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认为赵紫阳是在中共改革派中的佼佼者,特别在89年有不俗的表现。

但人是复杂的,我不认为对一个人应该只分为黑白两种,更不喜欢造神和拔高。

没有必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更何况是一个已经故去的受人尊敬的人;但有关历史真相,应该按照书的副标题所些的。还原历史。

对赵紫阳的责难,这里只谈胡耀邦下台中他的责任。

胡耀邦有他自己的问题,如果赵紫阳在书中除了谈他们的分歧,而且公开承认,他就是认为胡耀邦应该下台;而不解释胡耀邦下台这个事件中,他担当的角色,我可能不会写文章责难他。

但看了他的自我解释,得出的结论反而是:赵紫阳不只是在胡耀邦下台事件中落井投石,而是胡耀邦下台的的主要推动者,赵紫阳和中共的政治老人一起,影响和逼劝了邓小平,使邓小平自断手臂。

讽刺的是,后来的赵紫阳同样走了胡耀邦的路。

书中198页,赵紫阳反驳了外界对他在胡耀邦下台中的作为的传言,而他的反驳,不但没有能够说清楚问题,反而进一步证明了他在胡耀邦下台问题上不可逃脱的责任。

赵紫阳全文刊登了他在1984年5月25日写给邓小平和陈云的信。但没有同时刊登陈俊生的建议。而如果没有陈的信,我们就不能准确的知道,赵紫阳告诉邓小平和陈云的到底都是些什么。因为赵紫阳的信是和陈的信一起给的邓小平和陈云,赵紫阳是根据陈的建议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赵紫阳没有说明,陈的信是否和胡耀邦没有关联。

就赵紫阳公布的这封信,应该很清楚的说明,赵紫阳当时的矛头就是针对胡耀邦。

赵紫阳对胡耀邦的不满,他自己说的就是胡耀邦不懂经济,而又利用总书记的权力对他和国务院横加干涉。这个说法又一定的道理,也的确让一些原来对赵紫阳不满的人一定程度的原谅了赵紫阳。

赵紫阳指责胡耀邦干预他领导的国务院,而按照中共的制度,总书记不只是可以,而是必须干预国务院的。

但现在,作为总理的赵紫阳的信谈的是党了建设,是应该属于胡耀邦管辖的范围,而不是国务院管辖的范围;作为一个党员,或作为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当然有权利就党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这里就引出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赵紫阳为什么不直接写信给胡耀邦?

在改革历程的书中,也就是在他谈这封信的同时「200页」他承认胡耀邦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对人宽厚,可以争论,甚至可以吵架的人。

为什么赵紫阳对党的建设的意见不去和主管党的工作的党总书记去谈?为什么不去和可以争论,甚至吵架的宽厚人去谈。

如果这封信不是针对胡耀邦。为什么一直到了信已经发出后将近三年后的87年,在胡耀邦下台的生活会以前,胡耀邦一直被蒙在鼓里,一直不知道这封信,而整肃胡耀邦的生活会中的一些老人。却早就知道了这封信。

如果这封信不是针对胡耀邦,为什么邓小平和陈云在收到这封信后,也同样不去和负责党务工作的总书记胡耀邦谈?一个国务院总理,政治局常委对共产党的国家长治久安的党的领导制度的问题的建议,为什么要瞒着党的总书记?

第二个问题是,赵资阳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党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为了长治久安;主题是共产党的集体领导。

当时中共规章制度的毛病不在胡耀邦,而正是在赵紫阳写信递交的人:邓小平和陈云。

邓小平作为太上皇,是当时中共规章制度的最根本的弊病,而陈云和他身后的顾问委员会同样是中共规章制度中的癌变。

赵紫阳为什么给邓小平和陈云写信。目的应该是很清楚的;赵紫阳寄希望于还没有老糊涂的邓小平和陈云,到底是让他们干什么?真的如他信中所说的只是坚持集体领导?邓小平的太上皇难道算是集体领导?陈云和顾问委员会可以开除总书记,难道是坚持了集体领导?

在胡耀邦下台的生活会上,赵紫阳的发言给出了答案:赵紫阳批评胡耀邦不遵守民主集中制,不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和党的纪律。甚至说出,在邓小平等老人在世的时候,你都如此的话,难道不就是证明,这封信的矛头所指就是胡耀邦?赵紫阳写信给邓小平和陈云,就是他知道他们两个人有可以制约,可以撤换胡耀邦的力量?

赵紫阳应该不算是越级上诉,因为理论上胡耀邦是中共最高领导人,但实质上,邓小平和陈云都凌驾与胡耀邦至上。这两个人是搞倒胡耀邦的关键人物;赵紫阳知道,只有邓小平肯首,胡耀邦才能下台,而要邓小平肯首,陈云和他身后的老干部的压力是同样不可或缺的。赵紫阳就是需要利用邓小平和陈云的力量,压胡耀邦,甚至搞掉胡耀邦。

从改革进程一书中,可以看的出来赵紫阳对陈云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陈云非常不满意胡耀邦知道的清清楚楚。赵紫阳也知道虽然胡耀邦解放了老干部,但他不客气的对老干部的子女下手已经彻底的得罪了这些老干部。赵紫阳知道老干部对胡耀邦虎视耽耽。而且就在赵紫阳给陈云写信的一年前,陈云和邓立群,姚依林,宋平等人已经公开的对胡耀邦发难,这些人已经公开企图搞倒胡耀邦,只是火候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赵紫阳居然写信给一次对胡耀邦发动未遂政变的领袖陈云,而没有给应该负责党的建设的胡耀邦。

而这封信不管赵紫阳的主观动机如何,效果就是赵紫阳给陈云和他身后的顾问委员会的一个合作对付胡耀邦的信号。赵紫阳写信给管经济而不管党务的陈云,只能是说明赵紫阳加入了一年前已经存在的陈云为首的倒胡耀邦阵线。

胡耀邦是老干部和国务院系统的合作搞下去的清君侧。而这封信应该就是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的一步。

83年陈云没有成功推翻胡耀邦,而84年陈云和赵紫阳联手成功的推翻了胡耀邦。

搞倒胡耀邦,对赵紫阳来说,他是最大的受益人。他替代了胡耀邦成为名义上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文革后复出的中共干部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在否定文革的一致的后面,一种人要的是恢复文革前。而另外一种是从文革的教训中,明白了中国需要一条新路。而这里的新路说白了就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资产阶级自由化,都是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和努力。

80年代邓小平。赵紫阳。胡耀邦都属于后一种;他们的确在尝试改变中国;当时中国出现的这三驾马车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希望。

胡耀邦的下台,邓小平的左转,都是中国尝试找一条新路中的重大失败,而这两个关键事件中,赵紫阳都有不能推却的责任。

最原谅的说法,也只能解释为当时迷恋新权威主义的赵紫阳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不得不搬开拦路的胡耀邦。

赵紫阳是80年代中国政治中的少有的佼佼者,不论水平,气质,眼光,魄力,不论机遇,党内的位置,人际关系,政治手段,都是当时少见的佼佼者。可惜功亏一篑。可能是欲速则不达,也可能是自身的局限性。

张鹤慈。03,09,09墨尔本

后记:在书的220页,赵紫阳谈到了胡乔木和邓力群和胡耀邦的冲突。他的自我辩解是以为他只忙与经济和外交,而对意识形态不感兴趣。同时也以为对胡耀邦有看法,所有在这场斗争中,他处于超然地位。而胡乔木和邓力群也没有把他视为对立面。

胡乔木等没有把赵紫阳视为对立面,只能是以为赵紫阳名义把胡乔木等视为对立面。胡耀邦和胡乔木等的矛盾,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中国最根本的何去何从的原则问题,赵紫阳怎么能够以为对胡耀邦个人的一些不满,而超然处之?唇亡齿寒,赵紫阳最后也就是被当年整肃胡耀邦的人整肃下去的。

而用不关心意识形态,也同样不能解释,80年底的中国,经济,外交根本离不开意识形态,而赵紫阳给邓小平,陈云的信,谈的是党的建设,而不是经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