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温家宝考察深圳特区时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段讲话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使体制内外热议不断,尽管持质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但仍有相当部分人对此感到兴奋,将其视为继打压《零八宪章》及其他公民运动后政治上“解冻”的信号,似乎被停滞多年的政改终于又有了希望。
温家宝究竟说了什么?我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其所谓“四要”,即“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
这些话听着并不新鲜,执政党也不是直到今天方始有了这样的醒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就屡屡从最高层发出过类似的声音,邓小平就政治体制改革阐述的所有观点至今也不过时,但说归说、做归做,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说和做还会自相矛盾背道而驰。那么,本身并无新意的温家宝讲话又何以再度令如此多人兴奋呢?
不可否认,温家宝所提“四要”确实针对着时下中国日益严峻的社会危机,并非无的放矢的空谈,所包含的政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也大体接近民间对未来中国走向的构想,这也许就是温的讲话之所以会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原因所在。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共领导层就清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关系,被冠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之称的邓小平甚至早就说过,“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然而,三十余年来的事实却呈现给我们另一番景象。
无须罗列今日社会危机的种种表征,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以垄断资源配置和掠夺式开发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发展,刺激着GDP的高速增长和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也由此造就了所谓的繁华盛世,但法治缺失、自由受制、公民权利不被保障等等这一切,都在日益加剧着社会的不公,更衍生和激化着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而林林总总这一切的根源,众所周知就在于政治体制改革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当局所滞后。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知易行难,当局更是时时把“稳定压倒一切”作为压制社会变革的理由。于是,在这个看似堂皇的理由下,国家公器沦为一党私用,自由空间不断受到打压,于国家政治而言是有宪法而无宪政,有立法而无法治,于社会生活而言则是有公民身份的标志却无公民权利的彰显,有私人空间的独立而无公共事务的参与,甚至民间推动政改的一次次努力也都在当局眼里成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行,“六四”亡灵尚未得以安息,专制的黑牢里又囚禁了多少“良心犯”,从中我们能看到当局有心政改的丝毫诚意吗?
所以绝不是什么知易行难,而是知而不为,当局不是在拖延政改的时间,而是根本就在拒绝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改革。我们应该清醒地注意到,官方话语中的政改虽然在表述上也运用“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之类的说辞,但前提是“绝不照搬”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民主体制,也就是说中共所提的政治体制改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改革,而是在“党主民主”下的另一种极权表现。因此,无论温家宝讲话中有多少令人心动的词语,无论中共给出的政改前景在表象上和民间愿望有多么接近,而在出发点和核心价值上却依然是大相径庭,寄希望于中共放弃其核心利益而成为民主化推手,至少在目前还无异于是与虎谋皮。从温家宝的这次讲话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他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会触及到制度本身。
当然,温家宝能讲这些总比什么都不讲要好。近年来,中共在固守其极权统治的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而越来越陶醉于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且自信于这种靠着现行制度不改革也能维系其统治的模式,还能更持久地为其攫取所有的利益,因此除了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装点门面的几段官样文章外,绝少有高层如温家宝这样高调谈论政改,且又有着非常明确的内容与指向。那么,这是否又意味着当局有可能真的走几步改革之路舒缓一下社会危机,也让民间能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呢?
做出这个假设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温家宝的讲话确实是代表中共最高层发出的一个信号,但从官方媒体的低调处理和迄今未见其他响应可以看出,这也仅仅只是温家宝众多“亲近”民意的讲话中的又一次讲话而已。那么,作为领导人讲话,在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环境下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这方面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首推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但这种情景今天已绝无可能再演,因为中共的“强人政治”时代已经结束,温家宝绝无邓氏那种“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权威,也因此温家宝深圳讲话所引发的热点,非但不可能引导中共政策的践行,甚至在中共掌控的主流意识形态里也最多只是一道浮光掠影。
所以对温家宝讲话如果抱有热切的期待,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失望。虽然我们无法排除中共主导未来社会变革的可能性,也不能断言中共内部就一定不会出现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性人物,但这都无妨于我们今天所能努力和所要努力的一件事,那就是脚踏实地地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既是未来变革的基础,也是变革所将造就的未来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