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20 周年将近,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回忆录快将出版,当中提及赵紫阳曾经亲函邓小平要求收回4.26 社论,又强调自己“不做镇压学生的总书记”,赵紫阳对学运的立场值得肯定。虽然赵紫阳也提及自己与邓小平为首的保守派的交锋,但评价八九民运,不应与当权者的派系斗争混为一谈,学生运动的可贵之处,在于主流的学运是自发的、非组织的,与当权者之间斗争无关。六/四事件之所以使人椎心泣血、捶胸顿足,主因就是一场出发点如此单纯的爱国民主运动,竟然招来如此暴烈的血腥镇压。评价六/四事件,不应将之与中共党争权斗扣连一起,否则就是对纯洁的学运的玷污。

八九民运是学生自动自发

赵紫阳是学生批评对象之一赵紫阳的回忆录又透露,他支持中国推行议会民主制,强调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实行市场经济,还必须实行议会民主制,不然,国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场经济成为健康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法治社会,就会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出现权力市场化、社会腐败成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回看内地现时贪污腐化极为严重的情况,赵紫阳的建议,的确值得现任领导人认真参考研究。

赵紫阳因八九民运而下台,在六四20 周年临近的时候,其回忆录的出版,自然获得高度重视。回忆录亦披露了赵紫阳与保守派交锋的情况,以及赵紫阳曾想藉处理学潮为契机,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不过,20 年后的今天,在评论六四事件的时候,不应把六四与赵紫阳拉上直接关系。

八九民运是学生自发的爱国民主运动,胡耀邦去世后,学生因为胡耀邦清廉的形象,以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众多冤假错案平反,学生藉着悼念胡耀邦,提出反对贪污腐败、打倒官倒,要求实现民主等诉求,学生并无具体的政治纲领,更非冲着任何一个党内领导派别而来,当时即使赵紫阳本人,也是学生批评的对象之一。

学运并非中共权斗工具,纯洁本质不容玷污

八九民运可贵之处,在于由学生自发,并非中共党内权力斗争的棋子;学运之使人感动,在于运动的纯洁度,事件发展到绝食阶段时,学生写下的“我以我血荐轩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妈妈,我饿,但我吃不下!”等横幅、标语,其慷慨赴义以推动国家进步之情,最叫人感动。

学运发展至后期,传出有中共改革派希望学生配合,如今赵紫阳回忆录中的文件亦透露,当时中共的确出现权力斗争,赵紫阳亦曾想藉处理学潮为契机,推动中国政治改革。先不论改革派到底有没有得到学运领袖的信任,即使真的如此,个别学生甚至个别学生领袖的举动,并不能改变或损害学运纯洁的本质。

评价六四件事,必须就事件的本质及行动本身的诉求作出评价,当时以及事后的报道都清楚显示,学运的主流都是自发的、没有组织的,与中共党内任何斗争的一派都无关,学运绝不是在“改革派”指挥下而形成的。

学运领袖封从德在最近发表的新书《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中有清楚的记述:“当时的情况是,同学们多不知阎明复何许人也,对赵紫阳亦并不信赖,这时大家的主流思想还是‘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无论赵紫阳还是李鹏,大家只把他们当作中共官僚机器中的一个部件,本不抱任何希望。”六四镇压后,流亡学生领袖之间有一个争论:就是学生当时太激进、太没有组织,不懂得与党内的改革派结盟,不懂得“见好就收”,结果导致流血收场。如果学生是改革派的斗争工具,则在学生之间就不会有这个争论。由此可见,若有人指摘学运勾结官方势力,官方镇压有理,这种说法就是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正正因为学运的纯洁,出发点如此单纯,竟然招来血腥镇压,六/四的一夜才会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历史印记,才会成为当权者多年来不敢碰触的禁忌。

由赵紫阳回忆录,使人知道他对学运的同情态度,要求改变4.26 社论,足以显示身处权力中心的赵紫阳,没有被权力埋没了良知。但必须认清的是,赵紫阳跟学运的发生没有必然的关系,赵不是学运的导师,学运更不是在赵指导的方向下发展而成。

赵紫阳在党内斗争中的成败得失,以及赵紫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所担当的角色与地位,与学生在广场上的诉求,以及当局在六四当日的血腥镇压,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件。

在赵紫阳回忆录出版之际,提出评价六四不应与赵紫阳拉上关系的观点,绝非有贬低赵紫阳之意,但八九民运头上的光环,与赵紫阳对民运的取态无关,也与中共改革派保守派的斗争无关。头上戴有光环的,永远是铁血丹心的学生、自发走到广场的民众,以及冒死说出真相的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