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内网路电子报的负责人在受访时坦承,在该电子报的新闻讨论中,尤其涉及两岸关系时,确实曾经出现众多大陆网民参与讨论,并表达大陆一贯思维的现象。他知道,这群人在大陆被称为“五毛党”,连大陆一般网民都深恶痛绝。
该名负责人表示,在他们电子报的新闻论坛讨论中,大约一成的比例为简体字。他认为,由于该电子报在大陆仍被间歇性封锁,因此,估计以简体字参与讨论者,多数为海外的大陆侨民或留学生。
但据了解,实况可能比这名业者的认识更为复杂。首先,以简体字参与台湾网路论坛的讨论者,可能是派驻在大陆、使用当地电脑的台湾人,而不是“五毛党”,而“五毛党”参与台湾网路论坛的讨论,也不一定用简体字书写,既可能是转换字体的繁体字,也可能是冒充海外华人、以英文书写者。其次,大陆许多网民都已经学会了“防火墙”的“翻墙”技术,更何况具有“半官方”身分的“五毛党”?
“五毛党”对台湾“网路舆论”的危害,可以从“五毛党”的基本工作方法看出。根据网传的“五毛党”工作方法,他们日常工作是按照网站区分小组,并主要入侵热门网站,对于某些人气不错的论坛,网友信用度比较高,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制造一种混乱,通过似是而非的文章进行干涉,跟帖做非理性的故意曲解、制造误会和争辩,转移网民的注意力。”
其次,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外地区”,由于较难控制,大陆“五毛党”实行的是发布大量短帖、无实质内容帖、非理性帖进行“刷屏”,使论坛版面充斥著毫无意义的混乱,使读者失去兴趣,这样就可以“避免反动思想流通传播”。这样的网传与台湾许多网路论坛经常出现“文不对题”、“重文张贴”、“毫无意义谩骂”帖子的情形,若合符节。
目前国内几家主要新闻网站与网民互动的方式,“讨论”的重要性已经下降,有网站用“贴脸谱”、“转贴”到部落格、脸书、推特、噗浪,让读者表达对该则新闻的情绪。对此,前述网路业者表示,处理网路论坛主要包含两种困难,其一是占用频宽、其二是必须雇用更多处理筛检论坛言论的人力。他认为,国内一些业者降低网路论坛的比重,倒不是因为害怕“五毛党”,而是为了降低成本。
另一家降低网路论坛比重的电子报业者则表示,现在网路上的“讨论区”已经不再风行了,若对方存心捣蛋,根本防不胜防。他们现在采取类似报纸的“民意论坛”方式,刊登读者写来的“文章”,而不是开放“帖子”参与讨论。此外,对于每篇文章的作者,该公司都透过电话确认。
网路论坛原本被寄望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空间,但既有资源上的限制,又有网民素质的良秀不齐因素,如今加上“五毛党”的插花,无怪乎台湾多数新闻网站越来越倾向退出这种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