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刊载了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称“近些年来,我们实际上已经陷入\”维稳的怪圈\”:各级政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数量非但没减,反而不断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恶性循环。”

在报告的撰写者看来,除了经济发展后社会矛盾增加之外,更多的是现有“维稳”思路与模式的缺陷。何者为现有的维稳思路?在很多政府机构看来,不出事儿就是稳定,或者说压下去就是稳定,温柔一点的是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也算是稳定。何者为现有的维稳模式?严防死守为先、打击报复为手段,实在不行的话,事情闹大就给高额赔偿,事情不算大就给小的赔偿,如果买都买不来平安,最终就干脆闹得最大,由中央政府出面埋单,为地方上的糟心事情进行背书——这算是地方绑架中央的一种手段。

如果这时候再说什么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之类的话,恐怕我们就在侮辱自己与掌权者的智商了。这个道理是谁都知道的,但在我们这里的实际生活中未必行得通。道理很简单,没有疏导的途径。

按说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阀与平衡者,但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法律的框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不但是法制社会以法为本的精神没有建立起来,各地出现的维稳态势往往都是不依法办事的结果,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既然执法者不能依法办事,民众自然也就把貌似法律判决、政府公布的“真相”视若无物了。我们这里是有法律而无公正,有政府而无信用,这条路被堵死了。

有鉴于此,在人治的框架之下,为了给社会的怨气一个出口,我们还有一个更加人治色彩浓重的上访制度。原本就是没有法制的地方,上访只能是把法律原有的尊严进一步剥夺,从而更加加深人治的色彩。但就是这个原本打算弥补人治之下的法制不足的制度,在经过多年以后才发现,其实在实践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上访本身由于其人治色彩以及其他不足,倒是成为了某种不稳定因素。结果现在各地大力打击上访——您见过自己打自己嘴巴没有?没有的话就往这个上访制度上看。

法制不能建立、上访基本被堵住,维稳这件事就成了一口没有阀门的高压锅。著名学者于建嵘先生说,中国的稳定是一种刚性稳定,意思是没有相应的制度弹性,只能强制维稳。但由于诉求目前除了少数的社会性事件被引爆之外,大多数都集中在经济领域当中,所以社会的稳定还是很可观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稳定的成本之高,已经有支付不起的迹象。无论是突发的社会事件还是拆迁纠纷导致的惨案,在第一时间就会被新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广而告之,从而形成社会压力,更甚者有可能出现大家集体打酱油的盛况。由于没有正常的解决渠道,如果不想付出更大社会代价的话,政府往往选择高额收购稳定。这就造成了维稳成本上升的一面,但这个成本还是小的。

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强制维持稳定就必然建立一套相应的队伍,花费相应的经费,随着维稳形式进一步恶化,这个队伍越加庞大。您想,这是一个完全建立在只消耗而无产出、无真正社会服务性的机构,越加的庞大也就是越加的浪费民脂民膏。

维稳的人员、物资以及赔偿,构成了维稳的巨大成本,对于这种无效的成本支出会造成何等经济上的祸害,相信每个人都各有判断,就我个人而言,倒是有其他另外一方面的担心。如您所知,我们的经济是老百姓含辛茹苦、没日没夜的创造出来的经济奇迹,原本是希望在经济发展之下促进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但这些辛苦的血汗钱竟然被用在这种地方——您能想象这种状态会持久么?一个经济上已经觉醒、在努力争取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社会,会长久容忍用自己的钱去维自己稳?恐怕这件事很难在长时间的“刚性”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