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副校长在大使面前屈膝)

经过两天的庭审,2009年6月2日下午4点40分,剑桥郡法院刑庭法官Ken Sheraton宣判今年2月 2日向中国总理温家宝扔鞋的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博士生马丁•杨克无罪,法庭费及律师费由国库支付。被告接受判决,控方放弃上诉。至此,沸沸扬扬的剑桥鞋案尘埃落定。

一只鞋惊动了两国政府,各色人等抛头露面,前台疾走,后台密作,警方越级铤而走险,检方被逼吃尽尴尬。最后,大英帝国四级法院里最低的郡法院里一个连陪审团都没有的光杆儿法官,一榔头敲定,让世界安静下来,英国政界没话说,中国使馆没脾气,唇枪舌战的网民偃旗息鼓,媒体变成一个声音—扔鞋无罪!法的尊严充分体现,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政府,不屈从外交,不谄媚金权,正如它的英文名字Justice,法即正义。

大幕落下,那只肇事的鞋却始终没有作为证据露面,皇家检察署称,案发当日鞋即失踪。没有鞋的鞋案诡鹬朦胧,政治、金钱、仕途、脸面纠缠成乱麻,搅和成糨糊。剑桥鞋案似了未了,很多疑点值得推敲,本文仅仅着眼于始作俑者。

2月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应剑桥大学邀请做瑞德讲座(The Rede Lecture)演讲。东道主Alison Richard副校长致欢迎词,这样介绍瑞德讲座:

“瑞德演讲是在16世纪开始的一项学术活动,我想简单的说一下瑞德演讲活动的由来,早在15世纪在剑桥大学就进行了各种关于人文学科、逻辑学、道德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演讲,但是当时对演讲的资金来源并不是能够保证的,在1524年我们这个大学得到了一个著名的慈善学家的一笔慷慨的资助,他就是瑞德爵士,他是亨利八世国王的一位高级官员,19世纪中期,扩展成为最知名的演讲。”

这是中国广播网发表的标准译文,遗憾的是,Richard 女士所说的没一句是对的,加上温家宝先生那位翻译的误解与误译,离真正的瑞德讲座远之又远。

首先,瑞德讲座不是中文意义上的演讲,而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即不是邀请某人来做一场演讲,而是聘请一个人来大学 开一年课,这种讲师如今被称为讲座教授。1480年,瑞德爵士(Sir.  Robert Rede)捐给剑桥大学最大的学院耶稣学院一笔钱,用来请三位不同学科的讲师各开一个学科的课,这三个学科是逻辑学、伦理学和修辞学。瑞德讲座始于1480年,不是副校长说的16世纪。

瑞德爵士捐款时是王室法院的法官,1506起担任民诉法院首席法官,那时还是亨利七世时代,亨利八世继位后,瑞德依然是民诉法院首席法官,直到1519年过世。瑞德爵士还是剑桥大学白金汉学院的成员和皇家研究员。“著名慈善家”的称号是副校长给瑞德爵士冠上的,虽然不算错,但是把这个称号和高官架在一块儿来称呼瑞德这样一位英国法律史和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显得怪怪的。

至于说“1524年(瑞德爵士已作古五年)剑桥大学得到他一笔慷慨资助”,可能指把瑞德爵士的遗嘱执行把原来的捐款支付以基金会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件事。遗嘱执行人从圣沃尔瑟穆修道院住持手里买了一笔年金,用来支付三位讲师的年薪,每人每年4镑。这种做法已经有学术基金会的雏形了。每年6月11日圣巴拿比日决定下一年度的讲师人选,所以瑞德讲座的讲师也被称为圣巴拿比讲师。

这个规矩延续了378年,才改了章程,1858年4月6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帝国枢密院的呈文,把瑞德讲座原来每年三位讲师减少为一个,而且只开一门课。这大概是副校长所说的“19世纪中期扩展成为最知名的演讲”。

其实瑞德讲座一直是最著名的课堂教学,所请的讲师都是那个时代顶尖的学者。后来不限于原来的三个学科,讲师中不乏优秀的自然科学家和艺术家。绵延近500年的瑞德讲座是一条银河,开课人全是各自专业里的星星,有些名字已经成为专业概念,丁铎尔效应、哈根斯吸收带、拉斯金画廊……近年更不乏诺贝尔奖得主和皇家特封的勋爵。

由于经费紧缺,1998年瑞德讲座停了,一停就是11年。现在请来了温家宝,这是11年来第一位涉足瑞德讲座的人,也是瑞德讲座有史以来第一位登台的中国人。对这位新人,副校长极力巴结,紧接“著名慈善家的慷慨赞助”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我们庆祝800周年校庆的时候温总理能够加入到我们当中来重新开始我们瑞德演讲的活动,我们瑞德演讲和剑桥大学都非常急切的盼望您的到来”。

如果温家宝仅仅是来做一场演讲,还不能叫瑞德讲座,除非副校长改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规矩。学校不至于付不起45分钟的演讲费,如果这样就算恢复了瑞德讲座,剑桥还是高等学府吗?尽管副校长对瑞德讲座稀里糊涂,还不至于糊涂到这一步。

如果温家宝真的是选定的瑞德讲座教授,他退休后则要来剑桥教一年课。教什么呢?副校长说,我们也看到您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致词非常热烈的吸引了听众……我们也同我们的学生讨论了您在达沃斯中的演讲。”似乎要温来开国际金融课。这不是不可能,中学没毕业的前德国外长菲舍尔,卸任后被普林斯顿大学请去当了一年经济政治学客座教授,讲了些什么没见报道。菲舍尔的薪水是列支敦士登银行支付的,温家宝的酬金从哪儿来呢?既然温家宝是瑞德讲座重起炉灶后的第一位,则后续有人,那么上千万英镑的讲座基金从哪儿来呢?时值大英帝国濒临破产之际,剑桥哪儿来这么大一笔钱恢复昂贵的瑞德讲座?

答案在副校长身上。Richard女士是2003年来剑桥就任的,此前她在美国耶鲁大学副校长位子上,曾募得2000万美元,直逼美国大学首富哈佛。凭着这种金绩,她击败了其它竞争者,赢得拮据的剑桥大学的青睐,成为建校794年以来首位女主持。她一上任就公布吸金政策:“美国的大学在30年前就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捐赠体系,与之相比,完全由政府资助的剑桥大学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剑桥大学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获得足够的资助。我们不能只依靠政府,还要从企业、机构甚至个人获得最大支持。”她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筹款运动,目标10亿英镑,她把重点放在国际关系和招募外国学生上。副校长对中国学生情有独钟,称:“剑桥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不但要聪明,而且一定要十分有趣。相信我,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是整个大学里最有趣、最活跃的一群人……我非常喜欢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是很有意思的人。剑桥绝对不欢迎只知道读死书、不知道享受人生的书呆子”。

副校长数度访华,筹款筹人,疏通关系,与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女士过从甚密,一年见几回,见面要到媒体莫入的中南海。对外,刘委员“充分肯定剑桥大学在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及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副校长则动不动拉扯几届几中全会,赞扬历届中国领导人,俨然兄弟党人,言必称 “通过合作来解决我们现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大英帝国被金融危机击垮了,中国总理夹着支票来了。逮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副校长以瑞德讲座的名义请来金主,说是穷得停办了,却又敲锣打鼓新开张,里面的蹊跷天知地知。

偏偏在温家宝演讲时,冒出个说皇上没穿衣裳的小子,不但指责演讲的是独裁者,还戳穿剑桥大学向他卖淫。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叫“拎着钱袋子踏上贵妇人的床”。为了表示对这种交易的抗议和鄙视,小伙子往主席台上扔了一只鞋。

扔鞋扔鸡蛋抗议的事在西方不新鲜,算不得大事,别说官不纠,根本就没人举。剑桥却把这事做大了,当即把人交给警方。这种做法很不正常,剑桥有自己的校规,对犯规的学生,应该先按校规处置,而不是直接扭送警方,剥夺人身自由。

次日,副校长发表书面声明:“我们为温总理来剑桥大学演讲而倍感荣幸,非常高兴在剑桥大学建校八百周年之际接受温总理赠予的中国数字书苑的礼物。某人违背剑桥尊重演讲人的传统,对此我深表遗憾。滋事者的行为是对剑桥大学受邀嘉宾的不敬,剑桥大学是理性争鸣和辩论的场所,不是掷鞋的地方。”

除了声明,这位副校长还给中国总理写了信,对事件发生“表示诚挚道歉”,她对“温总理在天气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访问剑桥大学深感荣幸”,认为“温总理的演讲非常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并“对温总理面对干扰从容应对表示敬佩”。副校长以剑桥大学的名义把一个抗议行为上纲为暴力:“暴力行为与大学秉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剑桥大学对此坚决反对”。

剑桥大学发言人也将这一事件定性为“侵犯”:“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侵犯行为。在一位国家领导人做演讲时,剑桥大学的学生有这样的举动的确让人非常沮丧。”

事不过三,2月6日,副校长又亲自跑到伦敦,去中国大使馆登门道歉。这回副校长使出了更损的招儿,向大使转交了在押的肇事学生写的道歉信。大使马上对媒体做文章:“那个肇事的德国籍学生事后也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事实上,他对中国的指责自己也说不清楚,完全是人云亦云而已。”看来是捏咕好了的,副校长给大使交了差。大使给扔鞋事件定性为违法行径,说“个别人的违法行径,不会影响剑桥与中国的合作。”教训副校长:“希望剑桥大学通过此事汲取教训,进一步努力,增进来自西方国家的师生对中国的理性认识和全面了解。”

扔鞋的小伙子几次出庭从没认过罪,唯一后悔的是上副校长的当,违心写了那封道歉信。

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送道歉信不是为了救自己的学生回校,而是送他上法庭,按扰乱治安判罪,断送人家前程。这个目的其实也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确保副校长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易不受这次意外事件的干扰,最终还是保护她自己的锦绣前程。

等警方、检方都落实了,法院也受理了,倒霉的学生被锁定了,副校长放心地去了中国,3月25日见了刘延东政治局委员,离她们俩上次见面才四个月,也是俩女强人不到半年里第三次见面。

(不正常的比例:副校长与政治局委员)

副校长大概没想到法庭会做出无罪判决,大概更想不到检方会接受这个判决。下一步如何进行?还请不请温家宝当瑞德讲座教授?再遇上扔鞋或以别的不测方式抗议的怎么办?英国普通法的基本形式是判例法,基本原则是“遵从前例”, 下次警方、检方肯定不会再干蠢事,重蹈覆辙。副校长应该把种种意外因素考虑进去,剑桥毕竟不是副校长家的客厅,想请谁就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