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变0终奖
年说到就到。一起到达的,是手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终奖消息。华为分红770亿元人民币、人均54万刚赚足眼球,理想汽车高管表态“不能不学华为的利益分配”,做实了这家企业甩出大手笔的猜想——不少员工此前爆料,2023年年终奖超过10万元。此外,格力、娃哈哈以及一些头部直播企业大发年终奖的图文信息,也是不断刷屏。
几家欢喜几家愁。“年终奖再怎么高,那都是别人家的,看看就好,”北京时间2月8日下午,张斌告诉美国之音记者,他刷过一条又一条短视频,仍没等到有钱进账的手机短信提醒。
这位在广州一家报社工作的广告销售表示:“我们部门所有同事今年勉强完成了广告任务,按理说有年终奖。而有的话,过往都是年前发。要超过一万,年初一我去莲花山上香。”他提到的莲花山位于广州番禺,是当地知名的佛教景点。
想上高香的大有人在。在武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邱先生告诉美国之音:“年终奖就别提了,我们是0终奖。今年没有,以后有没有也不知道。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能维持不倒闭,我就谢天谢地了。”
具有标志意义的中国大厂的年终奖,目前看也有减少。根据中国媒体披露的信息,在年前发放年终奖的腾讯,其微信事业群不少员工的年终奖拿到10个月以上,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可以达到40个月;腾讯平均年终奖在疫情期间达到20万元,而微信事业群2023年的年终奖平均值或是7万元。
年终奖是一般职场人士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根据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发布的年度调查,在已拿到年终奖的受访者中,68%的人表示2023年的年终奖占全年收入的一到三成。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年终奖变0终奖,普通职场人士全年收入将大幅减少。
有些公司过往会在春节假期之后发放上一年度的年终奖。但2024年年初是否会发2023年的年终奖、又能发多少,现在看上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招聘网站智联的最新调查显示, 2023年,20.2%的白领确定有年终奖,比2022年的26.9有所下降;2023年白领年终奖平均值是6950元,较上年减少1478元,降幅达到17.5%。
重灾区中,金融业2023年年终奖均值为7922元,较2022年下降35%;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均值为6838元,下降27%;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均值为6617元,降幅为20%;房地产、建筑业均值为6503元,降幅28%;能源、矿产、环保行业均值为6330元,降幅达40%。
导致企业控本增效、减少年终奖发放的原因,智联认为是“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这家招聘公司没有展开介绍这些因素,但分析人士早已为中国列出了不确定性清单,其中包括房地产危机、地方债务麻烦、人口结构性矛盾以及对外关系恶化等等。
降薪乱了人心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中旬发布数据: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7.1%,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3%。多位受访者告诉美国之音记者,他们在2023年降薪很明显,官方数据与他们的感知不符。
在武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邱先生,表示2023年让他很沮丧:“新冠封控导致很多商业活动不能进行,我们也就认了。但整个2023年公司的业务都不行,薪水非但没涨,每个人还跌了,这个确实没有料到。惨淡如此,应该是与房地产、金融、消费这些行业的问题有关,但这些宏观微观的东西,很难说有个确定的结论。就公司而言,也只能是坚持。”
在广州一家报社做广告销售的张斌告诉美国之音记者:“我们的收入减少了30%左右。以前是以业绩来算收入,2023年是以利润来算。比如说,去拉客户做广告,100万的业绩,提成10个点,那就是10万;但现在以利润为提成的基准,100万的业绩可能只有70万利润,提成不变仍是10个点,那只有7万了。”
张斌介绍:“报社现在也有融媒体、客户端,但客户还是不愿意投广告。除了可选的优质新媒体很多外,主要因为广告基本没有转化率了。而广告没有转化率,很大原因是普通读者看了广告也不想花钱、消费意愿不够。”
智联的调研数据显示了降薪的普遍存在:2023年降薪白领占比32.3%,比2022年的31.8%、2021年的26.8%更高,其中降薪20%以上者占比11.6%。同一份数据也揭示了故事的另外一面:2023年,44.1%的白领薪资有所上涨,占比高于2022年的35.3%,也高于2021年的43.6%。一增一减,似乎突显的是行业和企业的差异;同时,这一数据发布较早,并未涵盖年终奖17.5%的大幅下降。
有受访者谈降薪时情绪失控。在广州一家留学中介工作的邓女士,谈到了公务员丈夫2023年被降薪。在美国之音记者的追问下,她显然是失去了耐心:“加上福利,各方面降了20%,广州政府也没钱了。我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在问呢?”
邓女士透露,留学中介公司在疫情三年垮了很多,受影响顾问都已转行,坚持下来的目前都还不错,但她在这个行业里看到了更多:“2023年都很难。经济不好,看不到希望,很多成年人选择中年出国。三四十岁的人拿上留学签,带着孩子、一家人走了,到国外再找移民的机会。 ”
难唱响的经济光明论
中共高层最近频繁提及中国经济光明论。2023年12月中旬,当时举行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分析一般认为,光明论主要用意之一,是博弈舆论场上流行的中国经济巅峰论、到顶论。
救市是中国唱响光明论的重要一招。中国股市2月9日休市迎春节,2月5日至8日是兔年的最后4个交易日,中国官方通过“国家队”托市、限制做空、证监会换帅等一系列办法,初步控制住了股市行情的下挫。这是中共20大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救市,习近平和他的政治团队需要股市指数的改变,为中国经济光明论提供鲜亮注脚。
而收入降低会影响到经济光明论被接受的程度。收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用中国官方的话来说,在微观层面,收入事关激励,对生产产生影响;在宏观方面,收入会通过消费影响投资,最后影响全社会的经济绩效。
“收入少了,当然就是不敢花钱了。”在广东珠海一商业银行工作的倪女士告诉美国之音,因为每月奖金减少一半,她的收入全年至少减了3成:“我2023年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买车。锁定电动车后,刚开始想买特斯拉,但价格都是20万往上,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入手10多万的小鹏。回头看,感觉就像省了10多万。”她认为2024年的情况目前来看也不光明,“天塌下来不能用嘴接着,普通工作者最看重的是收入”。
降薪和通缩的叠加,看上去更是加大了经济光明论被唱好的难度。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去年12月下降0.3%后,1月CPI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降幅达到0.8%,创下了14年来的最大跌幅,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2.5%,都显示中国经济通缩风险在持续发展中。
经济学者一般认为,通缩的副作用之一是消费者推迟消费,他们预期产品或服务出现更低的价格。而这种等待将进一步抑制需求,对整体经济构成威胁。
深圳一家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副总举了一个例子,试图证明自己有钱也不想花:“你比如说我理发,一次消费100元不是消费不起,但是我还是会去10块、15块的地方。当然不是说房地产很糟糕了,这点钱我就出不起了,我就是觉得没必要花。其实,中国人一直都是比较保守的,不该花的钱,是不会去花的,这与可不可支配没什么关系。”
这位财务副总表示:“我不知道什么光明论、巅峰论,那也不是唱的吧。2024年,还是关注普通人吧。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很多都是西方的。老百姓有钱、又愿意花钱,经济才会好。”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