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间 4:59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美国财长耶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023年7月8日)

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耶伦在访问结束时表示,她与中国政府领导人的会谈是有成果的,中国财政部则称,“相关会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具有建设性。” 世界媒体和许多观察家对耶伦访中的成果或成就各有不同的解读。
北京着重要求美国取消制裁

耶伦星期天(7月9日)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在访问结束之际,她发表声明称跟中国领导人举行了有成果的会谈。中国当局星期一发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答媒体询问,对耶伦的北京之行做出了相似的评价。但美中双方官方都承认,美中两国在许多问题上的基本分歧依然存在。

路透社星期一从北京发出报道说:“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与北京高级官员进行的10个多小时的会谈之后,中国星期一呼吁美国采取‘实际行动’回应中国对中国公司受到美方制裁的‘重大关切’。

时事大家谈:耶伦结束访华,美中关系能否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30:440:00

 下载 

“中国财政部发表声明说,中国同意‘在经济领域维持高层交流和在所有层级的沟通’。但中国‘要求’美国‘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公平对待两国双向投资、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取消涉疆产品禁令,希望美方切实采取行动,回应中方在两国经济关系中的重大关切。’美国对在中国新疆地区使用强迫劳动的公司施行了制裁。北京否认在那里使用强迫劳动或有其他侵犯人权的做法。”

美中贸易往来出现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故以至于美国新闻网站阿克西欧斯(Axios)感到有必要给受众特别作一番大图景解说:“大图景——就总体进口百分比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百分比而言,来自中国的进口处于2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另外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呈现增长而不是下降。与去年同期四个月相比,美国对中国出口达到493亿美元,2022年则是488亿美元。

“要清楚——来自中国的进口下跌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毕竟影响通货膨胀的不仅仅是财政和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也影响。诸多公司重新部署供应链削减来自中国的进口,这必定要增加成本,对相关的公司以及最终对美国消费者都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耶伦先前试图撤回川普时代对中国实行的关税(但她没能成功)。耶伦星期五在北京说,‘我们不应当让分歧导致误解,从而不必要地恶化我们双方的经济和金融关系。’”

对话恢复 对立如故

主要是报道工商新闻的法国主要报纸《回声报》星期天在耶伦结束其北京之行和其访问成果做出了这样的概括:

“双方没有让步,没有新的双边协议,甚至没有一份联合声明。但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星期天离开北京,感觉成功地恢复了跟中国当局在很多纠纷问题上的对话。那些纠纷助长了最近这两个世界头号大国的政治和经济紧张关系。

“这位美国官员在结束其访问的记者会上说,‘我想我们取得了进展,我们可以有一种有利于我们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的经济关系。…她解释说,(她跟包括中国总理李强在内的中国高级官员的)这些会谈和意见交换是‘世界的’,‘有成果的’,同时她也承认‘两国间的分歧依然显著’。”

《回声报》补充说明道:美中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0%以上。

中国总理李强在北京人大会堂会见到访的美国财长耶伦。(2023年7月7日)
中国总理李强在北京人大会堂会见到访的美国财长耶伦。(2023年7月7日)

日本公共电台和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NHK 7月8日就耶伦与中国总理李强会谈发表报道,标题是《美财政部长与中国总理会谈,在出口限制等问题上深刻对立》。报道说:访问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7日与李强总理会谈。尽管在会谈中双方表示愿意改善彼此的经济关系,但在半导体等出口管制方面的对立根深蒂固,在9日结束访华时是否能出现改善令人瞩目。”

眼下耶伦的中国之行已经结束。至少就目前而言,在半导体/芯片以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问题上美国没有做出让步。耶伦表示美国实行那些出口管制是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考虑。北京当局则表示,美国将国家安全问题扩大化限制对中国产品和技术出口不符合开放和公平贸易的原则。

在另外一方面,日本主要报纸之一《朝日新闻》7月9日发表报道,指出这次耶伦北京之行的一个看点:“耶伦财政部长9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从美中意见相左的半导体(出口管制)领域着眼说,‘美国将继续施行保障美国安全的有针对性的(管制)行动’。与此同时,她也表示,美方行动若是有‘过分’会向中国方面说明,并对由此引发的事态进行处理。拜登政府的内阁成员如此提及对中政策的‘副作用’是罕见的。”

中国是否会变得更为市场导向

在结束其北京之行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记者会,对美中关系尤其是美中经济关系做出了一番展望和期望。她说,“我们相信长远地成就一种互利的经济关系即那种支持有利于双方的增长和创新的经济关系是可能的”;“我也向我的中国同事表示健康的经济竞争只有在有利于双方的情况下才是可持续的”;“重要的是,我相信中国走向更市场导向的体制不但符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也对中国经济更好”。

应当如何理解华盛顿就美中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市场化问题所发表的这种美好的言说?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冯崇义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冯崇义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冯崇义的看法是,通过财政部长耶伦这次北京之行,美国拜登政府显然是想达到两个短期的目的,一个是稳定跟中国的经济关系从而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拜登总统的竞选连任;再一个是再度敦促中国不要给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至于从长远来看,就中国而言,冯崇义认为还有另一种美中双方都不愿意明言的道理。他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未来也有利。但大家都知道,在目前中共这个体制下,在习近平这个领导人所确定的大方针之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行业知道(中国)不可能做到。”

中共领袖习近平反复发出指令,强调要把中共所掌控的不受市场经济管束的国营企业做大做强。但在对外宣传中,中共政府是另一套说法。在耶伦访问北京之后,中国财政部发表声明说:

“中方认为,实现健康的中美经济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各方正当发展权益,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良性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正在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