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两卷本的《张治中回忆录》,深感其中涉及作者民族主义心理的两个细节值得一谈。这两个细节固然是张治中本人的,相当意义上也是每个中国人的。
1927年与1928年之交的半年,张治中是在游历欧美中度过的。总体上说这段经历是愉快的,不过,其间也发生两件事,令他“很生气”,“气愤填膺,几乎要骂人”。
第一件不愉快发生在赴欧途中的印度洋上。那是一个夜晚,船上举办化装舞会,船客们纷纷在各自的装扮上别出心裁,争奇斗巧。一名曾在中国海关服务过的英国船客把自己化装成前清官员的模样,身穿朝服补褂,脑面还拖着一条小辫子。“我(张)一见,气极了,马上退出会场,找船主交涉”。他气极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这样告诉船主说:“有一位外国先生,化装成我们中国清朝时代的官吏,拖着一条辫子。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代表中国人说话,像这种化装是不对的!这是过去清朝的制服,现在不但朝服补褂早没了,那一条辫子,也早被我们消灭了。现在他这化装,在我不能不认为是对中国人的一种侮辱!”
船主是德国人。他对此番说辞有何看法,书中没有提及,但他还是应张的要求去交涉了。结果是,那位英国人拒绝按照张的抗议改变自己的化装。船主回来向张治中解释:那位先生认为,今天晚上本是做戏,化装没有限制,什么都可以化装,这个晚会里不是也有化装成欧洲中古时期骑士的吗?“古时的风俗习惯,没有不可化装的道理。”
张治中继续坚持道:“如果真是做戏,表演历史剧,当然没有话讲;而今晚的集会,并不是演剧,化装中国人拖着一条辫子,纵然不是侮辱,至少对我也是不礼貌。”船主又去交涉。如此往返数次,那英国人仍然坚决拒绝改装,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妥。最后船主笑着劝解张治中说:“算了吧,不必认真吧。”张治中则愤慨地回应:“既然他不肯另外化装,请你原谅我,我也就不愿参加这个晚会了。”于是张治中一个人走到甲板上看月亮,他写道:“海上的夜景是最美的。这时正当阴历十月中旬,皓魄当空,纤云不染,海平似镜,微波不兴。我凭栏远眺,一望无际,海上景色,清幽绝伦。但我心中总是充满着惆怅,觉得自己的国家,到处受人侮辱、轻蔑,不禁万感交集!”
回忆录中的张治中是一个非常通达的人,可是读至此我觉得他在这里是一位不可理喻的人。这本来就是一个化装舞会,大家玩闹一阵,以遣漫漫旅途的漫漫长夜的无穷寂寥而已。再者,朝服补子褂辫子本就是近三十年钱前中国的官服、国服和法定装束,而今别人穿一下戴一下怎么就成了对你侮辱,或起码是对你的不礼貌?这条船上只有张治中这一位中国客人,是船主怕他寂寞,特意动员他来同乐的,他却弄得船主为难,举船不欢。
船主实际上是非常“高看”张治中的。张治中此次出行非常低调,大约是由于船方从张的护照名称上发现了他的身份背景(一位有地位的中国将官),从而把张的这趟旅行透知给外界。船到菲律宾,当地中国领事和华侨就来欢迎,招待,请其演讲。当地报纸上刊登他的相片,发表他的谈话,称其为“中国一位有名的将军”。到新加坡也是同样的情形,船一靠岸,侨胞就挤上来,男男女女的“环绕着我,对我是格外亲热”。这既令张治中意外,也令他感动。
正是在菲律宾和新加坡的经历,激起张治中心中无限感慨:“到了这些地方,尤其新加坡,简直不像在外国,就像在广州,在祖国的怀抱里。熙来攘往的人们,讲的都是广东话、福建话,商社的招牌上写的是中国字,做生意的,除少数外,大多是中国人,哪里看得出外国的样子呢!‘中国真伟大啊!’我心里这么想着,口里这么称赞着。坐海船从上海到新加坡,走了十天之久,而我的意识里,尚认为未出国,不能不使我感到中国之伟大!而海外侨胞,过去完全本着他们的自我奋斗,艰苦经营,在世界每个角落,争取生存和发展,这一种精神是多么可敬可佩。”
中国真伟大;走了十来天,如此遥远的地方中国人还如此欢迎自己,想必张治中此时心里也觉得自己真伟大。这一套感觉,可能成为后来印度洋化装晚会之夜张治中要求别人为他的不高兴而改变装束的基础。这一行为逻辑不止是张治中一个人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在中国,所谓有权力,有声望,有势力,就是更由着自己的性子对别人发号施令,更无忌惮地迫使别人迁就自己的喜怒哀乐。
此外中国人国民性中还有一个特点:自己的事,如果觉得不体面,就千方百计抵赖抹杀,不许任何人再提及。张治中也一样。朝服补褂小辫子都过去了,你们谁也不许再提再模仿,否则我跟你急!君不见中宣部至今仍然如此行事,文革过去了,六四过去了,镇压法轮功过去,谁提这些扫兴的事收拾谁。
另一件不愉快发生在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张治中称这是他此行的“一个最大的不愉快。”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美加交界处,过一座桥就是加拿大国境。在美国一方看了大瀑布之后,他想过桥到加拿大一方看看,然后从那里返回芝加哥。在中国,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那是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的,“于是前往交涉”。怎样交涉,书中语焉不详,想来无非是此君是我们中国的一个著名的将军,想到贵方看看,请给个面子之类。
加方解释道,因为护照上没有标明到加拿大,所以不能签证放行。安徽巢县人张治中将军大约无法接受,又“交涉了几次”,最终还是不予放行。“最可恶的是,他们说:‘可惜你们是中国人,你们如果是日本人,就可以了!’我当时听了这话,气愤填膺,几乎要骂起来。”
今日想来,大约当时日本与加拿大是互免签证国,而中国不是,所以人家如此解释。这本是一个合理合法合情(人家表示了“可惜”)的解释,可是在张治中看来却是对他这么大个人物的极大侮辱。实际上,不是人家侮辱你,是你自己不懂规矩,或不想尊重规矩。张治中继续写道:“由于这一刺激,归国之心,急如飞箭。觉得这样在外国游历,简直是痛苦。”持中国护照在外国旅行,的确不如持美国、英国、日本护照痛快,可这你怪不得别人,要骂也只应该骂你自己,骂你自己的国家!
不过,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张治中先生又展现出他天性中的理性、通达的一面。他写道:“在这样一个周游世界的长途中,游览了许多名胜,参观了许多建设,走马观花,所想所感,摆在我眼前的,刻在我心里的,尽是人家的一切宏伟远大的规模,除了羡慕,只有惭愧。”此行还改变了“我对日本的观感。出国以前我是最恨日本人的,但是这次游离欧美之后,使我觉得日本人究竟同是黄种人,而且在亚洲,在东方,纯靠这一个强大的日本撑持,代表黄色人种的体面,假如没有日本,则亚洲是不是会变成非洲”。这句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在亚洲,在东方,多亏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还能为东方争得几分体面,假如没有日本,亚洲也就是另一个黑非洲。
张治中曾与他的同僚谈论蒋介石,说蒋“即使是想民主,也没有民主的习惯”。仅就上述两件不愉快而言,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张治中(乃至当今无数中国人,包括中国国家领导人)身上:“即使想世界化,也没有世界化的习惯”。
2010-6-21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