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意伙伴与农民工

疫情后民生百态

三、我的生意伙伴与农民工

 

实事求是地讲,西双版纳于我有了感情。先前我在内地办过工厂,很快失败了,有自己的能力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那是90年代初,浙江、江苏的小工厂已到处开花,于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江阴半年的见闻。那里只要有人想办点实业,村上、镇上闻讯便马上有人找上门,帮忙出主意,无偿代办各种手续,乃至想办法帮助点资金,为的是先把蛋变成鸡,把鸡养大后再谈回报。我以为经过了十几年改革开放,内地也会如江浙一带多了远见,尊重经济规律。但是我错了。无背景无关系的我,手头的区区几万元钱,是经不住折腾的,比方说打点关系啦,请客啦,这里三百,那里一千,一点点钱怎么经得花,所以令人很憋屈。自来西双版纳,我再未见到歪戴大盖帽,开口就是“老子搞死你”的警察了,办证件皆顺利,只要不触犯刑法治安法,没人来找岔子。

15年前,版纳淳朴的民情风俗也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有件小事一直印在我脑海里,那是13年泼水节,近午时分,我骑着车子走在马路边,一位傣族小姑娘端着一小盆清水站在人行道上,见我走近,便用仟仟小手掬几滴清水抛向我。她长相极甜美,傣装合体,微笑虽浅,祝福意味深厚,全不带尘世功利和恶作剧风气。自那以后的泼水节我再未见过这般自然美。我常感叹,我若是画家就好了,没准能创作一幅名画。

心情好,干事也更有劲儿。我干装修,从设计、打预算、进材料,到组织施工全经手。渐渐,与我合作的材料商不下二十家,能直接调遣的工人也有二三十人。他们几乎都是来自农村,交往多了,尤其逢年过节经常收到他们的小礼物,也就基本得知他们的情况。

那些材料商,一开始都是小本经营,一般盘个门面,把货进来后流动资金便少的可怜。借房地产大开发的东风,一般一两年后平均一年挣个十万八万不困难,多数人便走路都不一样了,因为口袋鼓了起来,底气也就上来了。

18年尤其16年以前,经济上西双版纳堪称到处莺歌燕舞。澜沧江边尤其夜景迷人,清风徐徐,灯火连绵,“水、水、水”声音此伏彼起,深夜才散。动力几乎全来自房地产业,档次高的投资者,炒房团加上各色店家和农民工,各有适合自己身份的夜生活。我这个小人物,隔三岔五,也免不了去赴各种饭局。各种娱乐活动应运而来,红灯区出现了,洗脚,按摩,牌桌,随处可见。不过,与我相关的那些材料商和工人们,夜生活不失为克制,一来皆起自贫困,舍不得多花辛苦钱,二来多半是夫妻结伴讨生活,做妻子的一般不反对丈夫喝酒玩牌,但是坚决反对嫖娼。几乎没人怀疑,好日子很快到头了。

我就讨过几次没趣。我常提醒他们,房地产属于畸形发展,不合经济规律。这几年挣了点钱后,如何规划日后生活,眼光须远一点。但是人家都不耐听,他们尤其反感与政府声音不合拍的各种前景分析,此非愚昧,是精明,识时务。讨了几次没趣后,我再也不去显示我有“学问”了。

疫情突如其来,长达三年,动不动就是需要坚决清零,大部分时间内经济停摆,自负盈亏的人皆傻了眼。与我合作的那些建材商店,另有叫苦不迭的事儿,便是被电商抢了不少生意。不过,他们当然憎恶新的商业模式,却对马云不恨,骨子里且欣赏马云,更恨的是自个怎么就没有马云的头脑。类似于国人皆憎恶贪赃枉法,潜意识里皆羡慕贪官们曾经的纸醉金迷生活,更恨的是自个没有条件没有能耐去做上贪官。

现实生活怎么办呢?那几年,他们确实都挣了点钱。能耐大的能挣上几百万,能耐小的也不少于几十万。说他们一直生活困顿,不合事实,正如吹嘘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挣了大钱。不合事实一样。问题是好光景也就是十来年,除去创业成本,再除去深信好日子永不衰而不惜举债置办各种物业,实际上日常的资金周转都很困难。如今,他们就只能靠拆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了,互相间欠债的事比比皆是。

小百姓的经济帐从来不堪细算。一个三口之家在如今的城市生活,纵然生活在四五线城市,即便精打细算,一月支出也不少得5000元,一年就是60000元,如果没有其它收入,手头的几十万块钱并经不住花。何况几个人的手头有很多现金呢?挣了一点钱,得赶紧还掉进城来所借的旧帐,买房买车一定要贷款,买房一是为了居住,二是以为有了保值甚或增值的资产,买车主要是面子问题,城里人怎能不要一点面子,出门谈生意连部车也没有,只会让人看不起。家有念大学的儿女,那支出更大了。还有,有了大病痛,又是大开销。老家的父母如健在,总的表示一点意思吧。所以疫情初期,听说外国政府发钱给民众,距离不远的泰国也给民众发钱,他们曾经互相传告,人民政府也一定会关心小老百姓。希望泡汤后,他们只好死心。当然,这不会妨碍他们痛骂美国放毒。其实,除了资讯受限制的原因,骂美国也是一种宣泄。不敢过问真正原因,是为了不刺激政府从而招来麻烦。仍是那句话,这不是愚昧,是精明。
有两个例子让我常感叹。

玉秀三十几了,生的美,开一家卫浴店,自我与她合作,凡全包的工地全用她店里的产品,她待我热情极了。日子一长,我得知她很不幸,丈夫想弄大钱,去缅甸购了两次四号,被抓了,判了十二年,她带着八岁的儿子操持着这个门面,2015年前,她有说有笑,据说每月不少于一万元净收入。16年后,她蔫了。当然每次见了我,仍一口一声哥,时常伴以肢体语言。我心知肚明,但不敢接招。不是什么品德问题,而是一旦成了情人关系,生意就没法做了,你能跟情人在产品的价格上较真吗?18年,她因为太过疲劳,病倒了,门面转让,还吃了官司,因为欠着门面租金,被告上法庭。疫情松动期间突然在大街上见到她,几年前那个美少妇成了个老女人。

周君曾是圈子内混得很好的人,那是13年,他与亲戚合伙,去了小勐腊承包了两个赌场的装修业务。那会儿出入国境根本不叫事,他和亲戚每人赚了三百万,亲戚嗜赌,全输了,他却把钱都弄回了家。有了这笔钱,他又买了一部车子,用现款买了房,置办了五个门面。他以为钱并不难挣,见了我便告他置业正确,日后每个门面可以给他每年带来多少收入。他来自贵州贫困山区,刚来版纳时属于十足的乡巴佬,而今常着名牌,口气豪。我们关系不错,因他颇仗义。他警告过我不下四五次,可不要唱衰市场前途,不合群的人在中国行不通,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很快就是世界老大了。

现在,我们一见面,他就唉声叹气,明言快活不下去了。突出的困境是门面租不出去了,又因无产权证,物业不承认他的所有权,门面上的生意只能保证吃饭,一双儿女都在读大学,每月生活费就得好几千,偏偏购的新房烂尾了。

整体上看,我的生意伙伴无惧经济萧条者只占10%的比例,并不合八二定律。问题是萧条才开始,何时再见光明?

我手下的部分农民工反倒情况好一点。

他们都来自四川和本省,拥有一技之长者尤其技艺过硬者,疫情前不失为香饽饽,联系他们接单,还要赔上笑脸,有的夫妻一年净收入在十万以上。当然,辛苦不必说了,每天七点出门,天黑才收工,哪有什么双休日,他们也不需要那玩意儿。

偏偏这类人现如今倒霉了,因为城里生活终归比乡下比山区的生活强,既然只要勤劳便不愁挣不来钱,他们便都在城里买了房子,不少人还买了车,做起来城市人。现在,没有了活干,他们就没有了收入,就算还清了房贷和车贷,总不能不吃饭吧,钱从那里来?再回乡下去,谈何容易?

儿女都长大了,早就离不开城里的日子,才不乐意回乡下去。做父母的同样不堪想象现如今空着手回乡下,再过一种靠种田一年也弄不到一万元的日子。他们成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人群,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

那些无技能,只靠卖苦力的零工和装卸工,反倒心态好一点。他们知道最终得回乡下得回山区,便都把几年的血汗钱花在了老家的房屋改建上。城里没活儿,便回家去,待城里又有了活儿,再过来。他们最想的开的一点是,没有给政府和开发商做房奴。
不下十个人常给我来电话或信息:“老板啊,有了活计,别忘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