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白龙江畔的舟曲人民缘何频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扰?是地质构造因素、还是人类自身原因直接导致和诱发了这些灾害?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让人思索!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不久,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先生谈了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的多方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12”地震重灾区;干旱遇强降雨形成塌方滑坡的泥石流;地灾隐蔽性突发性难以防范等。

这些说法都对。但徐部长却忽略了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经年积累的人祸因素,为这次特大泥石流灾祸埋下隐患,以致助纣为虐导致更大伤亡。

上世纪1950年代该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据《舟曲县志》记载,过去的舟曲是“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滔滔白龙江横穿全县,宛如飘逸的哈达,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虽史料记载舟曲林木采伐始于明清时期,但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多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现存的森林只有20%了。另外,当地农民大规模开垦坡地,更使舟曲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更让人担心的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摆脱贫困县帽子,当地急功近利忽视“利在千秋”长远规划,胡乱修建水电站、四处招商乱开金矿,让原本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破坏更呈雪上加霜状。故有专家断言:过度的经济开发和环境严重破坏,是中国地质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为原因,都为随时可能引发大批泥石流天灾爆发埋下了为虎作伥伏笔。

今年5月19日,也就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近3个月前,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一位网友在当地百度贴吧上发出的一首诗:《白龙江,一条哭干了眼泪,榨干了鲜血的河!》全文如下:

一条万古长流的江河,

一条满载悲欢离合的河,

一条维系了两岸儿女生命的河,

一条哭干了眼泪的河。

每年的5月是钓鱼的好时节,

沿岸的柳荫下到处可见嬉戏的儿童和悠闲地钓鱼者,

白龙江里的鱼,鲜美。

如今,有良心的人们你们去看看,到处都是干涸的河床,

还有裸露的岩渣,光秃的山头。

无良的开发者们,你们哪怕用你们万分之一的电量,就能在身后营造一片绿色山头。

这首诗点出了舟曲生态环境早已被人为破坏的感官印象。

有人灾难发生后,就这首诗发帖说,这“不是预言,3个月前发这个贴,完全是出于对家乡生态环境的担忧,还有为老百姓们鸣不平,同时提醒搞规划和水保的人,还有我们每一个舟曲人,爱护环境从个人做起。我一介草民,能做的就是高声疾呼”。

不少当地网友回复道——

“近几年大量人口涌入县城,导致拥挤不堪,房价高涨,人们为了占地方,与洪水争地,忘了悬挂在头顶的三眼沟洪水,周边老百姓偷偷砍伐树木,城建部门不合理规划,水土保持部门也是工作不力,导致今天的惨剧”。

“白龙江因野蛮开发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分析此次特大泥石流的成因时,也认为,除了连续强降雨和舟曲县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以外,汶川大地震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堵塞了泄洪河道,‘譬如兰州至成都的铁路的修建,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以及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都是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原因。”

……

其实再追溯早年人们不难发现,因舟曲山高沟深,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受泥石流威胁等老问题老特点,前年6月18日《深圳特区报》一篇《泥石流滑坡频发威胁甘南重建》报道,更会让人略见一斑。
该报记者王轲真在其报道中说,在甘南舟曲采访十几天,每逢下雨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泥石流,所经过的道路几乎每天都要应对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

“今天进山探访江盘乡姚家棱村,沿陡峭的山路迤逦而行,转弯处几乎一个车轮要悬在山坡上才能通过,转得人头晕眼花。这个村有74户319人,每家只能在陡峭的山坡分到7分地,靠农田只能维持5个月的生活。因此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外面打工,靠劳务输出挣回收入养家。”

当地为耕种土地,村子所在的大山在多年前被开垦成梯田,种植小麦、花椒等作物。在退耕还林前,农田所在的陡坡每遇大雨就会泥沙俱下,农民收成没有保证。频繁的泥石流滑坡也造成进山的土路在雨雪天被迫中断。村民生活相对闭塞。

“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当年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介绍:舟曲在曾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的持续大规模的砍伐,让山体失去植被,逐渐风化流失,经常发生泥石流。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就出现过一次超大规模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由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

那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一个“泄流坡”。据后来日本地质专家多次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车子一经过212国道泄流坡路段,就会感到一侧山体缓慢滑坡,向白龙江一侧平移的力量。“如果不是每天由护路工人在清理路面,不出三天路面就会变窄。遭逢大暴雨,这条路无一例外要因滑坡而中断。”

而作为汶川大地震后的重灾区的舟曲,2008年6月,北京专家组到此调查后也确定,该县有60多处滑坡点,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必须高度关注。

多年奔波于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区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博士曾有预言,“只要连日暴雨,必然灾害发生”。对这次引发重大人员伤亡的舟曲三眼峪泥石流区滑坡体上堆积区呈扇状向白龙江倾斜,而且人为改造强烈,前缘被城区建筑物占用,中、上部大部分地带为耕地等没有植被现状,专家也早有发现和警告,“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地质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国家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今年早间受访时也曾说,据其统计,地质灾害中人为活动的因素占到50%以上,尤其是非法活动。

美国AATA国际环境评估机构的王平博士表示,地形、岩石性质和气候的影响,确实决定了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但如果没有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破坏,通常并不会引发大的灾害。“大自然母亲多少千万年之后掌握的都是比较稳定了,你要人为不配合,不加人为开发,它是滑不了的。这种地质条件已经给了,如果人为再加上破坏,无非千钧一发的那一斤。老天爷给你999斤,你那一斤是你自己加上去的,那一斤就要你的命,那一斤就是人为的条件。”

这一切警告,结果一语成谶……

最近这期《南方周末》发表的《舟曲天人之战》调查通讯谈的更全面。一些内容我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个链接http://www.infzm.com/content/48856自己查看,但我还是要引用该文发出总结感叹:“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矿产,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掠夺就像嚼甘蔗一样,一节一节地把舟曲嚼干”;“由于后续资金不足,舟曲泥石流防治工程未能完成。重点预警地三眼村的排导工程一直没有实施。而淹没县城的泥石流正是从这里倾泻而下”。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全国为灾民祭奠的“哀悼日”。据甘肃舟曲抗洪抢险指挥部14日下午最新通报,截至8月14日16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人数上升为1239人,失踪人数为505人。经济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客观说,大灾之后国家是高度重视的,救灾是及时有力的,场面是催人泪下的。但这些都是事后被动的补救,过多宣传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是苍白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祖训。我们为什么不能加大投资灾前预先强化治理呢?被动救灾的成本投入更大,劳民伤财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据说去年贫困县舟曲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区区1800万元,仅够该县“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何以有剩余资金去治理环境?更不用说选择最佳决策的居民搬迁了。这就需要“全国一盘棋”的国家支援和投入,相比“三公”吞噬公共资源的腐败损耗,把有用的钱财用在刀刃上,我想任何国人也不会反对的。

据官方资料透露,我国目前有16000多个潜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受威胁人口达到700余万。近年我国各地因地质灾害导致的损失大幅上升。截止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近20000起地质灾害,比去年增加了10倍,共造成326人死亡,这还不包括近来各地洪灾和舟曲引发的地质灾害的2000余人死亡数字。有专家认为,舟曲泥石流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型灾难,遍布中国各地的高危地质灾害区,有可能在未来造成严重伤害。是的!舟曲连同以往多起的“天灾”的惨痛教训,一次再一次向国人敲响警钟,不能不重视这些呼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人类报复大自然的恶果,只能是大自然将以N倍的代价报复人类。在深切悼念自己同胞的同时,总结汲取惨痛教训,避免历史旧辙重蹈,应该说是对逝去的罹难同胞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