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根据中共已故前总书记赵紫阳生前录音自述整理出版的回忆录《改革历程》昨日面世。书中首次披露1989年5月19日北京戒严后,尚未被撤职的赵紫阳与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的一些互动,透露了当时温家宝的一些无奈,以及他劝阻赵紫阳召开政治局会议的过程。
这本厚达384页的回忆录,详尽披露很多1980至1990年代中共内部的权斗秘辛,也完整呈现了1989年六四前后中共内部各种纷争和角力。
赵紫阳於回忆录披露,89年5月19日凌晨探望学生后,他因拒绝出席同日宣布戒严的大会,请假3天,其间既无人通知他被免职,亦无人找他联系工作,“重要的信息渠道被切断了,把我和外界隔离了”。
温劝阻赵召开政治局会议
他透过其他渠道听说,时任总理李鹏、国家主席杨尚昆、副总理姚依林和中央组织部长宋平等人分别召开各部门会议,召集各地方领导人进京“打招呼”,宣布赵的“罪行”等。赵紫阳认为这“都是违反《党章》的”,因此他找当时的中办主任温家宝,建议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当时温家宝说,中办实质上已被撇在一边了,现在所有这些部署都没有通过中办,一切活动都是李鹏、杨尚昆另外安排的,并不通过中办。如果我一定要开会,中办也可以发通知,但他感到后果会很不好,希望我慎重考虑”。后来赵紫阳就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尽管如此,后来在赵紫阳的罪名中,还是有一条“分裂党”。
由於时任中办主任的温家宝曾於1989年5月19日凌晨,陪同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探望绝食学生,温站在赵身后的镜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赵紫阳被罢官后,温家宝似乎未受连累。
李鹏曾到广场害怕快溜
赵紫阳在回忆录中并未提及温家宝在那次探望绝食学生的表现,但就提到李鹏实际上也有一同去到天安门广场,“但他当时非常害怕,到广场不到一会儿就溜之大吉了”。自5月17日在邓小平家中开会决定调兵进京戒严后,李鹏就有许多不正常举动,“无论是去医院慰问还是去广场看望学生,他一再阻止我去。我去了一起下车,他一反惯例抢先走在我的前面。他还让人给摄影记者打招呼(事后有人告诉我),叫记者不要拍我的镜头,说以免人事变动后被动。从5月17日晚到19日,有关戒严的事什麽情_G也没告诉我。19日李鹏和学生对话,我是看电视才知道的”。由此可见,从5月17日邓家会议之后,赵紫阳已被实质夺权了。
杨尚昆对戒严态度反覆
赵紫阳在回忆录中还披露了已故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对待戒严的反覆态度。在赵紫阳访问朝鲜期间,政治局常委碰头讨论学潮时,曾有人提出过戒严问题,“当时受到杨尚昆的严厉批评,说首都戒严,如何向全世界交代?”赵紫阳感觉在邓小平决定戒严以前,杨的态度是较温和的。但在5月17日邓小平家开会时,杨的态度又出现180度变化,“他说廖汉生(退役上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主张戒严,是不是可以考虑戒严?本来尚昆一直是反对戒严的,这时他转述廖汉生的主张,实际上他改变了主意”。赵紫阳指杨尚昆“在这个问题上起了不好的作用”。最后邓小平拍板调兵进京,实施戒严,最终酿成六四惨剧。
回忆录中披露了赵紫阳1997年致中共十五大主席团及全体代表的信函全文,其中有关“六四”事件这样写到:“对於『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即使时间拖得再久,人们也不会淡忘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主动解决比被动解决好,在形势稳定时解决比出现某种麻烦时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