有再举办六四艺术展,尽管今年是30周年,也没有计划继续。

“人人都想跟中国做生意,但没人愿意得罪中国,没人愿意捐钱给我们组织,帮助我们维持这个展览。我从来没有得到一分钱捐赠来继续做这件事。但我们做了,我们之所做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坚持做,我们必须做,”他激动地说。

亚美艺术中心的运作靠政府资助,现在伍振亮已经退休。他表示:“我们能继续这样做的最好机会是将其转移给人道中国。这是我们能做到的。”

伍振亮和周封锁举行记者会(美国之音久岛)

人道中国主席周封锁在星期三的记者会上表示,昨天当他把这些艺术品从仓库运出来的时候,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他说:“作为当年的参与者我们必须把它们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周封锁告诉美国之音,人道中国准备把这些六四艺术作品先在纽约和东岸展出,然后作全美巡回展,最后把它们送到洛杉矶附近的自由雕塑园,同时征集其它与六四有关的艺术品和实物,“希望在5年内建一个永久性的博物馆来收藏这些艺术品。”

当年参展的华裔艺术家张宏图表示,六四镇压时他的感受是无力,“艺术家虽然无法改变现实,但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替别人发声。”

张宏图说,当年300多位艺术家来自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其它国家,是国际性的,“80年代大家参加这样的展览,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跟市场、跟博物馆都没有关系,就是一种个人情绪和观点的表达。”

张宏图当年的参展作品是《最后的晚餐》,作品中13人全是毛泽东自己。但该作品1990年六四一周年时计划到华盛顿去展出,却被承办方以冒犯宗教人士为由封杀。遭封杀的还有另外两件作品,导致当年的计划流产。

张宏图说,这次移交不仅对于保持这批艺术品有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声音继续传下去。”

当年参展的华裔艺术家陈貌仁表示,用武力镇压人民是对人道的践踏。他的作品表现了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发生的用武力镇压百姓的人道践踏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的遗忘。

参与人道中国接受艺术品的旅美中国艺术家吴玉仁表示,他随周封锁到仓库去看到这些作品的第一个感受是“对在六四过后仍饱含着一种温度的震撼。”

参与这一移交活动的中国民主党成员陈闯创告诉美国之音,他个人更大的志向是在中国民主化之后建立一个反专政博物馆,“来记录共产暴政几十年过程中犯下的罪行和勇敢的人们反抗这些暴行、结束这一专制的事迹。其中也包括这些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