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零八宪章》十周年

《我没有敌人》:林培瑞眼中的刘晓波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出版刘晓波的传记《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和遗产》。在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时,林培瑞描述了刘晓波个人的转变,解释他为什么对涉及他案件的公检警人员没有仇恨。林培瑞也认为,尽管刘晓波在今天的中国似乎鲜为人知,但是《零八宪章》和刘晓波的思想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民主转型的蓝图。

阅读更多

吴严:坚定信念,迎接大变

究本溯源,中国人要不要走新路,已不言而喻。强调一句,全球化时代,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成为荒岛,但树挪死,人挪活,也是至理。否则,世界将会对你敬而远之,让你孤芳自赏乐个饱。一如辉煌过去的伊斯兰教世界一样,守着祖宗自娱自乐吧。然而海湾有石油,当然中国多人矿。这是需要迎接大变的最大理由。所有的其它理由,都要服从这个最大理由。

阅读更多

周锋锁:刘晓波铜像在爱尔兰高威大学落成

中国人权对高威大学校长基兰·奥霍加提教授以及爱尔兰人权中心主任希尔凡·穆拉利教授表示由衷感谢,感谢他们对安置刘晓波铜像的坚定支持和莫大勇气。他们对学术自由和人权的坚持彰显了教育机构的最高理想。通过为这座重要纪念物提供场地,他们不仅表达了对刘晓波遗产的尊重,也巩固了这所大学在捍卫自由思想和人格尊严上的堡垒地位。

阅读更多

周锋锁:刘晓波铜像将于2024年9月11日在高威大学爱尔兰人权中心揭幕

高威大学人权中心主任Siobhán Mullally就获赠刘晓波铜像一事说:“我们对参与到这个纪念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项目感到非常荣幸。刘晓波对人权和民主的毕生追求,以及他在逆境面前表现出的莫大勇气,彰显了爱尔兰人权中心的价值观和使命。作为一名人权捍卫者,刘晓波一生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社会不公和国家滥权行为。因此,我们在人权中心纪念他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我们的学生、校友和教职员工每时每刻都在为了追求一个更公正的世界而努力。”

阅读更多

孙文广关注组:刘晓波魂归大海,孙文广生死何处?

恳望《零八宪章》签署人和所有支持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人们关注孙文广案,追问他被失踪被死亡的真相,要求中共当局公布他的生死下落:如孙文广还活着,交代这位九旬老人下落、健康状况,立即恢复他的自由;如他已离世,交代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详情以及自2018年8月以来他和家人的遭遇。
昨天被死亡的是刘晓波、杨天水;今天被消失的是孙文广、高智晟,明天呢?明天有多远?

阅读更多

古道东风:因海祭刘晓波,笔会会员昝爱宗等人被刑拘

当天夜里(次日凌晨)警方抓捕了参加活动的6个人。昝爱宗、邹巍被羁押至今,其余人员被训诫、做笔录后陆续释放回家。昝爱宗家属跟辖区派出所和公安分局交涉,今天得到的是一纸刑拘通知书,罪名是“寻衅滋事”。此案显示中共20届三中全会前后对异议人士严加管控的迹象。

阅读更多

中国人权:纪念刘晓波逝世七周年(中英文)

令人欣慰的是,刘晓波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淡出这个世界。他的精神和遗产依然深深影响着全球为人权和民主事业奋斗的人们。他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为自由和人权而奋斗。我们缅怀刘晓波的不朽贡献,铭记他的勇气与执着,并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刘晓波所追求的自由、公正和民主的理想。正如铭文所言:“空椅长存你的梦想,大海永留你的灵魂。”刘晓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阅读更多

夏伟:刘晓波的殉难(张裕 译)

中国人民本就是无穷无尽能量和创造力的源泉,在建立自由而有尊严社会的追求中,既不可预测又势不可挡。请继续关注那些新面孔,他们即将到来。
确实如此,他们会来的。这是对一个扣人心弦悲剧性故事的恰当墓志铭。因为如果说有一位政治思想家体现了对未来更人道中国的承诺和希望,那就是刘晓波。

阅读更多

廖亦武:两封提前写好的死亡信——《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英文簡裝版前言

才20多天,他就走了。 此前我在给默克尔总理的密友Wolf-Biermann夫妇的信中写道:“他快不行了。 但他的临终愿望,还是来德国! 我知道他的想法,是用最后的生命护送他的妻子及妻弟来自由的德国…… 我家附近有柏林最美的墓地,中心有个水鸟飞翔的湖泊,他可以埋在这儿,我们也好经常去看他……”

阅读更多

吴严:为什么说改开必定失败及国家将被拖入沼泽地(下)

这条路上仍任重道远,却也论证出了可行性。改开的物理上一时眩目光芒的惊人成本,不应该再由奴隶劳工及子孙后代埋单。中国理应从历史轮回中跳出来。
反弹与报应已纷至沓来,似乎维稳也力不从心了。更严重的局势在后面。中国不陷入沼泽地的几率已经很小了,而比陷入沼泽地更可怕局面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阅读更多

胡平:推荐徐友渔新著《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三)

《零八宪章》是体制内外精诚合作的高潮。友渔参与了《零八宪章》的发起和签名。刘晓波被捕后,他和一些朋友立即发表公开信“我们和刘晓波不可分割”。友渔是这样的一面的旗帜,无怪乎当局不顾起码的脸面也要把他罗织入狱。自那时起,大陆的报刊、媒体(包括网络)上就再也看不到友渔的文章的踪影了。

阅读更多
载入中