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在中国大陆开展扶贫工作已逾20年的著名非政府组织—香港乐施会,早前突然传出被大陆教育部“封杀”,要求各大高校防止大学生参与其举办的培训活动。
之后,多家港媒跟进报道,乐施会负责人和港媒都纷纷向教育部求证,但一直未得到官方正面回应。事件是真是假,至记者于3月1日发稿时北京官方仍然未有一个公开说法。
不过,在未收到答复前,乐施会已于日前宣布暂停被传遭批评的大学生培训实习计划。同时,事件已引发各界关注目前海外非政府机构在大陆的发展。
乐施会暂停内地实习活动
乐施会的英文名称为“Oxfam”,是1942年在英国牛津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主要工作为扶贫,供应食物予饥荒地区,以及促进公平贸易。乐施会现时在全球14个国家及地区有分会,香港乐施会是其中之一,创立于1976年,并于1987年首次在大陆开展项目。
目前,香港乐施会在大陆拥有超过150个合作伙伴,开设数百个合作项目,项目范畴广泛,如扶贫、劳工权益、环保、民族研究、性别研究、妇女问题、艾滋病、农村经济、疾病控制等。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该组织亦像之前每逢大陆出现重大天灾一样,曾发起筹款赈灾的大项目。
令人意外的是,2010年2月23日,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人权问题的海外华文维权网站,率先披露消息称,香港乐施会遭大陆官方“封杀”,并在文末附上一封署名“中共教育部党组”的向全国高校发放的紧急通知全文。通告指出,香港乐施会自2005年来,与境内部分维权组织合作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项目,而“香港乐施会属于竭力向我大陆渗透的非政府组织,且其负责人是反对派骨干,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警惕,认识到香港乐施会招聘我大学生志愿者的用心不善,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封杀”消息传出,随即在香港社会引起轰动。香港乐施会紧急在当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交代事件。
出席记者会的乐施会中国部总监廖洪涛指出,事前从未收过教育部任何信息,直至农历新年一名大陆朋友告知才获悉事件。但他仍质疑有关通知的真伪,目前已主动联络教育部了解。不过在未收到答复前,乐施会宣布暂停被批评“用心不善”的大学生培训实习计划。
廖洪涛解释,该实习计划于2006年展开,主要是与大陆草根组织合作,每年招募10至15个大陆大学社工系的毕业生做义工,到不同组织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不涉及政治活动,主要是担任看护人员、做民工培训等扶弱工作。他强调,一旦他们发现合作伙伴有违国家政策,便会中止合作。
对于指香港乐施会有“反对派骨干”,廖洪涛语带激动地反驳说:“乐施会并无反对派或保守派,这个分法是对所有职员及董事局成员不专业的看法!”他强调任何人的政治背景或个人兴趣,都不会影响乐施会工作。
廖洪涛并对到会记者表示,香港乐施会与大陆政府过去20多年来合作良好,也曾与教育部辖下系统合作,从来未闻中央有不满。
事实上,香港乐施会一向在政治态度上四平八稳,董事会成员当中也有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港区人大代表陈智思等一些与北京关系友好的人士,这次被指“渗透”、“用心不善”、负责人是“反对派骨干”,颇令各方震惊。
“封杀”或为个别官员指令
“封杀香港乐施会”的消息,最先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据网站资料显示,有关通知早在2月4日就已经被人张贴放上网站,但消息传出后,中央民族大学已迅速删除声明。
之后,有港媒跟进采访报道,称据北京一家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员工透露,有官员警告校方,命令停止为香港乐施会招募学生志愿者。她同时表示上级的指示并没具体指出香港乐施会在内地的哪些活动有违规定,只说是经过全盘政治考虑的结果。她还表示,乐施会等民间机构发起的志愿者招募计划一般会吸引大批学生申请,但校方被告知必须拒绝香港乐施会的接洽。
广州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员也向港媒证实,其同事于2月初参加了省教育厅有关香港乐施会的一次会议,但她拒绝透露会议内容。
不过似乎并非所有大学都接到上述指示,上海某大学受访时表示并未收到这一通知。
连日来,教育部一直未正面响应传媒的咨询。在2月23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发言人秦刚是否了解相关情况时,秦刚也称,不了解有关事件的具体情况,但他知道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工作,中国政府欢迎这些组织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同时我们要求非政府组织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依法在中国开展活动。”秦刚强调。
综合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分析,该“紧急通知”中提到乐施会的负责人为“反对派骨干”,反对派是大陆当局对香港泛民主派的称谓,乐施会董事局主席为前民主党创党成员、具泛民背景的卢子健,这一称谓应是针对这一背景。虽然卢近年已淡出政治活动,且曾受邀回大陆参加活动,但目前香港政治议题升温、泛民近期更以“五区请辞”向港府施压,可能让中央对乐施会这种有泛民主派背景的非政府组织保持高度警惕。
香港《经济日报》则于2月24日撰文分析,香港乐施会“得罪”大陆的另一个地方,相信与乐施会曾涉“反高铁”运动有关。去年底,乐施会曾拨款资助香港“80后”青年反高铁,其董事局成员、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何芝君亦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这些动作很可能令北京质疑乐施会参与社会时扮演的角色,并产生戒心。
“由于乐施会在大陆高校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以‘80后’为主,又与部分维权组织合作培训,令大陆有理由担心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报道称。
另一份香港报章《成报》则在同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事件可能缘于近日香港乐施会在互联网上广发讯息招聘实习生,而实习机构又涉农民工和劳工权益等敏感问题,于是有关方面火速行动,希望把“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消息还称,此次有份上载通告的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师生与维权人士关系密切。
来自北京的消息人士则向《凤凰周刊》记者指出,初步相信,相关方面的声明应该并非中央政府定调的行动,仅为教育部个别人士之举。事实上,中央政府也明白,长期以来,香港乐施会在大陆做了不少对国家有益的工作,中央对乐施会所做的扶贫工作大致是持肯定态度的。故乐施会日后应该可以继续在大陆开展扶贫与救灾工作,只是某些牵涉敏感题材的工作,将得不到官方机构的配合,但这距离“全面封杀”还很远。
海外非政府组织在华状况受关注
过去数十年,全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人道救援到环保、人权、社会福利,以至政治、经济、和平议题等,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纷纷涌现于世界各地。而中国大陆真正让外国非政府组织“进驻”,大约是近20年的事。
对此,英国BBC中文网站曾于2009年9月发表一篇评论文章,称过去10多年,中国官方认为,用外国人的钱为国家做事,控制权在我方,何乐而不为?不过,自2006年起,中国开始对NGO不放心,因为国内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而且在一些前苏联加盟国家相继发生了“颜色革命”,引发中国政府担心内外不稳定因素勾结,于是一些海外NGO在国内的活动空间开始收紧。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分析,今次“封杀”事件属实的话,也不排除是当局杀一儆百,提醒境外非政府机构不要越轨,而事件也将令其他到大陆工作的慈善机构日后加倍谨慎。
香港其他NGO组织,如香港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苗圃行动”主席张群卿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不评论该事件,并强调与大陆机构一向合作顺利,不担心事件影响日后运作。
香港《星岛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大陆近年鼓励非政府组织出现,以补充政府的不足,同时亦发挥监察功能。但大陆既要发展公民社会、又要严防民权过分扩充而影响管治,当中如何作出平衡,无论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都要小心“踩过界”,测试对方的底线和容忍度,这一过程需要的是双方的耐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