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后,将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国官媒新华社2月28日引述国家保密局负责人的说法称,此次修法是为了因应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等中国在保密工作上所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而有必要对保密法进行修改完善。
该保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修订后的保密法总则新增一条条文:“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不点名指责外国情报机关通过互联网窃取中国机密
修订版保密法 扩大“秘密”定义
修订后的新法对于“秘密”的认定及涉密人员的管控也有着墨。
据央视报道,国家秘密及其保密层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中央机关规定,军事方面的保密事项范围由中央军委规定。此外,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在“脱密期”内不得违反就业规定和出国,就算过了脱密期也必须继续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违法者,其单位、机关应通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处置措施。
根据该法附则,机关、单位履职时,若获取“不属于国家秘密、但泄露后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的事项”,将依工作秘密管理办法,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该法未明确定义何谓“工作秘密”,但依《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解释,则是“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
居于安全考虑 一些跨国公司据信要求高管去香港时临时用一次性手机
“工作秘密”入法究责 恐加剧寒蝉效应
位于台北的国策研究院执行长王宏仁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此次修法最大的影响正是隐藏在附则中、不起眼的“工作秘密”相关规范。
王宏仁指出,“工作秘密”的认定范围过于广泛,即便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一般行政机关人员,若事后被认定,其所取得的数据对中国政府造成“不利的影响”,恐遭刑责或处罚,这将引发寒蝉效应。
王宏仁说:“你会觉得,这个国家(中国)已经变成秘密警察国家,言论自由的范围已经被缩限到没办法判定,我到底该讲什么或不该讲什么,最后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要讲。”
王宏仁分析,保密法未明确界定机密,将让更多公务员更害怕祸从口出,届时,除了新闻工作者问不到事实真相,学术交流也难以进行,尤其未公布具体的脱密期限,更令人担心会动辄得咎。
他说,更大的影响是,保密法虽不像2023年7月通过的《反间谍法》一样直接剑指在华外商,但无人能确定部分涉及国家经济状况或投资环境的资料会不会被事后认定为秘密,在这个前提下,外商人员想再透过中国金融体系或商务、行政单位谘询相关信息,恐将遇到很大的阻碍。
王宏仁说,此次修法再次验证,习近平要的不是言论开放的自由经济,而是国家安全至上,并防范西方的情报搜集,因为这对一党独大的执政者而言,内部秘辛越少人知情,他越有安全感、更能巩固政权。
华盛顿和北京,谁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
保密法两度修订 反映中国对外关系起伏
在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则指出,中国1988年制定《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基于经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吸引外商所提供的法制规范。2010年首次修订则基于中国崛起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强化与外部的连结时,也必须就国家秘密的管理做出调整。
他说,反观这次二度修法,是中国陷入经济疲软、国际声望下滑的窘境,因此,习近平某种程度上也是藉由修法来对内诠释外商逃离中国的理由,官方希望民众相信,外商数减少可更确保中国的国家安全,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经济环境恶化。但中国的法治环境对外商越来越不友善的后果恐让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内缩、内卷。
中国官方对于是否将工作秘密列入修法范围,早在草案征求意见阶段,虽出现不同意见,但最后仍取得要纳入规范的共识。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源在2月28日通过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中直指:“有的常委委员、部门、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提出,工作秘密不是国家秘密,但实践中大量存在,应当予以规范,加强管理”,基于此共识,才将工作秘密的相关条文纳入保密法的附则。
“获准辞职” 秦刚人大任免案引热议
除了保密法的增修,作为下周全国两会的预先暖场,全国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的另一项重点议程是通过相关任免案,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会议公报所明载的“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接受秦刚辞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秦刚去年7月遭免去外交部长职务,10月又被免去国务委员一职,官方用词都是“免职”,但这次的说法却是接受他“辞职”,与同一份公报中的其他任免案大相迳庭,包括解放军中部战区副司令员李志忠等多人都是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
数月来,行踪成谜的秦刚一再被传是因为外遇、间谍等罪而中箭落马,甚至还传出他的死讯,因此,人大公报用词随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有微博网民认为,这是官方暗示秦刚“尚在人间”;香港《星岛日报》则分析称,这可能代表他“平安着陆”,未被认定违法。
对于相关传闻,中国官方一向未做出任何澄清或置评。
至于去年10月也遭免去国防部长一职的李尚福,因未出现在这次的去职名单中,所以他仍保有全国人大代表身分,但他的另一个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身分已于2月26日在中国国防部的网站中除名。
分析人士说,外界原先预期李尚福的中共中央军委一职,按规定,应在中共的20届3中全会上予以罢免,然三中全会迟迟未开议,李尚福就直接被免职,引人侧目。
旅居加拿大的油管(YouTube)时政频道博主公子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这符合习近平近年用人越来越具随意性、无视体制的特征。
公子沈说:“这正说明了,习近平的大权独揽、定于一尊,已经可以随意地进行任何的人事任免,不经过任何的司法(行政)程序,这(情形)过去也有(过),但是可能还受限,现在是更加明显,他可以随意为之,没有任何的阻碍了。”
全国两会前 官员以书面述职向习近平表忠
全国两会前的另一个暖场秀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等相关人员向总书记习近平的书面述职。
据新华社2月26日报道,习近平在审阅他们的述职报告后,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虽然中共官员向习近平书面述职的规定始自2018年,中共19大后就每年执行,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2月24日的报道分析,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是,中国处于经济下行困境,且习近平整肃军队、掀起党内、军中斗争尚未止息的氛围下,这样的书面述职多了一点中共高官向最高领袖“表忠输诚”的意味。
对此,国策研究院的王宏仁认为,习近平也藉由书面述职来确认官员们完全了解他的指示,以便在两会前做最后的人事调整。
台湾智库中国研究中心的吴瑟致则认为,这凸显出习近平开展第三个任期以来,面对党内不满的声浪及习家班内部的争宠、斗争,仍有不安全感,也无法完全信任部分政治局委员。
吴瑟致告诉美国之音:“他(习近平)强调述职,某个程度上也通过这个动作杀鸡儆猴。就是说,虽然去年有一些人事的变动,或者是他对军队的一些压力,但是,党还是他说了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